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文前部分講的是繪本閱讀過程中注意畫面中的細節(jié),對細節(jié)部分甚至可以進行自我解讀,或?qū)⒆犹岢鰡栴},以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后部分將會介紹幾種游戲式的閱讀方法。
東尼·博贊的閱讀技巧告訴人們可快速閱讀且更容易理解書中意思,不過,繪本不同于純文字的書,無論兒童或成人,繪本是一道絕佳而值得細細品味的上湯佳肴,每一次重讀和細讀都能獲益良多。不少家長不重視畫面,僅是指著文字一個一個地念給孩子聽,當然這是培養(yǎng)孩子認字的一種方法,不過這樣讀繪本我覺得太可惜了,錯過了繪本中很多精華。
本文的寫作緣于我們的一名學員看繪本的時候刷刷刷地翻完,說看完了,然后教師在孩子準備翻另一本繪本之時攔住,說:“咦,快看這幾只螞蟻在干什么?”看下圖(出自于《螞蟻和西瓜》),孩子被教師的驚訝吸引住,然后通過對話的方式讓孩子再次回到繪本的故事世界中。
孩子目光停留在這一頁不過是2秒鐘左右,他上小學二年級,主看文字,圖片一眼帶過(可能是習慣了)。如果這個時候大人指導孩子閱讀,會發(fā)現(xiàn)這張圖中包含著豐富的細節(jié)。例如一只螞蟻首先大喊說發(fā)現(xiàn)好東西,然后洞里:
螞蟻朝各種功能室里呼叫,有的螞蟻不知發(fā)生何事,有的螞蟻興奮得摔倒,有些螞蟻已經(jīng)開始往洞外奔跑......
家長可以不按照繪本的意思講也可以,如上右圖我們編成:
這只螞蟻來喊醒在睡覺的兄弟,可是怎么喊也喊不醒,嗯,也許這幾只螞蟻在呼呼呼地裝睡,不想去干活呢。
只要不違反一般性規(guī)律,比如畫面中螞蟻明顯在睡覺,不能說:螞蟻死掉了,叫不醒。請多點讓孩子自己講螞蟻們在干什么。
閱讀繪本時注重細節(jié)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各種嘔心瀝血,注意哪些細節(jié)呢?如:故事前后的時間(《我要吃一個小孩》太陽位置變化,影子變長),畫面出現(xiàn)的各種小動物(《搬過來搬過去》中的兩只小蝸牛),再如《1只豬和100只狼》中,作者真的畫了一百只狼,而且每一只狼都不一樣!這樣的畫面對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非常有幫助,向孩子提問:有多少只狼是張開嘴巴的?有兩只狼畫得是完全一樣的么?等。
圖:《1只豬和100只狼》
不少繪本是主副線甚至多條線索同時發(fā)展講故事,有些繪本就非常明顯,如《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爺爺?shù)拿看尾眉簦椴级紩袈涞椒孔酉路嚼鲜蠹抑校?主線是人類,布料不斷減少,副線是老鼠一家,老鼠得到的布料不斷增加。
圖:《爺爺一定有辦法》
還有比較經(jīng)典的是《你不能帶紅氣球進美國國家美術館》系列,小女孩和氣球兩天線索同時講故事,小女孩進館參觀,但氣球不能帶進去,氣球飛走了,飛過各種建筑和場景,而小女孩館內(nèi)欣賞到各種展品,而且,氣球的故事和小女孩的故事是有關聯(lián)的。如下圖,小女孩參觀的是韋恩的作品《蛋糕》,氣球的場景就出現(xiàn)各種蛋糕。
圖:《你不能帶紅氣球進美國國家美術館》
還要羅嗦一下,拿到新繪本的時候請家長們先不要看導讀,甚至可以不看繪本中的文字,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去看,自己理解,再結(jié)合導讀和書中文字重讀,這樣你會有很深的體驗,持而久之,家長的閱讀技巧就有很大的提升。
玩著讀繪本
剛提到了繪本線索問題,下面逐一介紹!
第一種玩讀方法是:保持繪本的故事,然后自己創(chuàng)作一條故事線索,與繪本的故事并行發(fā)展!
自己創(chuàng)作的故事線索可以用畫圖、實物、剪紙等各種形式講,這樣講故事會非常好玩,如我們工作室一次講繪本《鱷魚怕怕 牙醫(yī)怕怕》,我們拿出真正的牙膏和牙刷(下圖),擺放在繪本的旁邊,然后把牙膏牙刷編進去:
有一只鱷魚不喜歡刷牙,每一天鱷魚起床上廁所時牙刷牙膏都非常期待,可鱷魚有時候刷牙有時候不刷,牙膏和牙刷以為鱷魚不喜歡他們。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鱷魚非常痛苦,一只手捂著臉,但他們不知鱷魚發(fā)生什么事,于是靜悄悄地跟著鱷魚出門。
講完這段我們再翻開繪本,從第一頁開始按照書上的意思講,但牙膏牙刷的線索一直是發(fā)展的,同時與繪本故事關聯(lián):
他們從窗戶偷看,思考鱷魚和牙醫(yī)為什么這么害怕,他們倆內(nèi)心非常忐忑不安,最后當鱷魚開門出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牙刷牙膏站在門口......
圖:《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
第二種玩讀方法:摒棄書中的文字、情節(jié),根據(jù)畫面自己編,甚至把孩子無意中的語言編進來,或與孩子一起編故事。 是 第一種方法的延伸。
你會發(fā)現(xiàn),看圖說文原來是那么的有趣!一次,我們用《小鞋子,走一走》分別給學齡前和一二年級的孩子講故事,這本繪本其實是屬于低幼年齡的繪本,文字很少很簡單,但是通過我們老師編制的故事,兩個班孩子都樂得哈哈大笑。學齡前班我們編寫的故事大意:鞋子兄弟倆趁著主人睡著偷偷溜走,哥哥說要去摘蘋果,弟弟說要去.....(老師故意短路),這時班上一位孩子說:去吃麥當勞。老師:好,哥哥說要去摘蘋果,弟弟說要去吃麥當勞,但誰也說服不了誰,接著它們倆打起來(下圖左),摔倒在地(下圖右),這個時候,有個聲音出現(xiàn),“呃..鞋子不見了?明天買雙新鞋!”,原來是主人說夢話,鞋子兄弟害怕了,趕緊和好回到床邊,最終它們倆肚子一直咕咕叫。大孩子班故事更復雜,略。
圖:《小鞋子,走一走》
如果是無字繪本,除了與孩子一起推測作者原來的意思外,用這方法進行更多可能性的推測,這樣的繪本能講非常多不同內(nèi)容的故事。
第三種玩讀方法:顛覆閱讀順序,不一定從第一頁開始讀,從末頁開始讀也可以!
當然這需要強大的編故事能力。以《吃掉黑暗的怪獸》詳細舉例(此例有點長),按正常順序讀內(nèi)容大致是:球球怕黑,一只專吃黑暗的怪獸把世上所有黑暗吃光,動物們因沒有黑暗而遇到各種麻煩,然后球球哭了,原來是太亮而睡不著,最后球球在小怪獸的擁抱下安靜入眠。好,咱們從末頁往始頁讀,篇幅限制,部分圖片略,完整請看原書(先文后圖)。
文:有一只吃黑暗的怪獸,它非常喜歡小男孩球球,球球也很喜歡它,他們無時無刻都在一起玩,連睡覺也要一起睡。
文:有一次睡覺,他們睡了很久很久,鬧鐘響都不愿起床,此時,不知為什么,小怪獸每打一次呼嚕就吸進一大片黑暗,不久,整個世界的黑暗都被吸光!
文:同時,小怪獸的身體也越吸越大。忽然,外面一陣吵鬧,小貓出去查看回來后非常驚慌(利用細節(jié),小貓在右邊的窗戶邊上)。
文:看見小貓驚慌,小怪獸不得不出去看看,于是把球球從懷中抱起放到床上。
文:可是球球不愿意與小怪獸分開,哭了起來,小怪獸安慰說:“球球,我必須出去看下發(fā)生什么事,我需要離開你一會兒,就一會兒”。
文:到了屋外,小怪獸豎起耳朵聽。
(各種動物因沒有黑暗發(fā)生的糟糕事情省略,按原文讀也可以。)
文:原來,這個世界已經(jīng)連續(xù)好多天是白天啦。
文:小怪獸有點傷心,因為它知道是自己睡太久了,把黑暗吸光光。
文:于是,它撿起因沒有黑暗的擁抱而掉地上的星星。
文:一邊把身體內(nèi)的黑暗吐出,一邊把星星掛到天上。
文:路過火山群,如果給點黑暗火山,它們就會休息不噴發(fā)了。
(然后四處吐黑暗。路過深林,吐點黑暗給深林,林中動物就不再吵叫......略)
文:工作久了,小怪獸肚子也餓了,煮點黑暗湯吧,用世界上最黑的水溝泥和最暗的深井水。
文:還有很多吃法。把黑暗吐進果醬中攪拌,再抹到方面包上夾著吃。
文:吃著吃著,忽然接到圣誕老人的呼救,原來圣誕老人在派禮物時忽然沒有了黑暗,為了不讓人發(fā)現(xiàn)他而在煙囪中一動不動很多天。小狗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有個小動物在吐煙?。?o:p>
文:我吐,我吐,樓閣、地窖都需要黑暗。
文:回去球球家吧。
文: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越來越小。
(然后向各種地方吐黑暗,略)
文:小怪獸變成一個小不點,當吐盡肚里最后一絲黑暗時,它消失了。
文:小男孩等了許久。
文:球球有點傷心,因為不知小怪獸在哪。這時,冒出一個聲音:球球,我已經(jīng)化作無處不在的黑暗,你在我肚子里呢。
文:小男孩在黑暗中笑了。
第四種玩讀方法:從另一個視角講故事。
不少繪本的畫面內(nèi)容豐富,畫有不少配角,配角的作用要么是輔助完成主角的敘事,要么是豐富畫面(當路人甲),要么作者很悶騷(某繪本中是主角,另一本繪本則是配角客串)......但是否試過從配角的視角去看主角的世界?如《月亮的味道》,看下圖
此圖的原配文字是: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還是咸的呢?真想嘗一小口?。?夜里,動物們望著月亮,總是這么想??墒悄?,不管怎么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em>
這是從動物們的視角去寫的,作者的整個思路就是動物要嘗月亮的味道。如果我們從月亮的視角去讀給孩子們聽:
月亮在夜空中安靜地呆著,忽然她看見腳下的小山有個黑影在移動,月亮定眼看了看,哦,原來是一只烏龜,“烏龜今晚要干什么呢?”月亮好奇著。
接著編,先看圖:
文:月亮向烏龜打了個招呼:“烏龜先生,晚上好?!钡珵觚斠暫鯖]聽見。此時月亮看見一頭大走過來。
繼續(xù)編,圖:
文:大象爬到山頂,站到烏龜背上,月亮想:“大象為什么這么做,表演?游戲?”此時,大象的伸出他那長長的鼻子。月亮覺得如果被大象鼻子碰到會很癢,于是她往后退了幾步,說:“大象,你要為我洗澡嗎?”可能大象聽不懂月亮的話。月亮看見一頭長頸鹿走過來......接下來就由家長們發(fā)揮吧。
第五種玩讀方法:對繪本中某個畫面進行大膽想象,各種可能性都可以。
如果是孩子自發(fā)想象出來的內(nèi)容,大人一定要給予肯定,哪怕不正確,家長也要說“有可能哦”以肯定孩子。如《月亮,你好嗎》中(下圖),月亮太大了,進不去屋里,最后進去了,但用了什么方法進去的呢?家長與孩子一起發(fā)揮想象力吧,討論的過程中能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性思維。例如我們一學員說:一定是月亮的鼻子太大卡住門框才進不來,所以月亮要使勁地把鼻子往上掰,終于進去了,但鼻子變成朝天鼻啦!
圖:《月亮,你好嗎》
繪本的閱讀技巧無窮無盡,如果你是剛開始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希望我們提供的幾種閱讀思路對你有幫助。如果孩子已經(jīng)能獨立閱讀,也請參考我們的方法?;蚰阋咽抢L本控了,請回復我們交流閱讀心得。以上方法都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總結(jié)出來,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很多的美術課程都能與繪本發(fā)生關系,甚至可以看成是繪本閱讀的延伸。
寫作感想:
本文寫作時教師重讀了很多繪本,回憶多年來與孩子之間的對話和教學經(jīng)驗,有些方法靈感來自于孩子。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孩子提出的連父母都難以回答的問題都有相關繪本解答。感謝繪本藝術家們給兒童和成人帶來這么美好的事物。
其實,我們要向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