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也可說相反理論是一種介于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之間的方法,用于分析價格走勢。相反理論的理論依據(jù)是投資買賣決定全部基于群眾的行為:不論股市及期貨市場,當所有人都看好時,就是牛市開始到頂。當人人看淡時,熊市已經見底。也就是,凡是多數(shù)人能預見到的事,其發(fā)生的概率并不大。因此,“與眾不同”是股市贏家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
相反理論的原理是:1、如果市場參與者已經以壓倒性的多數(shù)倒向市場的某一邊,那么,市場上已經沒有足夠的買進或賣出的壓力來將當前的趨勢繼續(xù)下去了;2、相反理論能顯示大戶與小戶的實力對比。如果80%的人站在多頭一邊,那么20%的空頭持有者,只有資金雄厚,才能容納80%的人所持有的多頭頭寸。空頭者的頭寸規(guī)模是多頭者的4倍。
A股市場相反理論可以說是屢試不爽,準確率非常高。總的來說,在股市中賺錢的畢竟是少數(shù),而賺大錢的就更是少之又少。投資者不難發(fā)現(xiàn),你周圍的股友很少能持有大牛股、黑馬股,即使有數(shù)量也有限,而大熊股往往被大家持有。有時傳來一個消息,當你跟股友們交流,大家都不認同時,此消息往往被市場驗證是對的;當大家都認同一個觀點時,其又將被市場驗證是錯誤的。
比如:在上證綜指2245點—998點的下跌中,各類投資者始終對中期反彈充滿希望,但持續(xù)的調整把大家的棱角磨平了。998點以后,投資者對中期反彈或反轉已經不抱希望,但股市卻和大家開了個大玩笑,A股市場的長期拐點悄然來臨,又一次驗證了相反理論的有效性;再如:2006年下半年,無論是機構,還是中小散戶,大多數(shù)都畏懼1800點的壓力,但滬綜指向上突破1750點后,一路逼空至3000點大關前。
前期,很多投資者都積極備戰(zhàn)“中期調整”,盡管滬綜指也出現(xiàn)2994點—2541點、3049點—2723點的調整,但隨后滬綜指、滬深300等指數(shù)均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磥?,預期中的“中期調整”很可能要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