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京東購物節(jié)打折,買書對折再折上減,一口氣我買了不少,其中有些是一時興起買的,有些是我關注很久的,當然有些是聽了《樊登讀書會》后覺得不錯才買的。
快一個月了,書讀了沒有幾本,有些書也做了筆記,但事后回想一下,真正留下印象的還真不多。昨天在整理電腦,在一個目錄下,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的讀書習慣還是不錯的,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書,都下載了電子文檔,甚至很多書、文章都做了筆記。
當我打開讀書筆記時,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都忘記了,里邊的要點基本上都無法復述,感覺很糟糕,甚至是一些小說中的章節(jié)也記不清楚。
很直觀的感受是,這次京東購物節(jié)我買了吳曉波的《三蕩》、《大敗局》系列等,吳曉波是我很喜歡的作家,記錄歷史時透露出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警醒以及家國情懷。其實這些書我都是閱讀過的,包括電子書和音頻播放,拿到書后,對于文章中的內(nèi)容是有印象的,但如果要我簡單講述其中的重點或者概要,我覺得是沒有能力的。
還有這幾天在讀吳軍的新書《見識》,收益也頗多,但昨天再翻吳軍的《得到》專輯《硅谷來信》時,很多東西都在《硅谷來信》里提到,當初我也是很認真地做了筆記的。
很惶恐,記得有句話曾經(jīng)很流行,“讀了很多書、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對于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讀書就應該這么功利性嗎?但根據(jù)我的讀書經(jīng)驗,我在這過程中到底收獲了什么呢?當然拋開功利性來說,當時的愉悅是一個非常好的體會。但除此之外,留下記憶的卻很少,哪怕我已經(jīng)這么認真的做了筆記的。從時間投入來說,效果是差強人意的。
有必要對自己的讀書習慣做一個總結了。讀書除了純粹的享受外,僅僅為了愉悅自己,沒有任何功利性外,很多的需要一套方法,比如提升工作技能,比如掌握某方面的知識,那么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及時當初對于作者的思路一清二楚,但如果事后不梳理不反芻,都會煙消云散,所以留下一些讀書筆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會把自己一年或者一兩個月要做的事情整理一個目標,這時候的讀書需要很強的目的性,要精選書目,再往里邊填充,做好筆記,事后再反芻。
嘗試用xmind,從大綱上掌握進度,讓自己讀書目的性更強,事后根據(jù)這個表格進行復習,提煉,鞏固。不知道這個效果如何,等待時間的檢驗,但至少比以前會有一些條理性,先嘗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