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杜甫詩三首
【1】望岳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詩圣” 杜甫 。
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通過描寫泰山的神奇秀麗,表達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
3.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的景物,請簡要分析“鐘”“割”字好在何處。
①“鐘”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將神奇秀麗集中于泰山,運用擬人,將大自然寫的有情,生動形象的寫出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②“割”是“分開”的意思,寫出了泰山將山南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隱天蔽日的奇險,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試分析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雄心和氣概?并品析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實現自己遠大抱負的雄心壯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絕頂”,才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勝利的喜悅。
5.描繪畫面“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
【2】春望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詩圣” 杜甫 。
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通過寫長安城淪陷的破敗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懷。
3.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繪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國都淪陷,城池殘廢,雖山河依舊,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這兩句詩用春草的茂盛反襯城中的蕭條景象,突出了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
4.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 “破”“深”二字的表達效果。
“破” 是淪陷的意思,山河雖在,但國都已淪陷,“破” 字突出戰(zhàn)亂危害,以景襯情,突出作者的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寫出了長安城春天亂草遍地,樹木蒼蒼的蕭條景象,“深” 字寫出了戰(zhàn)亂的危害,以景襯情,突出作者的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
5.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國事花也落淚,悵恨親人離別,鳥啼令我心更亂。這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
6.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畫面: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的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白發(fā)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的無法梳髻插簪。
含義:運用細節(jié)描寫,含蓄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感時憂國、憂國思家的情懷。
【3】石壕吏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詩圣” 杜甫 。
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全詩通過敘述差吏乘夜捉人,連衰年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達了詩人對時局、對國家的擔憂,對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
3.本詩的題目是“石壕吏”,但對詩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么?
詳寫老婦人,用老婦人的直接控訴,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戰(zhàn)爭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更形象地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4. 老婦向官吏訴說家中的悲慘遭遇,目的是什么?
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婦無可奈何自請服役。
第30課 詩四首
【1】歸園田居
1.本詩的作者是 東晉 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_。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
表達了詩人隱居躬耕,熱愛田園生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試描繪“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所展現出的畫面。
狹窄的田間小路邊草木叢生,皎潔的月光照在草葉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詩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無違”中的“愿”字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陶淵明歸隱“遁世”的?
“愿”指詩人隱居躬耕,熱愛田園生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歸隱遁世,是他消極地逃避現實的表現或當時社會太黑暗,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
5.說說“帶月荷鋤歸”一句的妙處。
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歸耕圖。我們好象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崗后,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此時,人與月與自然環(huán)境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統(tǒng)一體。這一句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圖畫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
【2】使至塞上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詩人 王維__。
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被朝廷排擠不得志的飄零、孤寂、憤懣之情和遠離故土的思念,以及飄泊天涯的悲壯。
3.從修辭角度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山高路遠,詩人覺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在敘事寫景中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抒發(fā)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飄零、孤寂、憤懣之情以及遠離故土的思念。
4.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
大漠無邊,長天空闊,一縷青煙直上青天,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
5.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圓”二字的妙處。
“直”是“筆直”的意思,大漠無邊,長天空闊,一縷青煙直上青天 ?!爸薄弊质咕拔镌诨臎龉陋氈型赋鐾Π螆砸?。“圓”是“渾圓”的意思,滾滾的黃河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 “圓”字給人以溫暖蒼茫的感覺。
這兩個字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表現了詩人漂泊天涯的悲壯。
6.結合具體語句談談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色。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 首先,它有畫一樣講究的構圖:從天邊到地下、由近及遠,空間闊大、層次豐富。
其次,它有畫一樣講究的線條: 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狀,概括性極強;
第三,色彩豐富:有漫漫黃沙、白色的烽煙、橘紅色的夕陽,構成了一幅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圖。
【3】渡荊門送別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_。
2.展開聯想和想像,描繪“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所展現的畫面。
連綿的群山隨著船行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浩蕩的江水奔騰不息,在無盡的原野上滾滾東流。
3.請簡要分析第二聯中“隨”“入”“盡”字好在何處。
“隨”是“隨著”的意思,山隨著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了,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入” 是“流入”的意思,浩蕩的江水奔騰不息,從荊門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無盡的原野。寫出了江水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豪情萬丈,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和昂揚的激情。
“盡”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漸消失了,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
4.賞析“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船輕快地順流東下,看到月亮就像飛鏡一樣向西墜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曉霧云生,變幻莫測,好像傳說中的海市蜃樓。形象奇?zhèn)?,想象瑰麗,表現出詩人放達灑脫的個性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5.說說“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下,是“飛下來”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鏡子從天上飛下來了,想象奇特,表現出詩人放達灑脫的個性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6.“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賦予水以情態(tài),深情為詩人送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別。
【4】登岳陽樓(其一)
1.本詩的作者是 宋 代著名的詩人 陳與義_。
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一句所展示的畫面。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旌旗一動不動。
3.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破碎的哀傷和顧影自憐、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
4.談談你對“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的理解。
詩人滿頭白發(fā)獨立秋風中,面對那枯木滄波懷古傷今、生出無限悲愁。
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風,又比喻嚴峻的政治形勢;“老木滄波”既是眼前實景,又包含了詩人歷經風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詩人的家國之恨。
課外古詩詞十首
【1】長歌行
1.從寫法上看,這首詩有什么特點?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扒嗲唷庇髌渖L茂盛。把園中葵變黃了到葉衰比喻人生短暫。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們:光陰易逝,人生短暫,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不要等到老了再傷心后悔。
2.體會“老大徒傷悲”中“徒”的妙處。
“ 徒”字是“空”“白白” 的意思。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于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3.本詩勸勉珍惜青春,積極進取,不要老來空自悲嘆。蘇軾卻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甭撓肴松部梢岳袭斠鎵眩阗澩囊环N觀點,請舉例說明。
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選擇一種講明理由,并舉例證明。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觀點,可結合“少壯時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時期,應抓緊時間努力奮進”來談,正如孟郊說:“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可舉歷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萬兜鍪”的孫權等。
而“老當益壯”的觀點就從“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學到老”的角度談,可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等為例。、
4.如何理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一句。
運用比喻,以“江河東流入海,不復西歸”為喻,生動形象地說明光陰一去不復返。
5.請再寫出一句勸勉人們珍惜時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野望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詩人 王績 。
2.發(fā)揮你的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再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景象。
每一棵樹都頂著一抹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脈重巒疊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暉。樹葉黃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陽余暉落在山上。舉目四望,樹林和山巒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
3.本詩寓情于景,于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 孤獨抑郁 的心情。
4.本詩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野秋晚圖,畫面以詩人登高遠望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輝中樹葉凋零、山山錯落、牧人驅犢獵馬帶禽返家的一派蕭瑟景象,這一景象和詩句“相顧無相識”“徙倚欲何依”結合起來表達了作者落寞欲隱的心情。
5.體會“欲何依”這一細節(ji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6.分析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
渲染氣氛,奠定基調,表達感情,照應開頭,點明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等。
7.“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樣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作者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了,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伯夷、叔齊在殷亡后,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懷采薇,詩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隱居之意)流露出詩人孤獨抑郁 的心情。
【3】早寒江上有懷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_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孟浩然__。
2.這是一首 懷鄉(xiāng)思歸 抒情詩。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 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 ,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3.用簡潔的語言描繪首聯所展現的畫面。
秋風乍起,樹葉紛紛飄零,大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涌起層層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4.任選一個角度賞析“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
這兩句寓情于景,把思歸的哀愁和前路茫茫的愁緒寄寓在迷茫的黃昏江景之中。
5.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表達了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
6.《論語·微子》里有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這里作者借“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 ”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7.說一說“木落雁南度, 北風江上寒”一句寫景的妙處。
作者捕捉了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樹葉漸落,北雁南飛寫秋意,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秋天的寒冷,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作者寓情于景,借深秋景象,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詩人孟浩然 。
2.本詩前四句描繪 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后四句寫 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對方援引 的心情。
3.描繪“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現的畫面。
水汽蒸騰籠罩整個云夢大澤,洞庭湖水波濤洶涌彷彿就要撼動岳陽城一般。
4.杜甫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繪出洞庭湖的壯闊之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與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句中的“蒸”和“撼”兩個動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蒸”是“彌漫”之意,寫出了水氣蒸騰籠罩云夢澤的朦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壯闊;
“撼”是“搖動”之意,運用夸張,寫出了波濤翻滾洶涌的氣勢,突出了洞庭湖的壯觀。
6.分析尾聯的表達技巧,并說說它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化用了“臨淵羨魚”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得到張丞相的舉薦,入朝為官,報效朝廷的思想
7.本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轉地向張九齡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繪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后四句抒寫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對方援引的心情。
【5】黃鶴樓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詩人 崔顥 。
2.詩的前四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抒寫了怎樣的感慨?
抒寫了詩人對于人去樓空、歲月流逝、世事蒼茫的感慨。
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展現的畫面。
晴天之時,從黃鶴樓遙望對岸,漢陽的樹木看得清清楚楚;鸚鵡洲上,草長得極其茂盛。
4.尾聯情景交融。試想象煙波江上日暮之景,體會其中融入的鄉(xiāng)愁之情。
太陽快要落山了,夕陽染紅了長江,天色愈來愈暗,何處是我的家鄉(xiāng)?等待我的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長江上煙霧籠罩,波濤浩水,更引起作者無限的鄉(xiāng)愁。
5.在馬致遠的《秋思》中與“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币饩诚嗨频膬删湓娛?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6.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尾聯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
“愁”字。全詩意境開闊,吊古傷今,虛實相映,情景交融。尾聯將“鄉(xiāng)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縈回無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
7.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
【6】送友人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詩人 李白 _。
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賞析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畫面)。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動靜結合,以美景襯哀情,抒發(fā)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4.賞析“橫”與“繞”兩字的妙處。
“橫”是橫臥之意,青山橫臥外城北面,“橫”字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青山的靜姿,以美景襯哀情,抒發(fā)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繞”是圍繞之意,清澈的水圍繞著東城,“繞”字,生動地描繪出白水的動態(tài),以美景襯哀情,抒發(fā)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賞析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天上的白云隨風飄浮,就像即將遠行的友人行蹤難定,漂流他方;一輪夕陽緩緩下沉,似乎不忍落山,就像詩人對朋友依依難舍的心情。
運用比喻,以浮云孤飛,來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將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6.請簡要分析本詩以“蕭蕭班馬鳴”收筆的妙處。
詩的最后寫詩人與友人揮手告別。兩匹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蕭蕭長鳴。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寫人而寫馬,將離別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動人。用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
【7】秋詞
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
2.展開聯想與想象,描述“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情景。
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那凌云的白鶴,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3.你怎樣理解詩中“鶴”的形象?全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詩人是以“鶴”自喻,視“鶴”為堅強不屈的化身,抒發(fā)了作者豪邁樂觀之情。
4.“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因秋景爽朗明快優(yōu)美,能激發(fā)詩人的靈感和激情,能使人產生積極奮發(fā)昂揚向上的精神氣概。從中看出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
5.從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兩個方面與《天凈沙·秋思》進行比較閱讀。
兩詞同樣是寫秋景,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劉禹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熱情;而馬致遠卻抒發(fā)了凄愁。
在表現手法上,《秋詞》是議論兼抒情,而《天凈沙·秋思》卻是借景抒情。
6.本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開闊的視野和豪邁樂觀的情懷。
【8】魯山山行
1.本詩的作者是 北宋 著名的詩人 梅堯臣 。
2.頷聯“改”“迷”用的好,請簡要分析兩字好在何處?
“改”是“改變、變化”的意思。幽靜的魯山,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景色也在變化。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個畫面。以“改”字體現“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
“幽徑獨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詩中說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一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于是“迷”了。這里把一個人游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出來了。
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頸聯所展現的畫面。
秋意濃濃之際,暮色漸漸融進了樹林,一只笨重的老熊搖搖晃晃走來,緩緩地爬上樹逗樂,而這時一只膽小可愛的小鹿趁夜色漸臨,別的野獸都歸巢之際,悄悄跑到溪邊飲水。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寫景之中處處流露出游山的欣喜愉悅,充滿野趣,表達了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5.這首詩描寫景物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主要運用了動中有靜的寫作手法。林中空蕩,熊在爬樹,鹿在飲水,構成了一幅很動人的秋日山林雄鹿圖。這畫面是動的,可是詩意卻是靜的,表現了山中人跡罕至、非常幽靜的境界,尤其“云外一聲雞”,以動襯靜,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感覺。
【9】浣溪沙
1.本詞的作者是 北宋 著名的 豪放 _派詞人 蘇軾 。
2.本詞通過描寫清泉寺優(yōu)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表現了詞人雖身處困境卻積極樂觀、老當益壯的人生態(tài)度。
3.描繪上闋所展現的畫面。
山下溪水潺潺,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傍晚時分,春雨瀟瀟地下著,杜鵑在松林間中啼叫著。
4.詞的下闋由寫景轉入抒懷,請結合全詞內容,試從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點,談談你的理解。
①句意:誰說人生不能再有青春年少,你看門前溪水尚能西流,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自傷衰老。
②哲理:人的精神方面可以老當益壯,即: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為光陰流逝、人生衰老而嘆息;只要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勇敢地面對生活,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③情感:表現了詞人雖身處逆境卻積極樂觀、老當益壯的人生態(tài)度。(感情)
【10】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本詞的作者是 南宋 著名的詩人 陸游 。
2.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所展現的畫面。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詩人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xiāng);睡夢中自己一身戎裝,騎著戰(zhàn)馬,跨過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
3. 作者“僵臥孤村”,為什么“不自哀”?
因為“尚思為國戍輪臺”。詩人雖年老體衰,但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表現了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
4.聯系前兩句詩,談談“尚”字的表達作用。
“尚”是“還”的意思,第一句詩中“僵”和“孤”寫出了詩人年老體衰,閑居鄉(xiāng)下的生活狀況,但詩人還想著去戍守邊疆,表現出詩人強烈的報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