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社鵬版醫(yī)學百科——頸動脈海綿竇瘺
頸動脈海綿竇瘺(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是獲得性的疾病。
定義
是指位于“海綿竇”內的“頸動脈或其分支”和“海綿竇”的“直接溝通”,使得“海綿竇內壓力上升”而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和癥狀”。
分類
頸動脈海綿竇瘺被分為兩大類四個亞型,如下圖所示:
①“直接的、高流量”的“頸動脈海綿竇瘺”:“瘺口”通常位于“海綿竇”內的“頸內動脈破口”,使得“頸內動脈”和“海綿竇”的直接連通,如上圖的A圖所示。
②“間接的、低流量”的“頸動脈海綿竇瘺”:“瘺口”通常源位于“海綿竇”和鄰近硬腦膜內的“頸內動脈或頸外動脈的分支”之間的直接連通,如上圖的B、C、D圖所示又稱之為“海綿竇硬腦膜瘺”或“硬腦膜CCF”。
病因和可能的機制
大部分“直接的頸動脈海綿竇瘺”來源于“頭部創(chuàng)傷”;同樣也可能來自于“頸動脈海綿竇段動脈瘤”的“破裂”,還有可能是“特發(fā)性原因”。
來源于“頸動脈硬腦膜支”的“頸動脈海綿竇瘺”較少見于創(chuàng)傷的場合。預先存在微小的、位于“頸動脈硬腦膜支”和“靜脈竇”的“溝通”以及“靜脈血栓形成”被認為促進了“頸動脈海綿竇瘺”的發(fā)展。
臨床表現(xiàn)
“直接的頸動脈海綿竇瘺”表現(xiàn)為“突發(fā)的雜音”(bruit)、“眼球突出”(proptosis)、“復視”(diplopia)、疼痛、“視力喪失”和“結膜充血”(conjunctival injection)。
間接或“硬腦膜CCF”通常表現(xiàn)為更加“亞急性的表現(xiàn)”,且可能是這些癥狀的“多樣的組合”,依賴于“靜脈引流的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顱內出血”是“頸動脈海綿竇瘺”不常見的并發(fā)癥,但能導致明顯的“殘疾和死亡”。這更常見于“皮層靜脈”引流的CCF。
“頸動脈海綿竇瘺”的“鑒別診斷”包括影響“海綿竇的其他疾病”。通常,“神經(jīng)影像”能排除這些狀況,同樣也能幫助診斷“頸動脈海綿竇瘺”。大部分患者都需要“腦血管造影”來確立診斷,“造影結果”能充分“描述(characterize)”“頸動脈海綿竇瘺”并“指導治療”。
治療
我們建議直接閉合“頸動脈海綿竇瘺”患者的“瘺口”。如果不予治療,則這些患者一直存在“顱內出血”、或/和“進行性視力喪失”、“嚴重眼球突出”或“眼肌癱瘓”的可能(Grade 2C)。 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嘗試“血管內治療”,然而,具體的方法還是要依據(jù)“瘺口的造影特點”以及“供血和引流血管”而決定。
那些沒有閉合的“頸動脈海綿竇瘺”應當嚴密觀察,并隨訪有無“眼科并發(fā)癥”的進展。“隨訪的頻繁性”,以及是否需要“額外的神經(jīng)影像”,都需要依據(jù)“病變的進展速度、癥狀和體征”而決定。
“增加的眼內壓力”同樣也可以嘗試“內科治療”,例如口服“乙酰唑胺”。然而,“頸動脈海綿竇瘺”患者“升高的眼內壓”的“根本性治療”依然是“閉合瘺口”。
“簡單治療”后“眼內壓難以降低”的患者以及那些“對視力有威脅的”患者應當接受“閉合瘺口”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