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貓效應(yīng)
故事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后,憋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就把沙發(fā)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
貓?zhí)拥浇稚?,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xué)上著名的“踢貓效應(yīng)”。
負面情緒是會傳染的,尤其是從強者到弱者之間的傳遞。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于父母和孩子身份的差異,孩子很容易成為父母負面情緒的宣泄口。
如何才能消除踢貓效應(yīng)的影響
1)我們是隨時可能被踢的貓,請接受這個事實
很多人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總覺得為什么這種倒霉事為什么會落到我身上。既然不理解,就會產(chǎn)生怨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fā)泄,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外面。
當我們遭遇到不幸和痛苦的事情,這種心態(tài)就會更加迫切,總是想著尋找原因。不過事實是,人世間的很多事情我們都找不到原因,有些無妄之災(zāi),也許真的會無緣無故地落在我們頭上。
一旦真正理解了,你就會坦然了。比如上班路上遇到一個渾身充滿戾氣的人向你挑釁,你的第一反應(yīng)不會是“我沒做錯什么,你為什么要這樣對我?”然后怒氣沖天和對方互懟,相反,你會微笑著抱歉,然后小心地遠離。
2)即使被別人踢了,也不要隨便踢別人家的貓
踢貓效應(yīng)不會是個一加一的過程,更多情況下是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然后在某個引爆點的時候,向弱小者宣泄自己的情緒。
所以,當你覺得遭遇到不公正的對待,記得要及時化解掉,而不是讓這些情緒在心中潛伏滋生。負面情緒最害怕的就是積極健康的身體和大腦,所以,良好的的飲食、睡眠以及運動,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踢貓效應(yīng)的影響。
而當我們心情非常不爽想要發(fā)泄的時候,要隨時警惕自己的踢貓行為。因為任何作用都會引起反作用,即使我們將怒火拋灑在一個陌生人身上,也會對自己的當下和未來造成未知的影響。這時候要抱著萬二分的警覺,因為此時的你可能非常敏感,盡量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負面情緒一點點的消解掉。
3)分清你是真的沒做好還是別人把?你當貓?zhí)?/span>?了
當別人發(fā)火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就認為對方是在踢貓,而你則一定是受害者。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是兩者兼而有之。如果你的行為無可挑剔,在雙方都是理性人的情況下,對方可能也不會在你身上尋找到可以踢的貓。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等到對方情緒平復(fù)之后,認真和對方交流,看看自己是否在哪里有問題。一些屢教不改、反復(fù)重現(xiàn)的問題,可能會讓對方抓狂。這時候把你的想法和對方坦誠的溝通出來,如果能夠妥協(xié),就盡量改變。否則,就要和對方一五一十的溝通清楚。
而在生活中,身為父母的我們遇到挫折或者心情不佳時,要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一旦覺察到情緒不對,可以暫時把自己和孩子分開,也可以坦誠告訴孩子自己需要時間處理情緒。
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家中顯眼處設(shè)立制怒提示牌或標示,可以是文字,可以是畫,只要較易看到即可!
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去。父母應(yīng)當學(xué)會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主宰,負面情緒終會消失。
身為成年人,父母應(yīng)當嘗試疏解自己的情緒,可以找朋友傾訴,也可以做其他事情轉(zhuǎn)移注意力,實在不行訴諸筆端也是一個好法子,總之一句話千萬不要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情緒垃圾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