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對于詩仙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可能我們每個人在孩童時代就能背的朗朗上口。可是對于這個寄托人類所有美好的明月,你我又了解多少?在人類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中,天上那輪明月中有嫦娥、有玉兔、有蟾蜍、有桂樹、還有不停砍樹的吳剛。但是在充滿想象力的唐朝人眼里,那輪明月里,不僅有上面所說的人和物,還有另外一群神秘莫測的人,他們統稱為修月人。
宋代著名豪放詩人蘇軾有首《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里面有這么兩句:從來修月手,合在廣寒宮。同一時代那位被人稱作拗相公的王安石《題扇》詩中有云:“玉斧修成寶月圓,月邊仍有女乘鸞?!蹦纤魏婪排稍娙藙⒖饲f在《最高樓》詞中描述:“懶揮玉斧重修月,不扶鐵拐會登山。”而這些所謂的修月手,修月斧,則出自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中的一則充滿神秘色彩的小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唐文宗大和年間,有位叫鄭仁本的士人,他的表弟和朋友王秀才有一天閑的發(fā)慌,就跑到中岳嵩山去游玩,可能是玩的太投入了,結果在一處深谷地中迷了路。此時天也慢慢黑了,兩人都覺得有點害怕,便四處亂轉悠,想找條路出來,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找著找著,路沒有找到,卻找到了一個正在酣睡的人,這個人穿著一身潔白的布衣,枕著一個包裹,躺在草叢中,呼呼大睡。兩個迷路的人,壯著膽子,叫醒了這位睡覺的仁兄,問他知不知道怎樣才能出去??赡苁潜粌扇藬嚵嗣缐?,白衣人抬頭看了看兩人,接著倒頭又進入了夢鄉(xiāng)。
兩人沒辦法,又再次叫醒這位嗜睡的仁兄,然后又是作揖又是賠罪,好話說了一籮筐,白衣人被他兩煩的沒辦法了,就叫迷路的兩人過來,三人在深谷中一起吹牛聊天,迷路的兩人禁不住心中的好奇,就問白衣人:您從哪來的?白衣人便自我介紹道:“你們知道月亮是由七寶合成的嗎?月亮上看起來明亮的地方,是太陽光照到其凸處所產生的結果。月亮上有八萬二千戶在修月亮,我就是其中一人”
這位穿著潔白布衣的仁兄,邊說邊打開了用來當做枕頭的包裹,里面不僅有鑿子、斧頭等用來修月的工具,還有所謂的“玉屑飯”,他慷慨的將玉屑飯贈宋給迷路的兩人,并說:“你們吃了它,雖然不能長生不老,但可以一生無病。”說完,順手給兩人指了出山之路,然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粗看下,這則故事跟唐朝的其他志怪故事一樣荒誕不經,但是細讀下,你就會發(fā)現里面的問題:一是唐朝人是如何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二是唐朝人又是如何知道月球本身不發(fā)光,而是反射太陽光?要知道,這些知識都是望遠鏡發(fā)明后得出的結論,而第一代天文望遠鏡是十七世紀時期的伽利略制造的!在前面知識得到正確驗證的基礎上,那神秘的八萬兩千修月人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他們修的又是什么?合成月亮的七寶又指的是什么?他本人又是如何消失的呢?這一切都顯得那么神秘莫測!
而與這位神秘的修月人一樣讓人琢磨不透的月球,則更加的讓人可疑!比如《金史·天文志》中瞠目結舌的記載:公元1133年6月15日,月球突然偏離自己一貫的運行軌道,向南方太空飛去。飛了沒過多久,它又飛回到原來的軌道,繼續(xù)繞著地球轉動。如果這條記錄沒有錯的話,那只有一個可能,月球是一種宇宙飛船!
現在科學證明,無論用廢棄的火箭推進器撞擊月球表面,還是用月震儀測試,發(fā)現月球的震波,只能從震央向月球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這個事實顯示月球內部是空心!
而在這個空心的月球的月海下面,似乎還覆蓋著一層“玻璃狀的東西”,其中含有大量鈦、鎂、鋯、銥、鈹、鉻、釔這些耐高溫金屬,難道白衣人所說的七寶就是這些耐高溫金屬。而出現這種情況,要么是月球表面被高溫灼燒過,要么是人為造成的。
最可疑的是月球的公轉自轉速度一樣,永遠一面對著地球。而大多集中在月球背面的環(huán)狀山,不管直徑是大是小,深度竟然都差不多,難道他們就是神秘修月人修的偉大工程?
當然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的可疑之處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太陽、地球、月亮巧合的395倍,月地的漸漸遠離,月球比地球年齡還古老,月球土壤比月球巖石年歲更大,月球表面的放射性等等。
而這些神秘的謎團,只能等著我們偉大的航天人來一一來揭開了,就像昨天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一樣,我們偉大的航天人正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未知的征途,探索神秘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