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留下很多俗語,其中有很多至今聽聞也是有幾分道理,但其中不乏有讓人不解的俗語,比如“閨女上墳,娘家無人”這句,就曾經讓很多人認為,這是對女子的不尊重,確實按照這句俗語所言,女子似乎是某種災星,只是因為上墳就會給娘家人帶來不幸,但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當時的風俗后,你完全可以理解,這句話并非是空穴來風。
在古代女子出嫁后基本上不會再和娘家有過多的聯(lián)系,甚至有的女子在出嫁后不會有機會和家人見面,而且古代女子出嫁后姓氏就要跟隨夫家,而姓氏作為家族傳承的根本,在古人看來只有男子才能繼承香火,所以當時對于那些入贅的男子,就會被人瞧不起,因為改換妻子的姓氏,等同于讓家族的香火斷絕,此是大不孝的舉動。
所謂的“閨女上墳,娘家無人”也是因為當時女子地位低下,所以在人們的意識中,像家族祭祀這樣的活動,是不允許女子參與的,即便是到夫婿家后,也是不被允許上墳的。一旦發(fā)現(xiàn)有女子上墳,那一定是家中沒有男丁,而且因為當時株連制度,所以娘家人若要是攤上禍事,是不會波及到已經出嫁的女子身上的。
這句俗語的大背景正是當時株連制度,女子出嫁后未見過父母音容的事情,在當時不少見,而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女子來給家人上墳,說明娘家的香火已經斷絕。在古代所謂的娘家人并非是單指父母,還包括整個家族。古人為了香火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干,這一點在宗室更加的明顯,比如說宋英宗趙曙、宋孝宗趙昚,都是因皇帝無子而過繼的宗室子弟。
可見在當時要不是沒有辦法,絕不會出現(xiàn)女子去給娘家人上墳的情況。其實這最終的源頭的還是因為當時女子不被看中,尤其是出嫁后的女子,更是被斷絕與娘家人的聯(lián)系,似乎就連血緣關系也隨之斷絕,所以若非等到家族中真的后繼無人的時候,女子是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到祭祀活動中的。
說到底這樣的俗語正是當時重男輕女的背景,古人對于女子的偏見太深,男子改名換姓會被輕蔑,但女子出嫁就要丟掉自己的姓氏,那既然家族已經不認可出嫁女子,既然已經是外人,又何必計較她上墳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