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斌離開科研單位進入聯(lián)想之前,曾經(jīng)說出自己的想法:“做科研,一眼能看到頭,能看到你六十歲是什么,就是高級工程師、教授。但是你要是下海做生意,你看不到頭,前面都是未知的,挑戰(zhàn)要大得多?!?/p>
說完這話僅僅三年時間,他就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大挑戰(zhàn)。而這次挑戰(zhàn),也成為孫宏斌后來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就是聯(lián)想入獄事件。
柳傳志在將進入聯(lián)想不到兩年的孫宏斌提拔為企業(yè)發(fā)展部主管,并將聯(lián)想北京以外的全部業(yè)務交給他打理后,便提著 30 萬港幣急匆匆奔赴香港,去成立聯(lián)想合資公司。
管理層有所阻攔,說這樣的提拔和重用太破格了,在聯(lián)想乃至其他公司,都未曾有過這樣重用一名新人的歷史紀錄,而且這個年輕人太敢闖了,他不知道會把聯(lián)想帶向何方?他們勸柳傳志要慎重。
柳傳志沒有聽取管理層的意見。他說:“人才分三種。一種是自己可以干成一件事,一種是可以帶領一批人干成一件事,第三種是能審時度勢,能一眼看到底。第三種人很少,孫宏斌就屬于第三種人?,F(xiàn)在就缺這樣的年輕人,年輕人就得有闖勁兒?!?/p>
對于孫宏斌來說,柳傳志的表揚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激勵。多年以后,提到這事兒,孫宏斌說:“你不知道,柳傳志的正面評價對于一個聯(lián)想員工來說是多么重要!”
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總是會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心懷感恩,孫宏斌也不例外。孫宏斌一直對外都說自己的感性多于理性,在聯(lián)想工作期間的他,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柳傳志的認可,讓孫宏斌充滿力量,雖然他才剛涉入商界,卻毫不畏手畏腳,率領著自己的團隊大步走在前進的路上。經(jīng)過努力,聯(lián)想的產(chǎn)品銷售額便達到 1000 萬元人民幣,這個銷售額將聯(lián)想從要死不活的狀態(tài)里拉出來,重新注入了活力。
然而,事業(yè)做得紅紅火火的孫宏斌并不知道,當他在前方努力打拼的時候,后方卻有人在為他布局,只等時機成熟,便會將他收入局中。
1990 年的一天,在香港的柳傳志收到從北京發(fā)來的一封郵件,郵件里全部是對孫宏斌的控訴:“結黨營私、分裂聯(lián)想?!编]件里還說,倘若柳傳志再不回來,聯(lián)想就要失控了。寫信人的語氣嚴肅得讓見慣大風大浪的柳傳志如坐針氈,他馬上購買飛機票,飛回了北京。
柳傳志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后,也覺得孫宏斌的威信樹立得實在是太高了,無論是在人員的調(diào)度上,還是在財務方面,都由他一手把管,集團總部隨時都有失控的危險,這對柳傳志來說,問題很嚴重。
柳傳志并不認為孫宏斌會背叛他,因為他相信這個年輕人的人品,絕對不會做出那種卑鄙的事情來。但他要對聯(lián)想集團的其他管理層有所交代,所以必須要處理這個問題,于是他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既可以留住孫宏斌這個人才,又能解除聯(lián)想管理層的后顧之憂。
柳傳志開了一個員工會議,那天,孫宏斌沒到場。
后來回想起這件事情,孫宏斌無論如何也想不起自己當時沒到場的原因了。倘若那天孫宏斌在場的話,事情也許會是另一番景象,孫宏斌也不會背上經(jīng)濟問題鋃鐺入獄,很多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
在孫宏斌缺席的會議上,柳傳志公布了一個調(diào)令:孫宏斌調(diào)離發(fā)展部,去業(yè)務部繼續(xù)擔任主管。
柳傳志一片愛才的苦心,并沒有被員工們領悟出來。這些員工都是孫宏斌的下屬,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平日里對孫宏斌愛戴有加,他們崇拜孫宏斌,他們也想不通,為公司打拼的上司,怎么突然間就落得調(diào)離職位的下場?
他們不服,也心疼孫宏斌,當即和柳傳志吵了起來。這下子惹惱了柳傳志,作為一名公司員工,公然頂撞和挑釁總裁,壓根兒就不把企業(yè)規(guī)則放在眼里,更別提遵守了,這樣以后公司還怎么管理?
柳傳志要孫宏斌將這幾名員工開除。事實上,在會議現(xiàn)場,他完全有權力將這幾名員工開除,但他沒有那樣做,他希望孫宏斌來開除他們。借此,他要讓聯(lián)想集團管理層的人們看到孫宏斌對他柳傳志、對聯(lián)想集團的忠誠。
然而,現(xiàn)實讓柳傳志再一次失望了!
孫宏斌拒絕了柳傳志的要求,他說:“柳總,我不能開除他們。他們只是向您提出了一些意見而已,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開除他們。”
此時的孫宏斌,尚未意識到柳傳志的身不由己,也未意識到柳傳志的良苦用心。
又過了幾天,柳傳志再次約談孫宏斌,這次,他直接明了地對孫宏斌說:“你是要我,還是要那幾個下屬?”
一心撲在工作中的孫宏斌,終于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但他依然選擇了維護下屬們。他說:“如果他們真的有問題,我肯定會開除他們。但事實上,您不了解他們,他們并不壞。如果只是因為給您提了點意見就要開除他們,我覺得這樣對他們不公平?!?/p>
孫宏斌接著又說了一句:“這樣做的話,以后我在這個部門的威信就不復存在了,我也沒法管員工?!贝藭r的他,還滿腦子都是怎樣把聯(lián)想集團做大、怎樣把團隊做好的想法。他壓根兒沒有想到,當他選擇站在下屬這一邊時,就意味著他要和柳傳志的管理層決裂了。
此時的柳傳志盡管對孫宏斌滿懷失望,但依然懷有惜才的念頭,他希望可以把他留在公司,但幾天后的一次密報,讓他徹底寒了心。
有一天,企發(fā)部的人在北大勺園餐廳開會。下屬們紛紛為孫宏斌抱不平,其中有性格莽撞沖動的,說應該轉移財富另立山頭。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初布局害孫宏斌的人早已經(jīng)布下密報,就為抓住把柄打倒他,這下子機會來了。這些激烈的過頭話很快就傳到了柳傳志的耳朵里,他不得不出手,將孫宏斌以經(jīng)濟問題送進了監(jiān)獄。
這一去就是四年。
多年以后,孫宏斌非常理解柳傳志的這種做法,他說:“當時的情況肯定沒有他們想象得那么嚴重,但是在那種情況下,他必須那樣判斷。因為環(huán)境在那里,周圍老同志都那么說,那些年輕人確實說過那樣的話,他只能做那樣的選擇。柳總還是為企業(yè)負責,他是一個要求過于嚴格的人,他對自己要求非常非常嚴格。他對這個企業(yè)的感情如此深厚,我想他為聯(lián)想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后悔。”
孫宏斌是一個擅于思考的人,這一點咱們早就知道。在失去自由的這四年里,他沉默寡言,卻一分一秒都未停止思考。
“我反思這段經(jīng)歷,更多地找自己的問題。我當時比較年輕,比較氣盛,或者說比較急躁,其實還是太嫩,很多事情想得太簡單,出了這些事還是在自己,但是這種經(jīng)歷,我不希望被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怎么樣才能從前面吸取教訓,怎么樣才能在將來走得更好?!睂O宏斌思考的結果,就是放下這塊石頭往前走。
他也不怨恨柳傳志,即使他在這四年里吃盡了苦頭,但他依然能夠換位去思考柳傳志的做法:“其實我從柳總身上學得最多的,是他做事非常堅決,另外他又很寬容,這兩方面對我影響很大。柳總在反思這件事的時候,他實際上也在提高。但要從頭再來一次,我估計他還這樣做。也許我碰到這樣的問題,也這樣做。沒有對錯。當時柳總說,他把這件事當成聯(lián)想生死存亡的大事,在那種情況下的那種堅決,是柳總骨子里的東西,如果不這樣的話,他就不是柳傳志了?!?/strong>
這件事情也讓孫宏斌懂得了一個道理:“作為領導,能擔多大的功勞,就要做好承受多大的委屈。因為有些功勞本不是你干的事算你頭上了,所以有的委屈也并不是你的事,算在你頭上也很正常。沒有人故意要去做什么,每個人都在受偶然性影響,我覺得每個人都得認,不管好的壞的都得認?!?/p>
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有時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孫宏斌的代價是失去了四年的自由。不過,他并不后悔這樣的選擇。而且,在 2003年,他向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提出“取消原判決改判無罪”的申訴,并申訴成功。在這個申訴的過程中,柳傳志和聯(lián)想集團都全力支持他。
事實證明,他是清白的。
“如果那幫人不胡說八道就沒事了?!?/strong>多年以后重提這件事情,孫宏斌只是輕輕地嘆息這一句話。不過,如果時光重來,他還是會維護他們。只不過,他再也不會像年輕時那樣,以硬碰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