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學習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長”的最好狀態(tài) | 頭條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

晚上好!疫情禁足期間,關掉電視,放下游戲,不打麻將,來聽一堂關于在家學習的網(wǎng)課,我想我們今晚在線的1萬余人,應該都有一份改善家庭學習氛圍的心愿。

我們都聽說過學習型組織,而家庭從本來意義上說,就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學習型組織。所以說學習型家庭,是一家人在這樣的疫情期“居家生長”的最好狀態(tài),也應該是一家人終生陪伴的最好狀態(tài)。

我先從自己的體會說起。

前不久,我、女兒和孩子她媽各自發(fā)起、寫作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我組織的“@所有人,這場重大疫情,可以是一堂怎樣的人生大課?”;第二篇是女兒果果妹寫的“疫情之下,如何安排好這‘百無聊賴’的日子”;第三篇 “還有至少十天‘禁足期’,推薦老師們自修這場‘人生美學課’”,是女兒的媽媽組織的一堂“居家自修課程”。

這三篇文章的出籠,就是一個學習型家庭的典型特征與結(jié)果:聊天都能成為素材,日??偸潜舜藛l(fā)。女兒在中學讀書,每周五才能回來,每周六晚,我們都有一個晚餐長談時間,這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習慣,所以順理成章,疫情期間我們有了更多深度交流。有一次聊著聊著,就聊出了這幾個話題。聊完之后,三人分頭組織,幾乎在同一個時間,三篇文章推出了,我們自己也覺得思維升級了。

我知道在很多家庭,能夠這樣深度交流、相互啟發(fā)、彼此促進的時候并不多。所以我們今天來討論,學習型家庭是什么樣子?該怎么來建設這樣一個家庭?

學習型家庭的7個要點


一個學習型的家庭,究竟表現(xiàn)在什么方面?我總結(jié)了一些維度,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第一個要點,家庭管理,把“硬通貨”變?yōu)椤败浲ㄘ洝薄?/span>

一個家庭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中國家庭通行又管用的是硬辦法,或者叫“硬通貨”。父母的權威、孩子的任性、個人的情緒、非理性的干預等等,都可以改變我們的家庭行為。這些東西確實存在,但學習型家庭的管理是把“硬通貨”變軟,要智慧而習慣性的做三件事,這三件事要比硬辦法在這個家里更管用:

首先“講道理”。不是指嘮嘮叨叨無重心,喋喋不休講大道理;而是面對每一個分歧,學會坐下來,相對正式地聊一聊,把問題看清楚,把常識理清楚。道理不要講很多,但一定要講透。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定要馬上解決。一生能夠和孩子一起在關鍵點上理透幾十個道理,一家人就能夠舉一反三進入無數(shù)的領域。

其次“搞創(chuàng)作”。這是指共同為家人面臨的重要難題,頭腦風暴,把每個人的視野、知識、想法都跑出來供參考,然后一起討論找到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然后這個達成共識的解決方案,就是我們在這個方面的家庭管理原則。

還有“相互發(fā)現(xiàn)”。家庭中因為每個人處的位置不一樣,年齡不一樣,很難做到完全理解對方。對此,我們一定要有心理預期。每個人只能看見事情的一面。當分歧發(fā)生時,去探究對方為什么堅持自己的想法,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深層次的思維邏輯,肯定他合理的思維部分,再重新更完整地認識這件事,討論后達成共識。

第二個要點,絕對信任,讓家庭總是“透明態(tài)”。

好的學習型家庭,彼此信任是前提,所以我們要做到每個人的每件事幾乎都被知曉,彼此之間沒有秘密。您可能會覺得很難做到。但是如果長時間堅持與家人孩子開誠布公講述家庭狀況,就可以消解很多秘密,達到彼此的知曉和理解。

這對孩子也適用嗎?所有的研究都告訴我們“絕對適用”。讓孩子知曉父母幾乎一切事情,一切困境,會讓他看見生活、家庭、社會、工作、學習的復雜性。在這種復雜的場景中,爸爸媽媽正在努力面對、解決,他也要在這種復雜的場景中展開理解,達到自我的內(nèi)在平衡。我認為這是學校教育不能給的,或者給得不那么充分完整的社會教育。

第三個要點,家庭成員彼此要互為“建設性”。

所謂建設性就是家庭成員在資訊獲取、思維角度、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要相互促進,相互啟發(fā),優(yōu)勢互補。

甚至在工作和學習上也是如此。比如今年蒲公英教育智庫要創(chuàng)辦一本叫《家人》的雜志,我們邀請女兒做這本雜志的兼職編輯。

在創(chuàng)刊討論時,大家都從成人的角度來思考,而學生視角的女兒就提出,大多數(shù)家庭的角色至少有三個,除了爸爸媽媽,還有學生。所以她建議我們有一個“學生版”,而且版式不要兒童化,要有創(chuàng)意和格調(diào)。她的角度讓我們對雜志有了全新的規(guī)劃。

所以整個家庭要形成一種客觀平等的討論,把不同視角聚集在一起,得到一個更完整的、更綜合的視角。

第四個要點,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人生“目標感”。

家庭成員間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久而久之,會產(chǎn)生一個積極向上的態(tài)勢,這個態(tài)勢讓每一個人都期望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比如說,女兒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決心投身教育,希望教育變革社會。孩子的媽媽是搞藝術的,她希望通過審美幫助教育設計更美的未來。我們每天有激情地面對生活、工作和事業(yè),無形中也影響到孩子。

如果大家看過女兒的個人公眾號“果果妹的成長盒子”,就會發(fā)現(xiàn)她其實是一個很有使命感的人。她說要記錄下自己學習成長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個案例,家長,老師,校長以及同齡人可以從中看到她真實的成長狀況,她的困惑與經(jīng)驗。

所以當她開始申請大學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幫助同齡人和爸爸媽媽們理解教育是怎么一回事。順理成章地,她申請了社會人類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yè)。父母和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都逐漸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果果妹出版的第二本書

第五個要點,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多讀書”。

我們家的書特別多。女兒大概在十一二歲的時候說過,一年大概讀了100多本,她有一個綽號叫馬桶公主。

前兩天吃飯時,我推薦給家人《當下的啟蒙》這本書。在這樣一個繁雜的時空里,在疫情之下,大家會有很多情緒和恐慌,以及各種各樣人生搖擺。這本書告訴我們?nèi)祟悗装倌暌恢弊非蟮氖鞘裁础?/span>

在我們家,閱讀之后的互相分享已成一種習慣,它可讓我們相互知道。我知道孩子們愛讀的書,他們喜歡的東西,女兒也知道同齡人根本不知道的成人世界。

大量閱讀,相互分享,讓我們彼此都變得更厚。面對這個時代、社會、很多問題,思考也更全面。

第六個要點,“愛扎堆”,就是利用一切條件真實相處,彼此讓對方介入自己的生活與世界。

女兒六七歲的時候,我們五個家庭做了一個兒童讀書會,每周各讀一本,每周六分享兩個小時,堅持了兩年。深度交流讓每家人的親子關系都變好了。

孩子們歡迎我們進入他們的生活,父母也應該歡迎孩子們進入自己的世界。比如,我們出差的地方如果有好的人文景觀或教育場域,就把她帶著,寧可有些課不上,我們也愿意讓她跟著我們一塊去看世界。蒲公英教育智庫每年大概要舉辦十幾場會議,其中有一兩場,比如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年會,我們會邀請女兒參加。還有,我曾經(jīng)帶隊到農(nóng)村駐扎了兩年多時間,也把她帶著。

愛扎堆就是一家人沒事就扎在一塊,共同語言越來越多,彼此了解越來越深。

第七個要點,在自己最關心的事務上“互相利用”。

“盡管用”是我們家一個特別口頭禪。我每一周都纏著女兒聊天,一方面是幫助她解惑,更重要的是解決我的問題,學校是什么樣子,發(fā)生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動態(tài),學生們對很多事情怎么看?我們自己辦了一所小規(guī)模的先鋒學校,叫泉源學校,女兒也在里面學習。我經(jīng)常說你不僅是學習者,還是泉源學校的建設者。這些年來,我把女兒的 “剩余價值”榨取了很多。我經(jīng)常說我的女兒好像比專家還好用,她幫我解決了很多專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抵達學習型家庭的四個路徑

以上就是我體會到的學習型家庭究竟長什么樣。那么,哪些東西是有利于孵化這樣一種家庭生態(tài)的?我們自己的家,哪些還需要適度調(diào)整一下?

我認為抵達學習型家庭第一個做法是溝通,溝通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不斷消除溝通障礙。

人與人之間,不同年齡和性別之間的溝通障礙很大,不可能完全沒有溝通就達成共識。每個家庭可以形成定期溝通的習慣,比如每周六用兩三個小時深度溝通。我們家好多年大年三十晚上不看春晚,而是幾個家庭在一起,做跨年總結(jié),我們用這種幾乎固定的形式,讓溝通抵達更深入,更開闊的境界。

在不斷消除溝通障礙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趨同認知維度。有時雖然我們有相同的決定,但對事情認知維度不一樣,在同一個層次上的理解會讓家庭感到一種共鳴、共振的愉悅。

因為家庭的認知維度相近,所以能尊重觀念上的差異。事實上,無論進行多少溝通,畢竟是不同角色,所以觀念的差異永遠存在,但這種差異不是壞事,很多事情大家一起討論,相互補充觀點,盡管最后依然有差異,但它可以使家庭成員對這個事情認知更完整。

在這個階段,全國各地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們還有大塊的時間相處,我們其實可以花一點時間來思考:我們的家庭是不是可以先建立溝通基礎,然后形成定期溝通的習慣,最后達到整個家庭相互尊重的狀態(tài)?

第二個做法叫建立人生目標。

父母的人生目標常常比較明確和清晰,但是讓孩子尋找人生目標太難了。女兒從高中開始就慢慢建立了比較清晰的人生目標,如何做到的呢?簡單來說有這么幾件事。

第一是興趣挖坑。小時候她有很多興趣,我們就會圍繞她的興趣,給她挖坑。比如小學畢業(yè)時,希望她寫一本書,辦一個畫展。定了這個目標之后,她每周末都會寫文章,畫畫,連續(xù)兩三年,才把書和畫展的內(nèi)容聚齊。初中時,我們也給她挖了一個坑,讓她辦一個微信公眾號。運營后,不需要我們監(jiān)督,讀者都會督促她。

第二是耳濡目染。她與我們接觸多,完全了解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知道一個有目標的人生是飽滿、愉悅的。

第三是世界教材。我們讓她幾乎滿世界去看去走。

第四是挑戰(zhàn)試錯。女兒原本希望從事教育。高二時,她突然想做建筑設計師。這正是考試最緊張的時刻,但我們想讓她試一試,所以還是允許她采訪了重慶很多建筑設計師,還跑到麻省理工建筑設計“夏?!贝艘粋€月。因為建筑設計需要比較高的繪畫功底,又到北京中央美院的一個老師那里學了一個月。學了一圈回來后發(fā)現(xiàn)建筑設計只能成為她的一個興趣,她的優(yōu)勢是對社會的理解,對意義的敏感。所以她又重新選擇報考教育,社會人類學方向。所以我想人生目標其實是在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經(jīng)歷逐漸得出來的。你要給孩子去經(jīng)歷的機會,讓他去挑戰(zhàn)試錯。

當然還要多討論,比如我們一起討論了大概兩次:你自己的優(yōu)勢究竟是什么?討論之后才選定了她的方向。

第三個做法是超越困境,把每一個困境當作一次升級學習的機會。

比如女兒的升學申請,找的海外輔導老師“不靠譜”,學校也沒有相關課程、經(jīng)驗和基礎,一切都要自己做,再加上應考,時間、精力、經(jīng)驗都不夠。她只能犧牲考試準備時間,全力面對需要做的事,放下埋怨,看見成長。

最后一做法,就是培養(yǎng)一個共同習慣:把很多事情做成一件事情。

比如女兒初三面臨中考,但是也要準備初中畢業(yè)的畫展和微信公眾號的更新。怎么辦?我們就建議她把幾件事情做成一件事,她學得不好的歷史可以畫成一幅歷史長卷,這既是她畫展的一個作品,又是一次復習,還是微信公眾號的內(nèi)容。這個共同習慣可以讓我們節(jié)約出很多時間,把事情做得簡潔。這也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把復雜的世界規(guī)律折疊在一個簡單好用的解決方案中,讓別人能夠看見、理解。

果果妹的畫展

最后來總結(jié)一下,一個家庭究竟怎樣啟動開始、持續(xù)推進,最后長時間保持一種學習型狀態(tài)呢?我的體會是,這個家庭一定要有一個或幾個“能量”比較高的人,他們面對生活、問題、困境都是積極的,然后他能去影響家里其他人。學習型家庭從根本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氛圍,一個場,一種習慣。它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家庭關系,同時也需要家庭成員相互支撐。      

我們經(jīng)常感到要做這樣的改變很難。如果說你想幾個月或者一年就達到這種狀態(tài),當然有點難。但如果你拉長為三年、五年的時間,或者像我們一樣十年八年的時間,你就會發(fā)現(xiàn)建立這樣一個家庭并不難的。

一個人如果能用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時間,把自己從普通狀態(tài)變成優(yōu)秀狀態(tài),變成一個積極面對社會,有目標意義感的卓越狀態(tài),這個時間不算長。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在學習,也在生活、工作,也讓我們家庭變得越來越幸福和美滿。

本文來源于作者在“學校在窗外公益云課”的直播課程——《李斌:學習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長”的最好狀態(tài)》,以下是直播課程中與家長和孩子們的問答交流。

01  您提到了家庭透明態(tài)的概念,說到應該讓孩子知曉父母的煩惱,還有一些其他的生活的壓力,這樣會不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呢?

每個家庭都有各種各樣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學習的壓力。其實真正會給孩子增加負擔的是家長因為壓力產(chǎn)生的情緒,以及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如果你不告訴他真實的情況是什么,他的壓力反而更大。

我們不要小看孩子,如果你把家里的真實情況告訴TA,TA是能夠明白的,還能把這些信息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很正向的認知,所以我個人主張要透明。

恐慌不是因為你知道你會遇到危險,常常是因為你知道危險會來,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危險。當然家庭不是隨時隨地都在面臨危機,多數(shù)時候是一種常態(tài)的生活與工作的復雜性。我們給孩子講明白這種復雜性,其實是在幫助他理解這個世界,這個社會。

這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其實很難理解社會與生活的復雜性,如果我們通過這種透明的溝通告訴他,同時讓他看到爸爸媽媽如何迎接這些,他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這反而會給他帶來安全感。

02  如果孩子沒有很靠譜的人生方向,例如想做明星,那么我該怎樣調(diào)整心態(tài),以及怎樣引導孩子呢?

孩子一方面天生有學習的動力和探知社會的好奇,只不過可能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捕捉這樣一種天賦,所以他就需要人去啟動。可能是爸爸媽媽,可能是老師或者是他們的同伴。

你一定要相信他,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有價值,即便他今天不靠譜,他有一天也會靠譜起來,這種信心可以非常好幫助到你的孩子,可以讓他產(chǎn)生一種踏實感。

我的女兒最早的一個夢想是到鄉(xiāng)村去養(yǎng)羊,后來一個夢想是想當廚師,其實這些夢想未必都是不靠譜的。比如她想在鄉(xiāng)村養(yǎng)羊,是因為她喜歡小動物,所以回到城市她就養(yǎng)了幾只鳥,寫了一本書叫《果果妹的養(yǎng)鳥日記》,這個原本不靠譜的夢想成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第二,她愿意當廚師,所以她就常常下廚,現(xiàn)在她居然成了家里廚藝水平最高的人,她還會把她的廚藝寫出來,或是錄成視頻,變成她公眾號的內(nèi)容。

你看,這些看似不靠譜的夢想依然很好地支撐了她的人生某一階段。所以我覺得沒有一件事情是真正不靠譜的,孩子在找尋人生目標的路上要進行很多摸索,重要的是TA要校正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自己真正喜歡什么,清醒地認識自己。

TA認識自己的前提,是先確定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而判斷自己是否有價值,第一來源是爸爸媽媽的評價是怎樣的:承不承認我,相不相信我,支不支持我。

我們判斷孩子的人生目標靠不靠譜,標準應該是他是否認真,是否投入。您剛才說孩子想要當明星,如果他是非常嚴肅地將它作為藝術、作為專業(yè)來追求,這就是一件靠譜的事情。

我覺得在孩子的每一個階段,你都要去發(fā)現(xiàn)他的興趣、愛好、目標、讓每個階段的目標都成為支撐人生的一個支點,這是一件真正靠譜的事情。

03  在介入孩子生活世界時,父母應該如何避免那種敷衍的情緒呢?

我的感受是敷衍這種情緒本身常常來源于:我現(xiàn)在忙不過來,自己心里一團亂麻,還不想去沉浸孩子的問題,不想跟他做一個深度的溝通,這時就會容易敷衍。這時我們可以建立一種儀式感:比如每一個星期六我們會用兩三個小時的餐后時光,一邊吃飯一邊聊天。

還有一點就是你要把你的重心放一部分進入孩子的生活,讓你孩子的生活也能夠支撐到你的工作、你的世界,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不容易敷衍。因為孩子的問題或者狀態(tài)也能夠幫助到你來理解社會和工作。做到這一點需要你設計你的工作、生活、以及你的家庭,你孩子的成長,把它們打通變成一體的事情。

所以我想你可以嘗試做得更好一些,這一點我們都共勉,都更加認真地來對待孩子。一個學習型家庭,最終它不僅僅在支撐你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它會支撐一個家庭,所謂“家和萬事興”,我認為家僅僅是和睦還不夠,還要學習起來,你追我趕地學起來,這才是真正一個家庭萬事興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而言,你就會明白敷衍孩子會帶來很大的損失。

04  我是一個學生,如果說在一個家庭當中,我們孩子難以和父母溝通,想法不被理解,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我聽得非常多。我們辦了一所學校,很多同學也有相同的困惑:就是覺得爸爸媽媽更不講道理。這種問題分兩個情況,一個情況是爸爸媽媽有可能對許多事情看法更加完整和周全,但是他們做了一個錯誤的舉動,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意見。大人對社會了解更多,會看見有些做法對你有傷害,我覺得你一定要理解,可能他真的害怕你承受不了這個代價。

但是有的情況是爸爸媽媽想要在你的身上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或者是他們確實是不能夠理解你們這一代人。有一天下午,我?guī)е粋€學生在操場上走了兩三個小時跟他聊天。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就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真的很棒、很善良,而且很敏銳,但是有些時候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學校里面總是犯事,在家里和爸爸媽媽完全無法溝通。

我就跟這個同學說,“問題的癥結(jié)不是你多么不好,而是你對這個世界要求很高,對周邊的環(huán)境要求很高。我們今天的學校、老師、甚至你的爸爸媽媽,他們的認知達不到你的要求,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大家都對你不認可,這個時候你會非常難過,糾結(jié),甚至崩潰。那么我希望你知道,環(huán)境是很難改變的,兩個年齡層次的認知差異只能一步一步的來改善,而且不能在情緒當中改善,只能在情緒之后通過理性對話來改善。所以我建議你在這之前要保護好你自己,你不能在這個環(huán)境改善之前,就被環(huán)境扼殺了?!?/span>

所以,你只能平和下來慢慢改善。如果你對你爸爸媽媽處理事情的方式始終不認可,他們也很難理解你,我建議你們就把這事情擱置一下,大家都不要再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先進行一些有效的溝通,在能夠達成共識的地方先做起來。爸爸媽媽不能理解你,這本身是一種常態(tài),你們畢竟隔了二三十年的時光,對于這個社會的認知,以及所處的場景都不一樣。所以我也建議這位同學,一方面你要學會和環(huán)境相處,同時也要學會理解:你爸爸媽媽看到的角度,也可能是你沒有完全看到的。

05  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如果家里的爸爸不喜歡學習,或者家里的老人不愿意配合,我怎么樣讓他們加入到這個學習型家庭當中來呢?    

這個問題我有經(jīng)驗。我之前講到我們家的一個習慣: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會做跨年總結(jié)。有一年,一家三代一起開車到四川去玩,在路上的幾個小時很無聊,我們就把跨年總結(jié)提前來做,當晚輩們講完,兩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突然說,我們也想總結(jié)一下。在這種影響和氛圍中,他們也開始總結(jié)自己的人生。

我從自己的經(jīng)驗來說,其實并不是他們很難溝通,而是家里還沒有建立一種氛圍和共識。女兒的外公外婆幾乎后來每一年都參與我們的跨年總結(jié),和年輕人一樣侃侃而談。

所以他們先參與不進來也沒有關系,但是你堅持做,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還是愿意進入我們的世界。

06  在進行溝通的時候,父母都是帶有個人的經(jīng)驗,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去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維,真正和孩子產(chǎn)生互補呢?

李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呈現(xiàn)是平等的,而且事實上也是平等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有時候孩子的想法比我們還要好一些,父母的想法可能會更周全一些。如果你要建立學習型家庭,前提就是相互尊重。我們?nèi)烁裆鲜瞧降鹊摹?/span>

第二,我們討論時相互尊重,但并不意味著不是父母最后做這個決定。我們的孩子剛剛滿18歲,我跟她說未來你的人生要由你自己決定了,我不再給你做這些那些的決定,除非你遇到困難,邀請我們來給你做決定。但在她18歲以前,多數(shù)決定還是得要由父母來幫助,因為父母是監(jiān)護人,有責任做一些關鍵決定。

父母在做決定前是不是能夠和孩子平等地充分溝通,就取決于你的觀念和價值觀,以及你們家庭的整個氛圍。這個沒有辦法一蹴而就,而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相信:我要跟孩子達成溝通,就必須真正去尊重他的想法。

我在做教育的過程中接觸各種各樣的家長,他們總會說自己的孩子在一些方面的想法、說法不是很靠譜,我告訴他們,你一定要去理解他們產(chǎn)生這個想法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如果他的邏輯有合理的部分,你要先去吸取和采納合理的部分,然后再跟他討論新的可能性。

來源 | 整理自作者在“學校在窗外”公益云課的直播課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長大后孝順父母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期末考試后,“請班級第一名的家長發(fā)言”,這位從教20年老師的發(fā)言火了:家長有五層,你屬于哪一層?
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孩子平時缺少陪伴,最后結(jié)果或讓你悔不當初
吼了孩子,你依然是個好媽媽|情緒調(diào)節(jié),是媽媽的人生必修課
父母的教誨可能是個大魔咒
教育孩子講究方法,教育專家:下面這些雷區(qū)一半父母都有踏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