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孔德是社會學的奠基人,先生從 《論實證哲學精神》來詮釋滿足真正哲學精神的特點,探究社會學研究之本。
在本書中,作者首先從人類思辨發(fā)展的三階段(即神學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和實證階段)出發(fā),論證了人類思辨在宗教上、哲學上和社會組織形式上的相應表現(xiàn),進而把人類社會歷史完全歸結為人類理智發(fā)展史。他認為社會同自然本質(zhì)完全一樣,所以對于自然科學所用的研究方法完全可用于對社會科學的研究。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社會學研究才隨之得以壯大。
本文分為三個大的章節(jié),第一章用大量筆墨講述了關于真正哲學精神即實證精神的性質(zhì)及使命;第二章對實證主義廣泛傳播所表現(xiàn)的及其重要的社會意義進行了簡要評述;最后則展現(xiàn)了實證原則在天文科學中按照其真正百科地位的特殊應用。
孔德先生為了界定“實證哲學的基本精神”,首先簡明扼要的對他之前的著作《實證哲學教程》中關于人類整個認識演變的重大規(guī)律進行了重述,即臨時性和預備性的神學階段、含過渡目標的形而上學階段和唯一完全正常的實證階段。經(jīng)過人類漫長歷史的演變,先生通過敘述神學的必然瓦解、相繼形而上學的瓦解,最終得出實證達到自成體系的程度。首先孔德先生承認了神學階段作為一個具有開拓性、臨時性的人類史上的第一次飛躍性思辨是必然的,唯有神學哲學適應人類的童年時代。但是隨著神學由拜物教到多神教最后到一神教的自我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規(guī)律的普遍性,人類的智慧是上升的,從而神學必然瓦解,從而導致人類思辨進入形而上學階段。先生強調(diào)了形而上學階段的過渡作用,它通過逐漸瓦解神學體系,消極地促進了近代文明的根本發(fā)展。人們處處以單純的規(guī)律探求來代替無法認識的起因作為人類智慧成熟的根本革命,人類從此踏入了實證階段??椎孪壬岢隽恕皩嵶C”的五個鮮明特征,即真實、用與無用的對比、肯定與猶豫的對立、以精確對照模糊以及最后的作為否定的反義詞。他認為真正的實證哲學精神是將單純的良知系統(tǒng)地延伸到一切真正可及的思辨中去,以實踐為使命,為了預測而觀察,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不變的普遍信條研究社會現(xiàn)狀,以便推測未來。
孔德先生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廣泛傳播實證哲學精神重要的社會意義,即達成秩序與進步之間的基本協(xié)調(diào)、維護道德規(guī)范、制定深得人心的社會政策。首先作者認為秩序是進步的基本條件,進步則成為秩序的必然目標,實證尤為重要。其一實證精神在科學方面和邏輯方面給予秩序強有力的直接保證;其二實證精神注重科學事實,把實際知識的推廣與完善視為各種理論工作的主要目標,使人類生活在條件方面和性質(zhì)方面獲得不斷的改進。作者提出早期神學對于道德的維護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總是關心個人利益,將人類社會處于個體的聚會隨著人類智慧的進步,神學必然引起對道德的偏離。作者認為實證精神擁有直接的社會學,傾向于突出個體與全體各方面的聯(lián)系,謀求公眾利益,與社會普遍良知直接相連,從而維護社會道德規(guī)范。在作者看來,自重大危機開始以來,人們并不是根據(jù)自己實際固有的觀點和追求的目標參與重大的政治斗爭,唯有實證哲學運動所固有的社會學說的自發(fā)性質(zhì)從輿論和世俗兩個方面去實現(xiàn)民眾重大利益。
最后,孔德先生認為應建立一種基本秩序,從而確定實證原則其真正的百科地位并特殊應用。作者首先提出這樣一種基本秩序根據(jù)個體進化和集體進化的基本同一性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即學理的和歷史的。但此見解并未符合實證學科必不可缺的連貫性和自發(fā)性條件,人們由此便發(fā)現(xiàn)六門基本學科不變的序列:數(shù)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社會學。它們即是歷史的和學理的,同時又是科學的和邏輯的。作者認為實證精神在其最初發(fā)展階段中,大體從低級學科逐漸擴展到高級學科,當每門科學自身的獨特性充分鞏固,就能獲得真正的實證性。實證狀態(tài)將在最末學科即社會學的推動下前進,即作者認為實證將在社會學中廣泛應用。
我是寧缺,希望社會生活中的你什么也不缺,如果有,我們一起來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