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帶著兒子回老家。九十歲的婆婆要求與其同住。大娘堅決不同意。
這并不是她第一次拒絕婆婆的要求。卻是最痛快的一次。
早在大娘的老公還在世的時候,三十出頭的大娘,就受盡了婆婆的折磨。
偏偏大爺還有些愚孝,母親說什么便是什么。
他聽了不少母親的讒言,不時地對大娘惡言以對,拳腳相踢。
倆人自結(jié)婚,就沒過過一天安寧的日子。
若不是那個年代不流行離婚,大娘的婚姻怕是撐不到天亮。
大娘因此恨毒了婆婆的打壓和排擠,也受夠了張大爺?shù)挠扌⑴c武斷。
卻因為一個賢妻的名聲,她隱忍不發(fā),沉默不語,任勞任怨,,硬生生捱到了分家。
但分家時,百般孝順的張大爺,只被母親分到了只一口破鍋,幾碗白米。
其余家產(chǎn),大部分留給了并不待見老人的小叔子和大叔子,還有已經(jīng)外嫁的三個大小姑子。
分家后,少了婆婆的摻和,結(jié)婚十多年的大娘大爺,才終于可以心平氣和的吃飯睡覺和聊天。
所以即使在四面透風(fēng)的茅草屋里,大娘也覺得日子過得舒坦。
至少心里舒服,不用再受任何無謂的詆毀。
大娘以為,苦日子總算是熬出頭了。
卻沒想到,平靜日子過不了七八年,大爺因病去世了。
大娘拉扯倆兒子長大成人,她的婆婆,也變成了八十來歲的老人。卻依然身體壯碩精神百倍。
論起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本事,較之年輕,有過之而無不及,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所以,無論她在哪個子女家生活,都會將那一家子攪得雞飛狗跳、雞犬不寧。
一眾子女對其只有嘆息的份兒,卻沒有改善的方法。
這一年,曾經(jīng)被大娘的婆婆捧到掌心的大叔子終于受不了了。
由大兒媳出面,將大娘的婆婆趕出家門。
而此時,大娘和她兒子,在離大叔子三兩條巷子的街上買了房,卻因常年在外打工,而空置著。
一眾子女借由大娘是二兒媳婦的幌子,硬塞著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給大娘家奉養(yǎng)。
甚至還自作主張地安排當(dāng)時還沒有房子的小叔子,住進(jìn)大娘的新家。
美其名曰,幫你看房子,同時替你照顧婆婆。
逆來順受了一輩子的大娘,這次依然不言不語,眼里卻閃著決絕的冷光。
人人都勸她,你忍了那么多年,堅持了這么久,再忍忍,堅持堅持,別壞了自己賢惠的好名聲。
但大娘已經(jīng)顧不上什么賢妻的名聲,她只想守住自己好不容易買下的房子,護(hù)住自己千辛萬苦才得來的平靜日子。
畢竟,鳩占鵲巢的事兒,并不少見。請神容易送神難。
今日博得一個所謂的賢惠名聲,他日可能就要無家可歸,或者反主為客被掃地出門。
屆時,名聲沒保住,所謂的親戚面子也得撕得粉碎。
她想得通透,卻不敢說出口。
趁著夜色,一把大鎖掛在門上,遠(yuǎn)走他鄉(xiāng)謀生。
任院子里荒草瘋長,也好過人性貪婪。
時隔五年后,她帶著接近四十的單身兒子重歸故里。
她的婆婆,已經(jīng)九十歲了。
爭強好勝了一輩子的人,越老越不肯服軟認(rèn)輸。
體力和精神越差,脾氣和動靜越大。
子女們個個都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jì),正是給孩子出錢出力,為下一輩帶孩子的時候,沒幾個能抽的出身。
即便是抽的出身,也沒人愿意主動招惹這個越老越鬧騰的老人。
于是九十來歲的老人,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乘著大娘回老家照顧因病修養(yǎng)的兒子,又想捆綁她來承擔(dān)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wù)。
美其名曰,一個人是照顧,兩個人也是照顧,不過添一雙筷子的事兒,何必如此計較?
大娘氣得跳腳,抵死不從。
眾人又拿賢惠的名頭壓她,殊不知她早已不在乎這所謂的賢惠民聲。
她只在乎,好好過平靜的日子。
大娘忍氣吞聲了大半生,妥協(xié)退讓了幾十年。
得來的,并非所謂“家人”的感佩和尊重。
而是一眾人心安理得地認(rèn)為,她的忍讓是理所當(dāng)然。
當(dāng)她終于不愿意再沉默著縮在角落,去面對這些不公平的待遇時,所有人似乎早已忘記了,那些年她受過的那些苦,遭過得那些罪。
那一年,大娘沒躲過計劃生育,被計生辦硬生生打掉八個月已經(jīng)成型的孩子。
那是一個她盼了好久才盼來的一個女孩,本想著終于兒女雙全了。
卻不料突遭毒手,孩子沒保住,自己的命也差點兒被折騰掉。
她拖著虛弱的身體,想喝一口熱水,大爺卻被她的婆婆借故支走。
導(dǎo)致她只能一步一挪地去到院子里取涼水喝。
后來剛分家的那一年,家里窮的揭不開鍋,兩個孩子餓得哇哇叫的時候,大娘的婆婆就著兩個孫兒的哭聲,一個人將白米飯嚼得格外香。卻從未想過,給孫子哪怕一碗米湯。
哪怕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娘也從未想過當(dāng)面和她的婆婆開撕,爭吵。
更多的時候,她抹著眼淚,一言不發(fā)地,默默走開。
她信奉惹不起躲得起,躲不起忍得起。
然而,她忍到最后,得來的又是什么呢?
是所謂“親戚”的道德綁架,是所謂“鄉(xiāng)鄰”的奚落笑話。
她不過是不想再繼續(xù)忍下去,不過是不愿再被逼到絕路。
大娘不認(rèn)字,從未讀過書,這些年的生活經(jīng)驗,卻讓她明白了,一直做老實的好人,突然有一天累了倦了不干了,別人就有意見了。
倒不如一開始就做個惡人,至少自己活得不那么辛苦,不這么艱難。
所謂賢妻,不過是那些逃避責(zé)任的人意淫的產(chǎn)物,不過是那些道德綁架的人冠冕堂皇的幌子。
自己做不到,卻要求別人必須要做到。
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卻站在道德地制高點上,逼迫他人承擔(dān)。
賢,不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
而是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妻,不是用來捆綁孝順的途徑,更不是拿來強迫傳宗接代的方式。
她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會痛會傷,會愛會恨的人。
那些要求妻子賢惠的男人,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擔(dān)當(dāng)?
那些要求兒媳懂事的老人,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理解?
那些要求姑嫂大度的親戚,先瞅瞅自己能不能做到承受?
——賢妻?呵呵,你行你來做??!
有擔(dān)當(dāng)?shù)哪腥?,自然會娶到賢惠的女人;
有同理心的老人,自然會得到懂事的兒媳;
有共情的親戚,自然會得到體諒的姑嫂。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自從拒絕了一眾所謂親戚們的綁架和無理要求后,大娘背上了毒婦、惡人的罵名。
但大娘覺得幾十年來,生活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過得自在,活得舒坦,說話做事也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痛快。
不必在乎旁人的臉色,不必承接任何人的打壓,更不必在意其他人的指摘。
比起那些不相干之人的閑言碎語,踏實安寧的日子,才是最值得她花時間和精力,去關(guān)注和打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