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中國人,99%的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劍就是越王勾踐劍。為什么這把劍這樣有名?道理簡單不復雜,因為他最早出現(xiàn)在小學三年級的歷史課本上,最早讓我們知道中國古兵器的神奇,最早讓我們知道,我們先祖造劍的時候,外國人的祖先,還在用木棍追野兔。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65年,這把古劍出土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中,其劍身長55.6厘米,屬于較短的古劍,它的背后,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還是讓萬能的小編為您一一揭秘吧。
1、破解鳥蟲書越王勾踐劍的劍名不容易
中國的文字是象形字,而春秋時代的鳥蟲文字就是象形字的一種。這把劍上,刻著八個鳥蟲書文字:“越王鳩潛,自乍用劍”。
經(jīng)過好幾個文字專家的破解,最后一位專家認定,鳩潛是越王勾踐的同音字,可以視其為(勾踐),而這把劍,就是越王勾踐的自用劍。
2、越王勾踐劍并非兵器,而是禮器
越王勾踐劍劍身修長,劍面布滿菱形暗紋,劍格正面用藍色的玻璃,背面用綠松石嵌出美麗的紋飾??梢哉f,這把寶劍,不僅莊重,而且漂亮。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儀器的測定,這把寶劍的青銅合金中的錫含量是16%??梢载撠煹卣f,如果青銅劍中錫的含量在10%左右時,劍的硬度和韌性才是最佳的,這把劍超高的含錫量,會使其劍身發(fā)脆,很容易折斷,故此,如此重要的兵器,工匠們不可能犯下這種低端的錯誤,故此,很多專家和學者,都認為這把劍是用于贈送的禮器,而非兵器。
3、越王勾踐劍是賞賜品還是戰(zhàn)利品
按照道理來說,越王勾踐的寶劍,應該出土在越國的地盤上才對,可事實上,越國的寶劍,大多出土在湖北、安徽等地。
湖北和安徽曾是楚國的地盤,專家推測,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基本與越楚兩國結盟有很大關系。
出土越王勾踐劍的望山一號楚墓的墓主人淖滑,他曾是楚國的外交家,他被楚懷王派到楚國,大搞間諜活動,楚國滅了越國后,越王勾踐劍很有可能,被楚懷王賞賜給了為滅越立功的淖滑。
4、越王勾踐劍是一柄雙色劍
越王勾踐劍的劍脊含銅較多,故此,呈現(xiàn)黃色。劍刃部含錫較多,呈現(xiàn)白色,這把寶劍不僅是一把漂亮的雙色劍,而且鑄造材料是分兩次澆鑄的復合金屬,劍脊因為含銅較多,故此,韌性高不易斷。而劍刃含錫較多,會使劍刃硬度高,異常鋒利。
5、越王勾踐劍的鋒利程度
這把劍剛剛出土時候,一位文物工作者不知道厲害,伸手碰到了劍刃,手指頓時被割出了血口子。后來,中央電視臺要拍一部記錄片《古劍》為了試驗這把劍的鋒利程度,就在桌子上擺上了十多張疊和在一起的白紙,用這把劍鋒利的劍尖一劃,十幾張紙全部一分為二。
6、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銹
法國科學家曾經(jīng)提出一個學說:越王勾踐劍之所以不銹,是因為上面有一層神秘的外鍍技術(比如硫化處理等等)。
可事實上,這把寶劍的青銅合金并沒有達到上述不銹的神奇效果,青銅合金的主要成分是由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這把寶劍之所以不銹,是因為這座古墓干燥、密封沒有氧氣,讓氧化銹蝕的過程,無法在這把古劍上發(fā)生而已。
7、越王勾踐劍在展出時,不慎受損。
1993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參加“戰(zhàn)國楚文物展”。展出是空前成功的,可是在撤展的時候,劍刃卡在了下面有機玻璃板上,結果造成了劍刃部長0.7厘米、寬0.1厘米的傷痕。
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這把越王勾踐劍背后的秘密一定會越發(fā)現(xiàn)越多,這些非同一般的科考成果,不僅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也是留給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