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大家別把語言想象的有多復雜。
薩沙剛剛去了南美,遇到一個華僑女孩,大概30歲。
她住在巴西和阿根廷邊境的小城,會說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廣東話和普通話。
我們說她很了不起,她自己笑著說沒什么。
她是巴西國籍,出生在巴西,從小上學學習的就是葡萄牙語。
但因為小城在兩國邊境,這里很多阿根廷過來的人,都說西班牙語。
她有不少這樣的朋友,從小就聽,跟著說,所以很容易就掌握了西班牙語。
當然,這里的學校也要求學生學習西班牙語,她在學校系統(tǒng)學習過。
至于廣東話,更簡單了,因為她家就是廣東順德的移民,父母都說廣東話,她不可能不會。
至于普通話,是她自己學的。因為她是一個天主教的義工,經(jīng)常向新來的華裔移民傳教。
而這些大陸移民很多不是廣東人,為了和他們交流就必須會普通話。而巴西小城娛樂活動很少,她也整天和這些新移民一起打牌什么,久而久之普通話也掌握了,只是腔調(diào)有些怪,不是大陸的北京腔,也不是臺灣的國語腔。
另外,她雖然會4個語言,但只有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可以聽說讀寫的。
廣東話和普通話由于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只是會聽說,但不識字,更不會寫。
有意思的是,她還曾系統(tǒng)的學過英語。然而,她的英語水平很差,詞匯量倒是挺多。
她向薩胖解釋,這是因為巴西小城之前幾十年沒有說英語的外國人來,所以她學了用不上,沒地方去說,說來說去都是結結巴巴的小學生水平。
最初的翻譯其實就是這樣。
他們應該是生活在兩種語言雜處的環(huán)境,日常都要使用。久而久之,這些人必然會掌握這兩種語言,不然還怎么生活?這就是最早的翻譯。
說個搞笑的,很多小朋友就會三種語言,普通話,爸爸說的方言,媽媽說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