1、釣魚要會觀察、識別魚情,鯽魚魚情就是水中鯽魚的情況,怎么正確判斷呢?主要途徑是:
首先是找魚星,鯽魚在水中呼吸、覓食、游動時造成的一種氣泡,如果在準備垂釣的自然水域發(fā)現(xiàn)魚星,就可以直接垂釣,不需要撒窩。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魚星,就要根據(jù)水域、氣溫、季節(jié)、風向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釣位(這方面的做法下一節(jié)將祥細介紹),撒下誘餌料,做好窩子,耐心等待,一見鯽魚魚星出現(xiàn),就立即下鉤。為方便釣友們識別各類魚的魚星,這里一并介紹一下,鯽魚:一次連續(xù)冒出多個細小而密集的氣泡,每個氣泡大小基本一樣,直徑隨鯽魚大小有所不同,一般在1-2毫米。鯉魚:魚星成團,大小不均的密集氣泡,一連數(shù)十個,多數(shù)情況下是兩團或多團同時冒,泡中大的可達6-8毫米。草魚:先冒幾個大氣泡,250克的草魚氣泡有10毫米,然后再冒出幾個小的氣泡。青魚:基本與草魚差不多,只是氣泡數(shù)量稍多些。鳊魚:單個上浮,常常只有3-5個,每個氣泡出現(xiàn)間隔為2秒鐘,而250克以上的鳊魚能冒出5-6毫米的氣泡。
其次是觀察水中植物的動靜,在長有水草的水域,在無風情況下,發(fā)現(xiàn)水草之尖有節(jié)奏的抖動,或在有小風的情況下,水草之尖不隨風向起伏,而是異?;蝿樱瑒t可判定水中有鯽魚在吮食,特別是鯽魚要產(chǎn)籽前,或氣壓低的時候,走到有水草的河邊,能聽到一片拍水的聲音,此時應(yīng)選擇附近無水草處撒窩,下鉤,必有收獲。
第三、請教釣友或周邊群眾,了解魚情。
2、校浮漂。在選擇好釣位后,一般要選擇至少兩個釣位。因鯽魚膽子小,釣時間長了,它會不敢露面了,換一個釣點再釣。在下鉤前,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測量水深,校準浮漂,這對非常聰明又警覺地鯽魚來說,非常重要。不管是調(diào)四目釣2目,還是調(diào)3目釣1目,都必須根據(jù)水域的實際情況將浮漂調(diào)校得非常精確。
調(diào)4目釣2目,要求校準時水面露出4目空鉤不著底,魚鉤上掛上魚餌后,要求下沉2目露2目,此時鉤剛好貼坭。
調(diào)3目釣1目也是同樣道理。
每次上餌的重量也要基本相同。這就要平時多練了,平時要養(yǎng)成習慣就好了,這并不難的。
調(diào)幾目釣幾目這都得根據(jù)個人習慣而定,沒有同一要求。但一定要校準。校準的標準是:帶餌料的魚鉤正好挨底,鉤尖朝上,墜子和鉤之間的腦線不松不緊。這樣才能反映水下魚兒的最微小的動作,甚至連魚兒過來時的動作都能在浮漂上有所表現(xiàn)。
3、上鉤餌。前面說過,餌料要基本大小一致,形狀不能太正規(guī),必須顯得自然些。搓餌、拉餌均可,一般情況下,剛釣時用搓餌,等魚上鉤了,改為拉餌,上餌動作越快越好,因為,鯽魚是成群的,動作慢了,魚會吃完誘餌異窩而走。所以,平時要多練練上餌技巧。一定有一次雙魚上鉤的。
4、投竿。下竿的動作是:右手握竿,左手抓住連接器,把很軟的竿稍拉成弓形,雙手輕輕向前一送,加上竿稍的彈力把連接器和鉤、餌送到正前方的水中,開始時浮漂平臥在水面,隋即把竿尖插入水中,等餌鉤和連接器下沉拉動浮漂直立時,馬上抽竿拉線(竿尖在水中拉線,使線入水),待浮漂下沉、餌鉤著底,再把魚竿往前推一點,使浮、墜、鉤在同一垂直線上。注意:下鉤后一定要把竿尖入水,這樣浮漂以上的主線也入水了,不會被風吹動,再是要投得準,每次要投在正前方,入水聲音要小,不驚動魚。
5、提竿。怎么撐握最佳的提竿時機,是釣鯽魚技術(shù)中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它直接影響到上魚率,也是所有釣鯽魚愛好者下功夫研究最多的,我在長期的釣魚活動中,撐握了一些經(jīng)驗,說給各位參考:
要掌握釣鯽的提竿時間,首先要了解鯽魚進食的習慣,平時我在家里的養(yǎng)魚缸中試過,經(jīng)過長期觀察,基本了解鯽魚吮食、咬鉤時浮漂發(fā)出信號的全過程,分為五步:先是圍著釣餌轉(zhuǎn)一轉(zhuǎn),二步,無異樣情況下,就上前嗅一嗅,這時浮漂是輕輕晃動幾下(有風時可能難觀察了),三步,接觸和吮吸餌料了,但并不將餌料吸進嘴里,只是將餌料周邊的已熔化的粉未吸進去,好象是在償償味道好不好,這時浮漂表現(xiàn)為上下抖動,幅度不大,大概五分之一目,四步,接下來才咬鉤,就是將魚餌吸進嘴里去,這時浮漂會很明顯的往下一沉,幅度較大,大約一目(如果調(diào)三釣一目的話,這里肯定是黑漂),但并不繼續(xù)下沉,此時不能提竿,因為這時鯽魚還沒有放松警惕,稍有動靜,它都會有感覺,異食而去的,我把這一步定為假咬鉤。第五步就是真正的咬鉤了,這時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如果魚兒較餓,就會抬頭吞食。因為鯽魚覓食時采取的姿勢是俯頭翹尾,當它咬住餌料要吞下時,必須擺平身子,抬起頭來。這時浮漂的表現(xiàn)就送漂。魚兒越大送漂越高。如果魚兒不餓,而且邊上還有魚兒盯著這塊食,魚兒就會咬住食不吞,而是掉頭或游開,這時的漂表現(xiàn)是,向上送一點,約半目左右,然后稍帶的角度迅速黑漂,提竿的最佳時機,就是這第五步發(fā)生的時候,這一步整個過程只有1-2秒,再晚一點,魚兒感覺到漂、墜、鉤的重量,就將吐鉤而走。浮漂也就恢復(fù)原狀。這時再提竿肯定是空鉤。
從送漂來分拆,鯽魚送漂時只要送上來一目,就可以迅速提竿,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在浮漂上行時提竿。一旦浮漂下沉,就說明魚兒已吞鉤,如果是黑漂,下沉到一目,而且繼續(xù)下沉,立即提竿。這就是最佳時機。如果黑漂后立馬上浮,而且送得較高,則千萬不能動,一是此時可能是鯽魚吃食的第四步,也就是假咬鉤,二是魚已發(fā)現(xiàn)問題,已異鉤而去了。提竿定是空的。還會警動魚。不少釣友常說,你看,送了這么高,怎么又沒有呢,問題就在這里。
提竿的動作也很重要,正確的動作是:手緊握魚竿尾部(左手還是右手隨人而定),全身重心稍稍往后,當浮漂傳達上來的信號表明魚兒真正咬鉤時,手腕用力一抖,同時小臂也向上形成一個角度,大約30-40度,此時竿尖必然向上一彈,如果是空的,幅度可達到50-60厘米,這個力量足以使鋒利的鉤子扎進魚唇了。
6.最后,說說現(xiàn)在的魚情,我們南方地區(qū)普遍電魚,捕魚的比較多,導致現(xiàn)在釣魚很難掌握其規(guī)律。那么,現(xiàn)在就只能用到利器--釣魚小藥。釣鯽魚怎么搭配呢,大家再耐心看看下面寫得。
首先。得把餌的味型配比做好。比如釣小鯽魚可以偏鮮腥。釣大鯽魚更多的是偏向谷物香或者魚粉類的腥。釣小鯉魚可以偏向魚粉類的腥(類似天下無雙的味道)。大體型鯉魚可以以谷物香為主另外添加魚粉類餌料。
小藥必須在餌料對路的基礎(chǔ)上才能發(fā)揮作用。不然根本不會有什么好的效果。
果酸誘屬于是萬能小藥。任何時候任何水質(zhì)都可以添加魚口好的時候可以少點。低壓或者低溫天就多點。
豬母乳增甜。水溫低的時候可以加點。
陸克香味道相當濃烈。魚不愛活動的時候加點有很好的效果。
香虎在酒里溶解以后再用。因為它不溶于水。在釣大鯉魚的時候可以加點。能很好的去除餌料里的異味。
藥酒要看是什么類型的。不過一般都是和譬如果酸誘陸克香之類的小藥搭配使用有好的效果。
魚開胃在魚不愛開口的時候加點效果不錯。
很多小藥都是通殺的。能釣鯽魚也能釣鯉魚。就看你開的是鯽魚餌還是鯉魚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