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xiàn)了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總是上火,口腔潰瘍,眼睛干澀,眼干口苦,教大家一個3味藥組成的名方,可以補益腎水,滋陰降火。腎屬于先天之本,在我們五臟六腑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臟器,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能量來源。
腎中藏著我們的先天之精,是從我們的父母那里傳承而來的,還有后天之精,是脾胃運化而產(chǎn)生的。這兩者在我們體內(nèi),對我們的生長、發(fā)育及孕育下一代作用。腎中藏的精會轉(zhuǎn)化成兩種物質(zhì),一種是腎陽氣,一種是腎的陰液,而腎中陰液和腎中陽氣是人體全身陰液和陽氣的基礎(chǔ)。腎陰對身體起到滋潤、滋養(yǎng),作用,同時和陽氣配合,防止陽氣太過而燥熱,如果腎陰缺少了,陰液不足,體內(nèi)就會出現(xiàn)虛熱的情況,就像一口鍋里面的水是腎陰,下面的火是腎陽,如果水少了,就要開鍋,虛火就容易起來,不好控制,出現(xiàn)陰虛火旺的一系列表現(xiàn)。我們看看都有什么表現(xiàn)?
我們看一下,以下的表現(xiàn):
1、腰酸腿軟,筋骨無力,腎主骨,肝主筋,肝腎不足,骨頭缺乏滋養(yǎng),筋缺乏濡潤,就會腰酸腿軟,下肢沒力氣,夜里抽筋,骨質(zhì)流失。
2、頭昏眼花,記憶力減退,頭昏,腎主骨生髓,腎精虧虛,腎陰不足,就會髓海空虛,容易忘事,記憶力不好。
3、早衰,皮膚干枯,彈性降低,發(fā)白齒枯,腎陰虧虛,津液不足,就會皮膚彈性降低,干燥脫皮,肌肉減少,血補養(yǎng)發(fā),就會出須發(fā)早白。
4、盜汗、自汗、午后潮熱,手腳心出汗,發(fā)熱,入睡困難,總煩躁、愛發(fā)脾氣,由于陰液不足,虛陽上浮,就會出現(xiàn)體內(nèi)熱盛,蒸騰體內(nèi)液體外流,出現(xiàn)自汗、盜汗,潮熱。
5、經(jīng)常上火,嘴里干、咽痛,起口腔潰瘍,大秘結(jié),像羊糞一粒一粒,各種虛火上浮的表現(xiàn)。
腎陰虛要這么補?今天再教給大家一個補腎陰的方法,幾味中藥,能補腎陰,填補腎精,名字叫做封髓丹,三味中藥組合,分別是黃柏、砂仁、甘草,十分常用的中藥。
首先,我們看黃柏,黃柏藥性苦寒,可以清熱燥濕,清虛熱,用鹽炮制的鹽黃柏就能夠入腎經(jīng),清腎中的虛火,還能燥下焦之濕熱,很多人往往是下焦陰虛火旺還有濕熱,黃柏就可以養(yǎng)陰清熱,同時清濕熱。
第二味是砂仁,砂仁屬于脾經(jīng),能行氣燥濕,芳香化濕止痛,不僅能化濕還能醒脾,脾被濕困,砂仁芳香能去除這種濕濁,減輕脾胃負擔,增強脾胃代謝,黃柏入下焦,要通過中焦脾胃的吸收轉(zhuǎn)化,中焦脾胃被濕濁困住,就會影響黃柏的吸收和發(fā)揮作用,所以要用砂仁來掃清濕濁的阻礙。
最后還有一味甘草,甘草可以補益中氣,清熱解毒,脾屬土,腎屬水,土能掩水,所以一方面用黃柏清熱燥濕,一方面用砂仁芳香化濕,還要配合補脾培土調(diào)治水。
綜上,三味中藥配合,可以滋陰降火,補腎祛濕,由于虛火上擾導(dǎo)致的口瘡、咽痛、齒齦腫痛,盜汗、入睡困難,腰膝酸軟等都可以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