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胃虧損吞酸噯腐等癥
《內(nèi)科摘要》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脾胃虧損吞酸噯腐等癥:
1、大司馬王浚川,嘔吐宿滯,臍腹痛甚,手足俱冷,脈微細(xì),用附子理中丸一服益甚,脈浮大按之而細(xì),用參附湯一劑頓愈。
2、趙吏部文卿,患吐不止,吐出皆酸味,氣口脈大于人迎二三倍,速予投劑。予曰∶此食郁上,宜吐,不須用藥,乃候。其吐清水無(wú)酸,寸脈漸減,足脈漸復(fù)。翌早吐止,至午脈俱平復(fù),勿藥自安。后撫陜右過(guò)蘇,顧訪傾蓋清談,濃過(guò)于昔,且念余在林下,頻以言慰之。
3、一儒者,面色痿黃,胸膈不利,吞酸噯腐,恪服理氣化痰之藥,大便不實(shí),食少體倦,此脾胃虛寒,用六君加炮姜、木香漸愈,兼用四神丸而元?dú)鈴?fù)。此癥若中氣虛弱者,用人參理中湯,或補(bǔ)中益氣加木香、干姜,不應(yīng),送左金丸或越鞠丸。若中氣虛寒,必加附子,或附子理中湯,無(wú)有不愈。
4、一上舍,飲食失宜,胸腹膨脹,噯氣吞酸,以自知醫(yī),用二陳、枳實(shí)、黃連、蒼術(shù)、黃柏之類,前癥益甚,更加足趾腫痛,趾縫出水,余用補(bǔ)中益氣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若腿足浮腫,或 腫,寒熱,嘔吐,亦用前藥。
散人注:上面四例醫(yī)案都是脾胃虛寒之癥,治療以參附之類,輔以芳香理氣、養(yǎng)陰清火之品,治療不難,上面提到的方劑均可在瀏覽器上查到,也有成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