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通圣散是表里雙解的著名方劑。由防風、荊芥、麻黃、連翹、薄荷、川芎、當門、白芍、白術、山梔、大黃、芒硝各10克,石膏20克,黃芩、桔梗各15克,甘草6克,滑石30克組成,加牛姜三片,共細,每服 6克;作湯劑,水煎服,劑量按原方比例調整;也可做丸劑,每服9克,每日2次。
功能:解表攻里,清熱解毒。主治:表里實熱證,憎寒壯熱,頭昏目眩,目赤腫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嗽喘滿,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洪數(shù)或弦滑,本方具有表里雙解,前后分利,氣血均調之力,寓散瀉于補養(yǎng)之中,使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成為治表里俱實有效“通圣”之名方。本方除表里雙解主癥外,作用廣泛,可拓寬治療諸般雜癥之臨床新應用。
1.扁平疣小辦土茯苓12克,蒲公英 24克。水煎服,每日3 次,每2日1劑,連服 15天。
2.多發(fā)性痤瘡又稱青春痘、粉刺,好發(fā)于喜食肥甘,實熱蘊結的青年人群。本方加丹皮 10克,苦參6克,白鮮皮lO克。去生姜,水煎服,每日3次,每2日l 劑,連用20~30天。
3.急性結膜炎暴發(fā)火眼,本方加銀花12 克,野菊花lO克,木賊草6克。水煎服,每日3 次,每2日1劑,并用藥液熏洗眼部,連用7天,內外同治,效果顯著。
4.單純性肥胖癥以人肚了肥胖并同時伴便秘、血壓偏高、血脂、血糖升高患者,用本方去麻黃,加何首烏 15克,草決明lO克,山楂30克,荷葉10克。水煎服,每日3次,每3 日1劑,連用1~3月,減肥效果明顯。
5.膽囊炎用本方去麻黃、荊芥、薄荷加金錢草20克,元胡索10 克,雞內金15克,海金砂10克,郁金12克,水煎服,每日3次,每2日 1劑,連用7~10天。
6.銀屑病本方加 _十茯苓24克,金銀花12 克,漏蘆根12克,苦參6 克。水煎服,每日3次,每 3同1劑,連服半個月。
7.咳喘病本方加地龍10克,蘇子10 克,川貝母6克。水煎服,每曰3次,每3日l 劑,連服10~15天。
8.皮膚瘙癢本方加蟬蛻6克,白芷10 克,地膚子10克,白鮮皮10克。水煎服,每日 3次,每2日l劑,連服 10天。
9.瘡瘍、丹斑、濕疹本方加苦參10克,丹皮10克,土茯苓15 克,生地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20克。水煎服,每日3次,每2 日1劑,連服10天。另可用藥水適量外洗及濕敷。
10.痔瘡腫痛本方加五倍子6克,地榆 12克,槐角12克,生地 12克。水煎服,每曰3 次,每3曰1劑,連服 6~12天。同時,還可用藥水泡洗患處。
防風通圣散的使用要點:風熱壅盛,表里俱實;除見憎寒壯熱無汗之表實證外,應以二便秘結,口苦而渴為使用要點。凡雜癥無畏寒現(xiàn)象可去麻黃;大便不秘結可去硝、黃;發(fā)熱不盛去石膏;內熱蘊盛,體壯者可去歸、芍、芎、術。
另外本方還可用于表里兼證之驚狂譫語;陰戶、陰囊腫痛等發(fā)癢、流黃水屬濕熱者的治療;對諸風抽搐,手足瘼、癲、小兒急驚風、大便結,邪熱暴盛,肌肉蠕動等一切風證等治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