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肺間質纖維化,可用加味升陷抗纖湯


圖*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趙進喜教授

肺間質纖維化以不可逆的肺功能喪失為病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呼吸困難、音以及進行性低氧血等癥狀,是呼吸系統(tǒng)較為難治的疾病。

趙進喜教授師承國醫(yī)大師呂仁和教授,對內科多種復雜疾病學驗俱豐,對肺間質纖維化的診療有一定的經(jīng)驗。

今天,小師妹將其運用“三陰三陽體質辨證”辨治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經(jīng)驗及醫(yī)案,供臨床優(yōu)秀中醫(yī)師參考學習。

////////

病因病機

//////////////////

趙進喜教授認為,本病當歸屬于中醫(yī)學“肺痿”范疇。

肺痿指肺病日久、氣虛津傷、肺葉痿弱不用所致的以咳喘氣短、咳吐濁唾涎沫為典型表現(xiàn)的病證,與肺間質纖維化之肺泡喪失功能、肺容積縮小的病理特點相互對應。

臨床癥狀上,肺間質纖維化常常合并肺部感染,其癥狀多如《金匱要略》所述:

“寸口脈數(shù),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

故趙進喜教授認為,本病當歸屬“肺痿”范疇。

病因

《金匱要略》言:

“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em>

指出失治誤治后津液的亡失是肺痿的重要的病因,而肺間質纖維化多表現(xiàn)為干咳、氣短,可見津液不足是其發(fā)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此外,趙進喜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肺間質纖維化發(fā)病與體質關系密切,太陽衛(wèi)陽不足體質、太陽衛(wèi)陽太過體質、少陰陰虛體質、少陰陽虛體質及太陰脾胃氣虛體質之人多見此病。

另外,肺系病邪熱太過,傷陰耗氣,久病陰損及陽,氣血陰陽俱虛,亦可導致此病。

病機

現(xiàn)代醫(yī)家普遍認為,其病位在肺,兼及腎及經(jīng)絡,痰濁、血瘀為其主要病理因素。

如國醫(yī)大師晁恩祥教授認為,本病早中期,系肺腎氣陰不足、氣機失暢;晚期,久病者兼有血瘀。

趙進喜教授認為,久病傷肺,氣虛津傷是其發(fā)病的基礎。

痰瘀痹阻肺絡是其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久病傷肺,邪氣不去,造成肺失宣降,氣機運行失常,進而氣滯痰阻,加之久病入絡,痰瘀互結,則肺絡痹阻,久痹不已,則肺臟失于氣血之濡養(yǎng),久之肺葉痿弱不用,而成肺纖維化之病。

本病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陰兩虛為主;標實以痰濁血瘀為主。

////////

辨體論治

//////////////////

趙進喜教授基于《傷寒論》原文,結合臨床實際,提出了“三陰三陽系統(tǒng)論”“三陰三陽體質論”“三陰三陽辨證方證論”,

認為“三陰三陽”是古人基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學思想,是對人體臟腑功能的一種分類,分別代表人體的六大生理系統(tǒng),太陽系統(tǒng)是對人體肌表抵御外來邪氣功能的概括;

陽明系統(tǒng)是對人體腸胃通降、傳導糟粕功能的概括;

少陽系統(tǒng)是對人體情緒調節(jié)、氣機疏通功能的概括;

太陰系統(tǒng)是對脾胃運化水谷、輸布精微物質功能的概括;

少陰系統(tǒng)是對人體陰陽固秘、水火相濟功能的概括;

厥陰系統(tǒng)是對人體情緒控制、潛藏陽氣功能的概括。


趙進喜教授認為,治療本病應辨體質、守病機、辨方證、選效藥,體質-辨?。孀C“三位一體”辨治此病。

“三位一體”并非是先辨體質,其次辨病,最后辨證,而是體質與患者所患的疾病、所表現(xiàn)的證候是同一存在的,是患者這一整體在三個不同角度的表現(xiàn)形式。

基于本病氣虛津傷、痰瘀痹阻肺絡的病機,趙進喜教授在治療此病時,多以益氣升陷、活血化痰為基本治法。

臨床常用經(jīng)驗方為加味升陷抗纖湯。

處方組成:

生黃芪18~150g

太子參15~30g[或生曬參3~6g(另煎兌)]

知母12~15g,升麻3~6g

柴胡3~6g,山茱萸12~30g

麥冬9~30g,陳皮9~12g

姜半夏9~12g,當歸9~30g

桃仁9~15g,杏仁9~12g

丹參15~30g,紅景天12~30g

浙貝母9~12g,五味子9~12g

桔梗6~9g,甘草6g

本方為升陷湯、二陳湯、麥門冬湯、生脈散加減化裁而來,有益氣升陷、養(yǎng)陰潤肺、化痰祛瘀的功效。

本方以升陷湯為益氣升陷之基礎,補氣升陽舉陷,提振胸中大氣以療氣短。

本方可廣泛適用于肺間質纖維化見氣陰兩虛證者。

若患者久病肺虛,生黃芪可用至60g以上

氣虛更甚則可重用太子參至30g,或加用人參,偏于陰虛,則可加用西洋參;

喘促欲脫,可重用五味子、山茱萸以斂攝正氣;

若患者火熱較甚,大便秘結,則可將桔梗換成牛蒡子15g。

因牛蒡子亦為宣提肺氣之藥,可代替桔梗升提之用,同時又可清熱通便以治便秘。

若服藥后大便偏稀而熱仍在,可參考張錫純升陷湯加減法,酌加生山藥15~30g,或生薏苡仁15~30g;

偏于陰血不足之便秘,則可用生當歸30g,玄參30g;

血瘀明顯,癥見唇舌紫暗者,可再加川芎12g,葛根30g等,其中葛根、丹參,當歸、川芎為施今墨先生常用之活血對藥。

血瘀更甚,可用蟲類藥入絡搜剔,可酌加地龍15~30g,土鱉蟲9g,水蛭10g,炮穿山甲3~6g(沖服)等。

太陽衛(wèi)陽不足體質

太陽衛(wèi)陽不足體質之人,平素多畏寒惡風、氣短自汗、鼻塞流涕,

發(fā)病多表現(xiàn)為咳喘惡風,自汗神疲,氣短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緩或浮弱者

表現(xiàn)為衛(wèi)氣不固者可合用玉屏風散,加炒白術15g,炒蒼術15g,防風6g。

進一步發(fā)展為衛(wèi)陽不足,肺氣虛寒,癥見咳吐涎沫,其質清稀量多,形寒肢冷,面白虛浮,小便數(shù)或遺尿,舌質淡,脈虛弱者,可尊仲景之意,用甘草干姜湯加人參3~15g(另煎),白術9~12g,茯苓9~12g,大棗5~12枚;

陽更甚虛,內有寒飲,癥見咳吐痰涎清稀量多,胸悶畏寒者,可仿小青龍湯之意,加用干姜3~6g,細辛3g,五味子6~9g,姜半夏9~12g等;

肺氣不足,膀胱失于約束,癥見咳喘尿頻,唾液較多,可加益智仁6~9g,烏藥9g,雞內金12~15g。

太陽衛(wèi)陽太過體質

太陽衛(wèi)陽太過體質之人,平素畏熱,易感冒,感冒后常表現(xiàn)為氣喘氣急,咽喉疼痛,或體溫迅速升高,喘嗽咳痰,痰多色黃。

發(fā)病常表現(xiàn)為發(fā)熱不惡寒或微惡寒,喘息氣促,痰黃量多,頭目不爽,目眵增多,咽喉疼痛,口渴欲涼飲,舌尖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浮數(shù)。

在基本方基礎上去山茱萸、麥冬、五味子,加連翹12g,黃芩9g,薄荷6g,鉤藤15g,魚腥草18g等。

嗆咳氣急,兼有嘔逆不舒,可酌加竹茹15g,蘆根30g,梔子10g等;

偏痰盛,癥見咳吐濁黏痰,口干欲飲者,可加天花粉15g,知母12g,川貝母6g等;

痰濕壅盛,癥見咳喘痰多、黏稠者,可加用膽南星9~12g,瓜蔞15~30g,皂莢子3~6g等或配合鮮竹瀝水(兌服);

陰虛內熱,癥見潮熱者,可加銀柴胡15g,地骨皮30g,牡丹皮15~30g,青蒿6g,鱉甲15~30g等。

少陰陽虛體質

少陰陽虛體質之人多體弱、手足易涼或怕冷惡寒、神疲易困、大便稀、性功能相對弱,

發(fā)病多表現(xiàn)為咳喘遇寒尤甚,口中痰液清稀,手足不溫,疲乏嗜睡,舌質淡、苔白或白滑,脈沉弱。

可于基本方中去升麻、柴胡、桔梗,加桂枝6~9g以溫通陽氣,此意取張錫純升陷湯加減法。

因其人腎陽不足,升麻、柴胡之升提太過,恐散腎中陽氣,故用桂枝木性之生發(fā),又可平?jīng)_降逆,提肺氣而不拔腎氣,同時可配合鐘乳石、五味子,或蛤蚧粉(沖服)、冬蟲夏草粉(沖服),即人參蛤蚧散之意。

陽虛較甚,亦可酌用麻黃細辛附子湯,但同時需配合龍骨、牡蠣等鎮(zhèn)斂正氣之藥;熟地黃、山萸肉等滋陰護陽之品;黨參、太子參等守中扶正之藥。

少陰陰虛體質

少陰陰虛體質之人多身形消瘦,思維敏捷,經(jīng)常熬夜,有失眠傾向,腰酸痛,大便偏干。

發(fā)病易表現(xiàn)為咳喘、氣短咽干、心中煩悶、入睡慢、容易失眠、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

可于基本方中合入麥味地黃丸方意,加大麥冬、五味子及山茱萸用量,

同時可根據(jù)陰虛與虛熱的程度,酌加生地黃15~30g,玄參15~30g,北沙參15~30g,石斛15~30g,玉竹12~15g等。

下焦真陰不足,不能化氣生陽,可用貞元飲或金水六君煎加味;

氣喘欲脫,嗆咳不止,可仿參赭鎮(zhèn)氣湯之意化裁;

陰虛日久造成陰損及陽,可用炙甘草湯之意加減化裁。

太陰脾胃氣虛體質

太陰脾胃氣虛體質之人多體弱,平素食欲差,有腹瀉傾向。

發(fā)病多變?yōu)闅舛谭α?,咳喘,食少納呆,大便稀溏,舌淡紅或淡胖、苔白或白膩,脈沉緩、關部尤甚。

可于基本方中加入炒蒼術15g,炒白術15g,或合入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方。

大便完谷不化、身重身痛、慘慘不樂,可用升陽益胃湯加減

陰火較甚,癥見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脈洪大而頭痛等陰火上沖癥狀或腹脹、泄瀉、納呆等脾胃氣虛癥狀明顯時,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脾虛氣虛兼有脾胃陰虛,可仿張景岳補陰益氣煎之意加減;

脾胃運化不利,水濕內盛,可合用胃苓湯。

////////

典型病例

//////////////////

時某,女,74歲。

2011年1月29日初診。

既往有腎臟病史。

近期西醫(yī)診斷為肺間質纖維化,伴有腋下淋巴結腫大。

刻下:

胸悶氣短,動則尤甚,咳嗽,咳痰色白,食欲差,舌暗紅、苔膩,脈細弦。

中醫(yī)診斷:肺痿氣虛,痰瘀互結證。

治法:益氣升陷、化痰活血、利肺。

方藥:加味升陷抗纖湯加減。

處方:

生黃芪30g,知母12g,升麻6g

柴胡6g,黃芩9g,連翹12g

當歸12g,陳皮9g,清半夏12g

桃仁12g,酸棗仁12g,牛蒡子12g

靈芝15g,浙貝母9g,太子參15g

生薏苡仁30g,丹參15g,麥冬12

山茱萸15g,五味子9g

丹參25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

每日1劑,配合蟲草菌絲體膠囊,每次5粒,每日3次。

復診:2011年5月25日。

自述服藥月余,癥狀明顯減輕,服藥兩個月,諸癥基本消失,遂自行停藥。

近期又出現(xiàn)咳喘,食欲差,不食油膩,舌暗紅、苔膩,脈細弦等癥狀。故仍宗原法。

處方:

生黃芪30g,知母12g,升麻6g

柴胡6g,連翹12g,當歸12g

陳皮9g,桔梗6g,甘草6g

黃芩9g,清半夏12g,桃仁12g

杏仁12g,牛蒡子12g,靈芝15g

浙貝母9g,太子參15g

薏苡仁30g,北沙參15g

麥冬12g,山茱萸15g

丹參25g,五味子15g

生龍骨30g,生牡蠣30g

服藥月余后癥狀明顯減輕。

按語:

本案例的病機為久病氣虛津傷,痰瘀痹阻肺絡。以肺氣不足為本,痰濁血瘀為標。

治療上以經(jīng)驗方加味升陷抗纖湯為基礎,因患者舌暗紅、脈弦細,有瘀熱傷陰之象,故酌加黃芩、連翹、牛蒡子以清解肺熱,同時兼取牛蒡子止咳之效;

因其有淋巴結腫大,故加入生薏苡仁以消腫散結,配合生牡蠣以軟堅;

因患者久病腎臟疾病,腎元不充,肺腎為金水之臟,此時更需補助腎元,故加入蟲草以雙補肺腎,生龍骨以收攝元氣。

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升陷、活血化痰、雙補肺腎之效,故守方服用后癥狀基本消失,但久病需守方慢調,肺腎元氣不足非數(shù)日補益之功,肺內痰瘀痹阻非數(shù)日攻伐可去,故停藥后癥狀復發(fā),守方續(xù)服后癥狀又明顯緩解,誠如岳美中所言“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是也。

////////

趙進喜教授治療肺間質纖維化,主張辨體質、守病機、辨方證、選效藥,認為久病肺虛是發(fā)病基礎,痰瘀痹阻肺絡是其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太陽衛(wèi)陽不足體質、太陽衛(wèi)陽太過體質、少陰陰虛體質、少陰陽虛體質及太陰脾胃氣虛體質之人多見此病,臨床上多以加味升陷抗纖湯為基礎進行化裁,根據(jù)患者體質合理加減,重視守方服藥,常取得較好療效。

當前,西醫(yī)治療肺間質纖維化的主要藥物包括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抗凝藥物、抗氧化劑、抗纖維化藥物等,尚無特效療法。

中醫(yī)藥在改善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癥狀、穩(wěn)定病情方面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

看完趙進喜教授總結的關于肺間質纖維化的治療思路及組方思路,您有什么收獲或不同的思考嗎?

歡迎您在文末留言區(qū),與廣大中醫(yī)人一同交流~

熱門薦讀

名醫(yī)趙進喜:再究四逆散病機,用遍臨床各種疾病

中醫(yī)辨治腹瀉病,此一文基本就夠了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運用升陽除濕法的取效關鍵

免費領名醫(yī)教學課件

掃碼添加華醫(yī)世界首席福利官馬勝男

你的好友小師妹子拍了拍你

并請你幫她點一下“分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