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克林頓政府時期的總統(tǒng)政策顧問James Carville曾經(jīng)講過一句話:
如果有來生,我曾經(jīng)希望當美國總統(tǒng)、羅馬教皇或棒球高分擊球員,但現(xiàn)在,我只想托生在債券市場,因為它可以嚇唬住任何人(I used to think if there was reincarnation, I wanted to come back as the President or the Pope or a .400 baseball hitter. But now, I want to come back as the bond market. You can intimidate everybody.)!
絕大多數(shù)人對這句話無感。
在大家的印象中,總覺得債券這玩意兒,固定收益的東西,乏味得很,哪有股票、期貨和外匯市場的波動來得精彩刺激、激動人心,更是很少關心債券市場的情況……
作為非金融科班出身的野路子財經(jīng)人,我一開始也是這樣。
然而,隨著這么多年對金融市場了解得越來越深,我對這句話卻愈加深有感觸,而且發(fā)現(xiàn)自己以往認知的膚淺——特別是,我們用定期存款的思維去理解債券,這實在太低估了債券市場的波動和影響,甚至會造成完全錯誤的理解。
比方說,2011年和2013年,中國評級機構(gòu)大公國際先后兩次調(diào)低美國本、外幣的主權信用等級,從A+調(diào)整到A,然后再到A-。當時很多愛國人士開始大聲叫好,美國主權評級越低,那么美國國債收益率越高,這對目前大量持有美債的中國有利……
聽見這種話,如果真愛國而且懂金融的人,恨不得暴揍這些蠢貨一頓!
第一,所有已出售國債,其票面利率是保持不變的,美國國債收益率再漲,美國財政部也不會給持有債券者多付一分錢利息;
第二,信用評級下調(diào),國債收益率上漲,意味著國債本身價格的下跌——100元面值的國債售價98,意味著收益率=(100-98)/98=2.04%;如果售價95,意味著收益率=(100-95)/95=5.25%,所以如果收益率暴漲,就是國債價格暴跌,對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最基本也應該知道:
國債收益率上漲===國債價格下跌!
2010年面臨破產(chǎn)之時,希臘國債收益率高達1000%,這意味著,面值100歐元的希臘國債,在市場上售價連10元都不到,你居然還說持有希臘國債是好事,你說這些蠢貨們的金融知識該有多匱乏!
實際上,你經(jīng)常在財經(jīng)媒體中聽到的那個“債券收益率”,其得來就是因為債券價格的變動而計算得出——如果某個債券收益率暴漲,常常意味著這個債券償付能力有問題,價格自然就是暴跌?。?/span>
有人該疑惑了,國債收益率不是國債發(fā)售的時候就已經(jīng)確定了么?
嘿嘿,你問到點上了,債券收益率,就是個金融知識的深坑??!
以國債為例,一般來說有5種收益率。
1)名義收益率:
通常稱之為票面利率,這是國債一開始發(fā)行就確定的收益率。
例如:某10年期中國國債,面值100元發(fā)售,每年支付一次利息,持有人每年某個固定日期都會從財政部收到5元錢的收益,這就意味著名義收益率5%。
2)即期收益率:意思是按照現(xiàn)在的國債價格和票面收益算出來的收益率。
例如:某十年期中國國債,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而當前市場價格96元,那么,即期收益率=5/96=5.2%。
3)到期收益率:這個稍復雜一點兒,要考慮當前債券價格和持有到期后財政部返還所有本息的價差和距離到期的剩余年份。
例如:某十年期中國國債,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當前市場上價格96元,還有8年到期,那么,到期收益率=[5+(100-96)/8]/96=5.73%。
同學們,敲黑板了,我們通常在財經(jīng)新聞中聽到的那個“國債收益率”或“債券收益率”,通常情況下就是指“到期收益率”!
4)認購者收益率: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100元面值的國債,財政部是不會按照100元來賣的,而是要根據(jù)當前市場上的國債收益率價格進行調(diào)整,還要根據(jù)各購買國債的金融機構(gòu)投標情況來確定價格。這個收益率,指的是認購者買國債之后,持有到期的收益率。這需要考慮財政部出售債券價格、本來的票面收益率等因素。
例如:某十年期中國國債,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購買者從財政部購買的價格是102元,那么,認購者收益率=[5+(100-102)/10]/102=4.71%。
再次敲黑板了,這個收益率,就是通常所謂的“國債發(fā)行利率”。
5)持有期收益率:國債價格本身有漲跌,有人就會想著在漲漲跌跌中賺差價,而這個收益率就是在你賺取差價時候的收益率。
例如:某十年期中國國債,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我以96元在年初買進,除了獲得國債利息收入外,我還預計2年后會漲到102元,并在那時賣出,這樣一來,持有期收益率=[5+(102-96)/2]/96=8.33%。
還要敲黑板,這個收益率,就是投資者買賣債券所獲取的投資收益率。
債券收益率的概念,基本就這點兒知識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國債券市場遠比股票市場的規(guī)模大。
僅美國國債市場,2017年年中其規(guī)模已經(jīng)達到19.8萬億美元,如果進一步加上公司債、市政債(地方債)、聯(lián)邦機構(gòu)債、公司債以及房地產(chǎn)抵押證券(MBS)和資產(chǎn)支持證券(ABS),總規(guī)模超過40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在全世界投資者心目中這么牛逼的紐約交易所,目前其股票總市值也不過20萬億美元左右,加上納斯達克的9萬億,總額也就30萬億美元的樣子。
那——為什么我們都知道美國股市,卻很少人聽說過美國債市。
答案并不奇怪——
因為,債市交易者絕大部分都是諸如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券商)、信托公司、大型對沖基金這樣的機構(gòu)用戶,乃至各國政府(美元國債很活躍的購買對象),卻極少個人投資者在債市里折騰。
但你想想嘛,真正決定市場運行的,是機構(gòu)還是散戶?
正是因為都是大手筆的機構(gòu)投資者在市場上折騰,所以一旦債市收益率出現(xiàn)較大波動,常常能夠在整個金融市場掀起滔天巨浪,相比之下,股市的波動反而影響沒有那么大。
我曾經(jīng)在以前的文章中提過,在一個市場經(jīng)濟國家里,債券市場才是資本市場的核心,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則是金融市場上資產(chǎn)定價的錨,我稱之為“定海神針”,無論債券、股票、期貨還是房地產(chǎn),其價格都會受到“定海神針”的影響。
不考慮通脹的話,影響方向很確定:
定海神針下移,資產(chǎn)價格上升;
定海神針上移,資產(chǎn)價格下跌。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有中央政府和央媽印鈔作保證,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通常被稱為“無風險收益率”——也就是說,購買10年期國債,我的收益率是不用承擔風險的;
與無風險收益率相對,一個人如果購買非國債的其他債券、股票、房子等資產(chǎn),他需要承擔價格漲跌風險,當然也要求獲得比國債更高的收益率,所以嘛——
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就成為了各類資產(chǎn)收益率的鐵底。
如果國債收益率升高,將意味著債券收益率、股票的收益率(市盈率的倒數(shù))、期貨升貼水率、房子收益率(租金房價比)的底部都要抬高,這一抬高不要緊,在同樣收益(債券票面收益、公司股票分紅、房產(chǎn)租金等)的情況下,將意味著債券、股票、房子的價格的下跌(原理與前面講債券價格下跌一樣)……
否則的話,如果這些資產(chǎn)的收益率比無風險利率還要低,金融機構(gòu)肯定選擇賣出股票、賣出房子、賣出債券——歸根結(jié)底還是會導致資產(chǎn)價格下跌。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美聯(lián)儲已經(jīng)宣布了要縮表和加息,這意味著美國國債收益率在接下來的一兩年里肯定會緩慢上升(下圖為2000年迄今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情況)……
可惜的是,市場似乎依然不相信美聯(lián)儲會真的加息,真會提高美元國債收益率,所以大宗商品、美國股市、香港股市,都還在一個勁兒的走高,真叫個邪門……
未來一兩年之內(nèi)會是什么樣呢?
大家做個選擇題吧!
做了選擇題,就意味著你對未來有了自己的看法——根據(jù)我以前強調(diào)過無數(shù)次的觀點:交易,歸根結(jié)底是你在和別人交換你對未來的看法。
選擇你自己的交易,讓市場來驗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