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訶額侖與孛兒貼
訶額侖: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母親
孛兒貼: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大皇后
蒙古汗國跟元王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諸部之后,建立了“大蒙古國”,蒙語為“伊克蒙高勒兀魯思”。“蒙古汗國”只是一個比較通俗的叫法。成吉思汗去世多年之后,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由于忽必烈在事實上是蒙古諸汗國的共主,又追封了包括成吉思汗在內(nèi)的所有蒙古大汗為先皇帝,相應(yīng)的也追封了他們的妻子為皇后,因此我們的故事應(yīng)該從蒙古汗國說起。
成吉思汗的本名是孛爾只斤氏鐵木真,他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尼倫部忽圖剌大汗之兄把阿禿兒的第三子;他的母親則是弘吉剌部斡勒忽訥兀惕女子訶額侖。那時候的蒙古諸部還存在搶婚,也速該與訶額侖就是以搶婚的方式結(jié)為夫妻的。
原來也速該時常在斡難河邊放鷹狩獵。在一次放鷹的時候,他遇到了蔑兒乞惕部首領(lǐng)之弟也客赤列都迎親返回的車子。也速該一眼就看中了坐在車中的新娘訶額侖,立即找來自己的兄弟們?nèi)層H。也客赤列都寡不敵眾,只得聽從訶額侖的勸告,只帶著她的一件嫁衣就落荒而逃了。訶額侖就這樣做了也速該的妻子。
兩人結(jié)婚后,尼倫部為報復(fù)塔塔兒人勾結(jié)金國殺害本部俺巴孩汗、合不勒汗長子斡勤巴兒合黑的仇恨,在也速該的叔叔忽圖剌汗率領(lǐng)下往金國大舉搶掠,并與塔塔兒部作戰(zhàn)。也速該在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眾,俘虜了塔塔兒部的首領(lǐng)鐵木真兀格。獲勝返回后,也速該得知訶額侖為自己生下了一個手握矛狀血塊的男嬰。也速該非常高興,便將自己的戰(zhàn)勝品、塔塔兒部首領(lǐng)鐵木真兀格的名字轉(zhuǎn)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以此紀(jì)念自己的雙喜臨門。這個男嬰就是后來的成吉思汗、元太祖鐵木真。
鐵木真九歲時,也速該帶著他一起去弘吉剌部求婚。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娶訶額侖的侄女,卻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位弘吉剌部的小首領(lǐng)德薛禪。德薛禪一眼就看中了鐵木真,執(zhí)意將父子倆邀請到自己家的帳篷里去,一定要讓他們看看自己的女兒孛兒貼。
也速該看到十歲的孛兒貼后,感到非常滿意,立即就給兒子定下了這門婚事。第二天,也速該啟程返回本部落,將鐵木真留在了德薛禪的家里。
在返回的路上,也速該經(jīng)過一個叫“扯克徹兒失剌川”的地方,遇到有人正在舉行宴會。又累又餓的也速該就照蒙古人的習(xí)俗,不待主人邀請便參加了進去。他沒有料到席中正有當(dāng)年參加過戰(zhàn)斗的塔塔兒人,自己的飲食中被下了毒。
也速該與訶額侖生有四子一女,與另一個妻子速赤格格也有一個兒子。他中毒身亡后,孤兒寡婦們的境遇頓時一落千丈。就連祭祖用過的肉,可汗的妃子都不肯分給他們。訶額侖據(jù)理力爭,惱羞成怒的汗妃干脆下令不準(zhǔn)他們隨大部遷徙,并且?guī)ё吡嗽緦儆谝菜僭摰牟勘娯敭a(chǎn)。訶額侖帶著子女忍饑挨餓,在丈夫的仇家和翻臉無情的宗族追殺中艱難求生。就在這樣充滿殺戮的混亂中,鐵木真長成為一個有膽有識,卻也心狠手辣的人物。并在爭斗中一點一滴地積聚起實力。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訶額侖的身世影響,沒有訶額侖的保護照料,世上就不會有成長為成吉思汗的鐵木真。訶額侖在蒙古汗國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鐵木真漸漸長大,十八歲這年,他終于找到了沿著客魯漣河遷徙的岳父德薛禪,娶回了自己的妻子孛兒貼,并且得到了妻子的嫁妝:黑貂皮襖。
鐵木真將妻子的這件珍貴嫁妝送給了父親當(dāng)年的安答(結(jié)義兄弟)、克烈部首領(lǐng)王罕,得到了王罕的青睞。
就在一切看來將上正軌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
當(dāng)年被也速該搶去妻子的蔑兒乞惕部為報當(dāng)年搶親之仇,大舉襲擊鐵木真的部族,將新婚的孛兒貼搶走,配給了訶額侖初婚丈夫也客赤列都的兄弟赤勒格兒孛闊。
鐵木真向義父克烈部王罕汗、義兄札答蘭部札合臺汗求助,得到了四萬兵馬為助,打敗了蔑兒乞惕部,搶回了自己的妻子。
孛兒貼回到鐵木真身邊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誰是這孩子的生父?最大的可能就是蔑兒乞惕人赤勒格兒孛闊。鐵木真為長子取名為“術(shù)赤”,意思是:客人。
回到鐵木真身邊的孛兒貼一心一意地和丈夫一起艱苦創(chuàng)業(yè),并且陸續(xù)又為鐵木真生下了三個兒子: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這四個兒子以及眾多的孫子、女婿、外孫、孫婿,都成為成吉思汗鐵木真征戰(zhàn)四方的有力助手。
孛兒貼不但生養(yǎng)了一群剽悍善戰(zhàn)的兒孫,自己也在鐵木真邁向“成吉思汗”的過程中多次起到關(guān)鍵作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封她為“光獻(xiàn)翼圣皇后”。
二、脫列哥那與海迷失皇后
脫列哥那:元太宗窩闊臺長皇后
海迷失:元定宗貴由長皇后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西夏的過程中病逝于六盤山下,他遺囑交代第三子窩闊臺繼承自己的汗位,但是必須經(jīng)過“忽里勒臺”大會正式通過。他還給自己的兒子們都劃分了領(lǐng)地。
術(shù)赤以長子身份得到了“欽察汗國”,領(lǐng)有額爾齊斯河以西,咸海、里海以北的欽察、花刺子模和康嶺等古國的領(lǐng)土。
察合臺所得的汗國封地也非常廣闊,疆域盛時東至吐魯番,西至阿母河,北至塔爾巴哈臺山,南越興都庫什山。
窩闊臺所得的汗國領(lǐng)域,則在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與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區(qū)。窩闊臺后來繼承了鐵木真的大汗之位,便將汗國轉(zhuǎn)給了自己的嫡系子孫。
按鐵木真的安排,術(shù)赤、察合臺、窩闊臺擁有對所屬汗國人口的統(tǒng)治權(quán),但蒙古本部人口只能各分得四千戶。
三個年長的兒子分罷,剩下的就都是幼子拖雷的了。
由這項安排可知,拖雷在成吉思汗諸子中身份非常特殊。因為他是成吉思汗嫡妻孛兒貼為成吉思汗所生的最小的兒子。由于蒙古有“幼子守產(chǎn)”的習(xí)俗,拖雷雖未能得到父親的汗位,卻得到了父親絕大部分的財產(chǎn),其中包括許多的蒙古故地,還有大部分的金國,還有十萬戶蒙古人口。光是軍戶一項,拖雷名下就有十萬一千善戰(zhàn)的蒙古兵,而新任大汗窩闊臺卻只有區(qū)區(qū)四千。
成吉思汗的這項安排,稟承了蒙古部族的傳統(tǒng)習(xí)俗,卻也給后來的蒙古汗國、元王朝帝位傳承的混亂開了先河。自此以后,蒙元皇家寶座傳承幾乎說是毫無章法可言,每一次的權(quán)力更迭都伴隨著激烈的權(quán)力紛爭甚至內(nèi)戰(zhàn)。
元太祖孛爾只斤氏鐵木真(成吉思汗)生前為自己選擇的汗位繼承人是第三子窩闊臺。然而各部宗王意見不一,直到成吉思汗去世兩年以后,窩闊臺才通過算正式當(dāng)上大汗。在汗位空虛的兩年里,蒙古汗國的軍政由成吉思汗的兒子拖雷、女兒阿剌海別處理,兩人因此被稱為“監(jiān)國皇子”、“監(jiān)國公主”。
阿剌海別雖是監(jiān)國公主,但由于她是女子,她及她的兒孫離汗位繼承太遠(yuǎn),而同樣曾為監(jiān)國的拖雷就不一樣了。
窩闊臺稱汗五年后,金國被滅。就在南征北返的路上,蒙古諸王中實力最為雄厚的拖雷神秘地死去了,據(jù)說他是自愿代窩闊臺向上天贖罪而死的。他的死,是元史中一個極大的謎團。
拖雷雖然死了,他的家族卻并沒有被催垮。在其寡妻唆魯禾貼尼的運作籌劃下,拖雷的兒子們非常團結(jié),使這個家族繼續(xù)維持著在蒙古諸王中實力最雄厚的地位。
公元1242年夏天,嗜酒如命的窩闊臺汗在一場暢快的大醉后去世了。窩闊臺死后,蒙古諸宗王都對汗位虎視眈眈,于是窩闊臺的二皇后乃馬真氏脫列哥那臨朝稱制。
乃馬真氏脫列哥那原本是蔑兒乞惕部落酋長的妻子。蔑兒乞惕部落被成吉思汗攻滅之后,脫列哥那做了俘虜,被窩闊臺據(jù)為己有。她很有心計,得到了窩闊臺的寵愛,窩闊臺總共才七個兒子,其中就有五個是脫列哥那生的。真正的長后孛剌合真反而默默無聞,無子無名。
脫列哥那皇后掌政四年后,推選新汗的忽里勒臺大會才于公元1246年春天在哈剌和林舉行。
按照窩闊臺生前的許諾,汗位應(yīng)該傳給其孫失烈門,或者是其次子闊端。論野心和實力,成吉思汗長子術(shù)赤的繼承人拔都及成吉思汗同胞幼弟斡赤斤也都算是一號人物。
然而,早在窩闊臺生前就已經(jīng)擅于權(quán)術(shù)的脫列哥那皇后經(jīng)過四年稱制,變得更不好對付了。最終,忽里勒臺大會上的蒙古諸王大臣們不得不按照她的意志,推舉窩闊臺的長子、也是脫列哥那親生兒子的貴由為新任大汗。
然而脫列哥那沒有想到,貴由繼位后的首要大事就是掃清自己這個保舉人兼親生母親在汗廷中的影響。她的寵臣一個接一個地被貴由殺死,她終于敗在了兒子手里,不久就郁郁而終。
脫列哥那皇后的勢力被清除之后,貴由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去找敢于和自己競爭皇位的堂兄拔都算帳。公元1248年初,貴由打著“養(yǎng)病”的旗號,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往拔都封國所在的西方出發(fā)了。
然而,就在距拔都封國不到十天路途的地方,才當(dāng)了三年大汗的貴由就莫明其妙地死在了營地里。關(guān)于他的死因眾說紛紜,主要有三種。一說他是被拔都派人毒死的;二說他酗酒之后與宗王昔班揪斗,結(jié)果雙雙斃命;三說他舊疾復(fù)發(fā)猝死。
一場內(nèi)戰(zhàn)不了了之,汗位的歸屬又被提上議事日程。
按照慣例,新汗未被推舉出來之前,蒙古汗國的事務(wù)由皇后掌管。于是貴由汗的長妻斡兀立海迷失皇后抱著幼小的失烈門臨朝稱制,對于這種情形,無論是拔都還是拖雷家族,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表示了默認(rèn)的。
然而海迷失皇后并沒有婆婆脫列哥那的本事。她只知沉迷于巫術(shù),根本弄不明白什么叫做權(quán)力斗爭,別說宗王大臣,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忽察和腦忽她都管不過來。這兩個寶貝王爺都想當(dāng)大汗,都對軍政指手劃腳。蒙古汗國相當(dāng)一段時間內(nèi)竟出現(xiàn)了母子三人都自認(rèn)為是最高首領(lǐng)并且各自為政的情形。蒙古汗國的統(tǒng)治者們治理國家的方法本來就是喊打喊殺一團漿糊,如今又成了這樣一個局面,后果可想而知。沒多久,蒙古宗王們就對海迷失皇后母子極度不滿。
成吉思汗有四個封王的兒子:術(shù)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F(xiàn)在窩闊臺系的威信徹底破產(chǎn),蒙古帝國中年紀(jì)身份兵力都首屈一指的術(shù)赤系宗王拔都便倡議公選新汗。
拔都當(dāng)然希望自己能成為汗,但是他也很清醒自己不可能登上汗位。最后,拔都想到了與自己的術(shù)赤一系關(guān)系很好的拖雷家族。這時的拖雷家族在其寡妻唆魯禾貼尼的教導(dǎo)下,不但實力強勁而且非常團結(jié)。更重要的是,頭腦清醒的唆魯禾貼尼不但沒有象海迷失皇后那樣堅決抵制拔都發(fā)起的會議,反而鄭重地派出了自己的兒子們前去參加。對于拖雷家族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拔都非常滿意,于是,他主動推舉拖雷的長子蒙哥為蒙古大汗。
公元1251年六月,蒙哥在怯綠連河(蒙古克魯倫河)被術(shù)赤系與拖雷系擁戴為蒙古大汗。蒙哥即位之后,察合臺系與窩闊臺系中那些與術(shù)赤系拖雷系不合的宗王們才前往祝賀。然而在他們遲到的身影背后,其實還隱藏著海迷失皇后的另一重打算。
正當(dāng)蒙古諸王公大臣們?yōu)槊筛缂次怀掷m(xù)宴飲的時候,蒙哥的一個養(yǎng)鷹人克薛杰正在草原的另一邊尋找自己丟失的駱駝。他偶遇了一支帶著無數(shù)大車的軍隊。
起初,克薛杰以為這是給宴會供應(yīng)食物的軍需車隊,并沒有在意。就在他打算走開的時候,車隊中一個孩子卻把他叫了回來,要他幫忙修理一輛損毀了的大車。
車蓋打開,克薛杰吃了一驚:原來車?yán)锶蔷嫉谋?,再和那孩子和周圍的人拉拉家常,更得知原來所有的大車?yán)锒佳b著同樣的東西,是海迷失的兒子腦忽、孫子失烈門及忽突黑三人打算趁著蒙哥及諸王歡歌狂醉之機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將汗位奪回到窩闊臺系名下用的。
克薛杰探聽確實,立即縱馬狂奔,一天之內(nèi)竟趕了三天的路程返回營地,向蒙哥當(dāng)面稟報此事。蒙哥不愿相信竟會有這樣的事發(fā)生,但是其它宗王們卻認(rèn)為必須采取行動,于是蒙哥派大將忙哥撒兒率三千騎去“迎接”代表海迷失皇后的這三位窩闊臺系王爺。也是天命該災(zāi),這三人居然只帶了幾百隨從,走在自己的軍隊輜重前面很遠(yuǎn)的地方,結(jié)果很輕易就被忙哥撒兒的精騎給活捉了。
擒賊先擒王,王都被捉了,后面的軍隊就算趕上來也沒用了。腦忽、失烈門、忽突黑只好去朝見蒙哥,認(rèn)可他的大汗身份。
朝見宴飲結(jié)束,毫無反抗之力的三人被蒙哥給扣押了起來。其它沒有來參加稱汗大會的察合臺及窩闊臺系的諸王也不得不應(yīng)召前往哈剌和林對質(zhì)。借著這個機會,蒙哥和拔都大舉清洗異己分子。比如察臺臺的孫子不里,盡管他對蒙哥即位毫無意見,卻因酒醉辱罵拔都,也被一刀兩斷。
面對蒙哥派來傳召的使者,貴由汗的長子忽察在一個妃子的勸說下屈服了,承認(rèn)了蒙哥的大汗地位。忽察雖然從此被軟禁,卻也保住了身家性命。然而忽察的母親即海迷失皇后態(tài)度卻強硬得多,她拒絕認(rèn)罪拒絕前往哈剌和林,并以攝政者的身份向蒙哥的使者斥責(zé):“各系宗王們曾經(jīng)發(fā)過重誓,誓言大汗之位只能由窩闊臺家族傳承,絕不與他的子孫為難。現(xiàn)在你們卻自食其言,不守信用!”
面對海迷失皇后的責(zé)備,蒙哥無法自圓其說,只能避重就輕地指責(zé)海迷失皇后想正式當(dāng)女王,派人強行用生牛皮縫住她的手抓到哈剌和林去。
就在哈剌和林,曾經(jīng)做過三年攝政女王的海迷失皇后遭到了非人的折磨。負(fù)責(zé)審問的忙哥撒兒下令對她祼身處刑。海迷失雖然極力反抗駁斥,終究無濟于事。不得不被迫認(rèn)“罪”。隨后,海迷失被判處死刑,與失烈門的母親合答合赤哈敦一起,以蒙古習(xí)俗裹入大氈,拋入河中溺死,尸骨無存。
蒙哥消滅了海迷失皇后這個最重要的對手之后,加緊削弱窩闊臺家族的勢力,光是諸將大臣就殺了七十七個,終于坐穩(wěn)了汗位。
二、察必與闊闊真皇后
察必:元世祖忽必烈長皇后
闊闊真:元裕宗真金(追封)長皇后
蒙哥稱汗僅八年,就在全面入侵南宋的戰(zhàn)役中喪命,于公元1259年夏天死在頑強抵抗的四川合州釣魚山下。蒙哥死后,蒙古汗國內(nèi)部再次為爭奪汗位同室操戈。這一次對壘的主角是蒙哥的同胞弟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
蒙哥死的時候,忽必烈身在鄂州,并不能夠確定弟弟的動向,然而他的妻子察必卻非常能干,一面拖住阿里不哥的將領(lǐng)軍隊,一面及時給遠(yuǎn)方的丈夫送去了正確的情報:“大魚的頭斷了,在小魚里,只有你和阿里不哥了。”忽必烈得到了妻子的傳訊,立即定下了與南宋議和后兼程趕回北方爭奪汗位的方案。
公元1260年3月,忽必烈在成吉思汗弟弟們支系的宗王支持下,于開平稱汗。4月,阿里不哥在蒙哥與察合臺系的宗王支持下稱汗。于是蒙古汗國出現(xiàn)了兩個大汗,而且還是同胞兄弟。
兄弟間爾虞我詐的爭戰(zhàn)持續(xù)了四五年,到公元1264的時候,眾叛親離的阿里不哥只得披著罪人的裝束去向哥哥忽必烈投降。在另一個弟弟旭烈兀的要求下,忽必烈只誅殺了阿里不哥的部屬,將阿里不哥軟禁了起來,表現(xiàn)得還頗有手足之情。然而僅僅過了三十來天,被軟禁的阿里不哥就“病死”了。這過程如此熟悉,熟悉到可以在中原王朝的歷史上輕易找到一模一樣的例子,不能不讓人感嘆忽必烈畢竟久在漢地。
忽必烈成了蒙古大汗,在爭位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察必被封為長后。
察必皇后為忽必烈生下了他十二個兒子中的前四個。其中長子朵兒只早逝,次子真金便成了嫡子中最年長的。忽必烈身邊的儒生漢臣們對蒙古汗位的混亂繼承憂心忡忡,再三勸忽必烈遵循中原王朝的嫡長制,在生前就確立繼承人,以避免蒙古汗國反復(fù)內(nèi)戰(zhàn),確?;饰粴w屬于忽必烈子孫。忽必烈終于被說動,不顧蒙古宗王們的反對,于至元十年(公元1273)三月冊封真金為皇太子。
真金自七歲就開始習(xí)儒,已經(jīng)極其漢化,深得儒生們的擁戴。這當(dāng)然惹來了反對漢化官員的攻擊。雖然在儒臣們的支持下,真金取得了政治斗爭的一系列勝利,但他也因此憂郁成疾,離開了人世。真金的死,使他的妻子和兒孫們對漢化產(chǎn)生抵觸,終元一朝,漢法都未能真正得到過推行,漢人的地位始終卑微。
真金死后,他的妻子闊闊真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和先輩唆魯禾貼尼、脫列哥那、海迷失、察必一樣,這位皇族女子在皇位傳承上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闊闊真又名伯藍(lán)也怯赤,姓弘吉剌氏。據(jù)說,忽必烈曾經(jīng)外出狩獵,口渴后走近一家牧人的帳房討馬奶喝,闊闊真正好在帳房外搓毛線,見客人來到便很有禮貌地迎接,并向忽必烈表示歉意說:“家里雖然有馬奶,可是父母兄長都不在家,我一個女子不便接待客人。”忽必烈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便轉(zhuǎn)身上馬。闊闊真連忙叫住他,說家人很快就能回來,讓客人稍等。果然不久家人返回,熱情地接待了忽必烈。
這件事給忽必烈和他的近臣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到要給真金選妃的時候,忽必烈看了很多候選人都不滿意,知道內(nèi)情的大臣便派人去打聽闊闊真是否婚配。得到的回報是還未出嫁,大臣連忙向忽必烈稟報,忽必烈也果然正中下懷,立即將闊闊真納為真金長妃。
闊闊真嫁入皇族后,果然接人待物應(yīng)對言談非常得體,對忽必烈和察必皇后更是百般殷勤,很得公婆的歡心。對鞏固真金的地位起到了相當(dāng)重要的作用。只是天不作美,真金才四十二歲就病死了,誰繼承皇位又成了一個懸案。
闊闊真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甘麻剌、次子答剌麻八剌、三子鐵穆耳。丈夫雖然死了,闊闊真卻不甘愿讓皇位歸屬別人,她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兒子繼承。
在三個兒子中,闊闊真最偏愛的是小兒子鐵穆耳,因此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托重臣伯顏和阿魯渾薩里等人在忽必烈面前為鐵穆耳美言。
忽必烈本來就對闊闊真母子印象極好,再經(jīng)過伯顏等人的一番努力之后,終于在真金去世十年后(至元三十年即公元1293)確定鐵穆耳為皇太孫。
然而皇帝自選繼承人畢竟是從來未有之事,忽必烈死后,鐵穆耳并沒能立刻繼位。宗王們?yōu)榫烤棺屨l繼位而爭執(zhí)不休,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合適人選是闊闊真的長子甘麻剌。
在宗王大臣們的吵鬧中,皇位空置了三個多月。直到出征在外的鐵穆耳與甘麻剌都趕回上都,還沒能討論出個結(jié)果。
為了讓心愛的兒子繼位,闊闊真又想出了好辦法。原來御史中丞崔彧偶然間得到了一枚玉璽,上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驚喜交集的崔彧認(rèn)定這就是著名的秦璽,立即進獻(xiàn)給闊闊真。如今闊闊真眼看著事情陷入僵局,便將這枚玉璽拿出來,聲稱是忽必烈留給鐵穆耳的。與此同時,重臣伯顏和玉昔貼木兒也站在了闊闊真的一邊,甘麻剌和宗王們不得不承認(rèn)鐵穆耳的繼承權(quán)。
另一種說法中闊闊真起的作用更大。據(jù)說她當(dāng)著前來參加推舉皇帝大會的宗王們宣布,甘麻剌和鐵穆耳誰能把“必里克”講述得更好,誰就取得皇位?!乩锟?,即用韻文記錄的去世大汗的事跡語錄。
這個看上去再公平不過的法子其實隱藏著闊闊真的私心,因為這位母親非常清楚自己的長子甘麻剌一但著急就會口吃,絕對沒法和鐵穆耳比口才。
果然事情的發(fā)展如闊闊真所愿。鐵穆耳舌燦蓮花,說得委婉動聽,甘麻剌只得敗下陣來。宗王們也無法反悔,只得向鐵穆耳行禮,推舉他為皇帝,是為元成宗。
完成了心愿的闊闊真被滿心感激的成宗尊封為皇太后,居于隆福宮。大德四年(公元1300),闊闊真病逝,謚裕圣皇后。
闊闊真不會想到,自己雖然擁立了心愛的兒子,自己的兒媳婦卻壞了大事。
這個兒媳婦,就是元成宗鐵穆耳的長后卜魯罕。
三、卜魯罕與答己
卜魯罕:元成宗鐵穆爾長皇后
答己:元順宗答剌麻八剌(追封)長皇后
元成宗鐵穆耳同時有兩個皇后,一個是伯岳吾氏卜魯罕皇后,一個是弘吉剌氏失憐答里皇后。卜魯罕皇后很有智謀,代鐵穆耳施政也做得比較公允,頗得好評,只是她偏偏沒有生育,鐵穆耳唯一的兒子德壽是失憐答里所生。卜魯罕因此對失憐答里妒恨交加。
大德九年(公元1305)五月,德壽被正式立為皇太子。轉(zhuǎn)眼間便在當(dāng)年十二月一命嗚呼。失憐答里受此打擊,精神失常,很快也離開了人世。
對于小太子的猝死,人們都懷疑是卜魯罕的“杰作”,但是一直沒能查明究竟。
元成宗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親骨肉,自己又因長年酗酒身體很差難以再有兒女,便想到了自己的侄兒們。
原來元成宗鐵穆耳的兩個哥哥甘麻剌和答剌麻八剌都有兒子。大哥甘麻剌有三個兒子:也孫帖木兒、松山、迭里哥兒不花。二哥答剌麻八剌也有三個兒子:阿木哥、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其中阿木哥是漢族侍女郭氏所生,海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則是正妃弘吉剌氏答己所生。答剌麻八剌死得很早,留下的只是孤兒寡婦。鐵穆耳一向非常喜歡答己所生的兩個皇侄,很早便將海山封為懷寧王,讓他統(tǒng)領(lǐng)六萬五千軍戶。如今他打算按“兄死妻嫂”的風(fēng)俗,將寡婦二嫂答己納為妃子,一舉兩得地解決繼承人的問題。
卜魯罕皇后當(dāng)然不能容忍這件事變成現(xiàn)實。在她的百般阻撓下,答己母子非但沒能正式成為元成宗的妃子兒子,反倒被先后趕出了京城——大德十年,就在元成宗病情漸重的時候,卜魯罕皇后趁著答己長子海山鎮(zhèn)守漠北之機,與左丞相阿忽臺設(shè)下計謀,將答己和幼子愛育黎拔力八達(dá)母子貶放懷州(河南沁陽)。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正月初八,元成宗鐵穆爾崩逝。帝位之爭立即開鑼。
卜魯罕皇后搶先出手,她與左宰相等人定下自己攝政、堂小叔安西王阿答輔政,并最終將帝位傳給阿難答的計劃。
然而卜魯罕皇后的政敵右宰相哈剌哈孫卻對這個計劃陽奉私違,暗地里派人通知身在北方帶兵的海山有及身在懷州的答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dá),讓他們立即以奔喪為名趕赴上都奪取帝位。
答己與幼子先期抵達(dá)上都。卜魯罕皇后眼見政敵來到分外眼紅,便和阿難答等人商議,趁三月初三為愛育黎拔力八達(dá)慶賀生日的機會除掉這對母子。可惜這個如意算盤竟走漏了消息,愛育黎拔力八達(dá)搶在三月初二這天先動了手,將卜魯罕皇后和阿難答等人一網(wǎng)打盡。
答己母子獲勝已成定局,現(xiàn)在的問題只是該由她的哪個兒子繼承帝位了。猶豫不決的答己便找來一個陰陽師,讓他推算自己兩個兒子的生辰八字,看看究竟誰更適于當(dāng)皇帝。
陰陽師推算之后告訴答己:“重光大荒落有災(zāi),旃蒙作噩長久?!币馑际钦f海山若做了皇帝命運不長久,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做皇帝的命數(shù)要長久得多。
聽了陰陽師的回復(fù),答己傾向于讓幼子稱帝。然而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卻覺得此事不妥,只是自稱監(jiān)國,等待哥哥返回上都后再做商議。答己便派使臣去迎接率兵進京的海山,向他報告已經(jīng)政變成功的消息并轉(zhuǎn)述陰陽師的話說:“你們兄弟都是一母所生,并無親疏之別,但是繼位之事,還望你多考慮一下陰陽師的預(yù)言?!?br>
海山聽完使臣轉(zhuǎn)述母親的話后非常生氣,將三萬精兵分成三路兼程南下,又派親信康里脫脫傳話道:“我守御邊疆辛苦多年,又身為長子,理應(yīng)繼承祖宗基業(yè),誰知母親卻以陰陽師的一句話就想取消我的帝位,未免太不公平。若能得為帝王,即使只做得一日,也足以名垂后世,更何況未來的事誰能斷言?母親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受了誰的蒙蔽,我一定要追究。”
答己聽了康里脫脫的回話,非常吃驚,辯解道:“修短之說的確出自術(shù)士之口,我之所以采納,也是為了海山著想,他的弟弟也并沒有貿(mào)然即位,還在等待他返回后再做決定。你一定要趕回去向海山說明這里的情況,千萬不要讓我們骨肉間生了嫌隙。”
康里脫脫圓滿地完成了任務(wù),心情舒暢的海山高高興興地返回上都與母親和弟弟相見。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五月,海山到達(dá)上都,在賜死安西王阿難答等人之后,空缺四個多月的皇位終于有了新主人。海山即位,是為元武宗。
海山稱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處治母親答己的情敵兼政敵卜魯罕皇后。這時的卜魯罕已經(jīng)不是那個攝政兩月的女主,她已被愛育黎拔力八達(dá)誣以“私通安西王阿難答”的罪名,貶居?xùn)|安州(今河北安次縣西北)。元武宗海山則更進一步,廢掉卜魯罕的皇后頭銜,將她就地賜死。
自卜魯罕以后,元朝皇族女子犯“罪”者,都被流放東安州。
海山稱帝后立即將母親答己尊封為皇太后,他對弟弟的謙讓也非常感激,主動將其封為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對哥哥的態(tài)度當(dāng)然也投桃報李,約定自己將把皇位傳回給哥哥的兒子,從此以后“兄終弟及,叔位相繼”,皇位由兄弟二人的家族輪流繼承。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真正將皇位兄終弟及的王國,只有唐時的吐谷渾一家。原因是強敵林立,國無長君難安。元武宗這個美好的想法,要想完成只怕沒那么容易。不幸的是,那個不知名的陰陽家果然言中,海山僅僅當(dāng)了四年皇帝,才三十一歲就去世了,死的日期竟也與元成宗鐵穆耳一樣,都是正月初八。
元武宗海山去世后,愛育黎拔力八達(dá)毫無懸念地繼任為帝,是為元仁宗。答己仍然繼續(xù)當(dāng)她的皇太后。
早在海山在世時,答己就已經(jīng)開始收納男寵并插手朝政胡攪蠻纏,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繼位后,她的胡攪水平更上一層樓。海山之死對這位母親似乎沒什么太大的打擊,她倒是抓緊仁宗未來得及繼位的間隙,下令封自己的寵幸的大臣鐵木迭兒為右丞相,并且要求仁宗對鐵木迭兒言聽計從。第二年,答己又降下懿旨,要升鐵木迭兒為太師。大臣張珪堅決抵制這個荒唐的任命,仁宗也對昏庸愚蠢的鐵木迭兒非常不滿,接納了張珪的意見。
答己得知原因,非常惱怒。她趁著仁宗出巡的機會,傳旨讓張珪入宮,當(dāng)場讓親信們將張珪打得奄奄一息。仁宗回京后雖然加封張珪為大司徒以示安慰,卻也無力扭轉(zhuǎn)皇太后為所欲為的局面——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在宗支重臣的鼓動下提起勇氣,想要捉拿鐵木迭兒問罪,鐵木迭兒竟逃入答己的寢宮,仁宗終于不得不敗下陣來。
搭上了皇太后的鐵木迭兒腰桿子越來越硬,仁宗不但沒能處治得了他,反而在幾個月后不得不任命他為太子老師。
鐵木迭兒雖然春風(fēng)得意,頭腦卻還比較清醒,知道仁宗對自己有看法,于是他想方設(shè)法地揣測逢迎仁宗的心思。
延佑二年(公元1315)十一月,仁宗冊封侄兒、即武宗海山的長子和世梀為周王,出鎮(zhèn)云南。
老奸巨猾的鐵木迭兒立即從這道圣旨里嗅出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機會的味道。他立刻主動向仁宗進言,請仁宗不要顧忌與武宗海山“兄終弟及,叔位相繼”的約定,盡快冊立仁宗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
仁宗接到這份奏章,果然大喜過望。
立碩德八剌的主意既是皇太后情夫出的,可想而知也是皇太后答己的主張。原來答己一直覺得大孫子和世梀相貌英挺性情剛勁,日后自己不容易駕馭。相比之下仁宗的兒子碩德八剌看起來就柔順得多了。當(dāng)仁宗向母親提出建議的時候,立即得到了答己的贊成。
皇帝與皇太后都意欲易儲,蒙臣們當(dāng)然都齊聲附和,而漢臣們一向就對元王朝亂糟糟的繼承制度有看法,如今碩德八剌恰好是皇帝的嫡長子,正好符合漢人傳統(tǒng)的嫡長制,于是也都沒有意見。
大家既然意見統(tǒng)一,結(jié)果就順利出來了:延佑三年十二月,仁宗的嫡出兒子碩德八剌被冊立為皇太子。為妨日后有人重提武宗海山的舊話,仁宗還特意拔羽林軍萬人予皇太子,并讓太子參與軍政大事。
皇太子人選確定四年后,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去世,和前兩任元帝一樣,他也死在正月,享年三十六歲。等到三月皇太子碩德八剌才正式稱帝,是為元英宗。在這段間隙里,朝政由太皇太后答己執(zhí)掌。答己借這個機會,大規(guī)模鏟除異己提拔寵臣。仁宗死了才幾天工夫,她便將自己寵愛的鐵木迭兒任命為中書右丞相,又將曾經(jīng)彈劾鐵木迭兒的中書右丞相蕭拜住、御史中丞楊朵兒只、上都留守賀勝,都捏造罪名強行處死。盡管碩德八剌隨后登基,也只能阻止鐵木迭兒繼續(xù)迫害其它大臣的性命,并不能立刻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受太皇太后掣肘的狀況。
然而碩德八剌并不象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dá)那樣容易被答己控制。他繼位沒沒個月,就任命自己的親信拜柱為中書左丞相,與鐵木迭兒分庭抗禮。
拜柱當(dāng)上左相后沒幾天,一件事發(fā)生了。從后來的發(fā)展來看,這件事似乎早有預(yù)謀。
有人忽然向皇帝告發(fā)說,屬于太皇太后重要黨羽的嶺北行省平章政事阿散、中書平章政事黑驢、御史大夫脫忒哈、徽政使失列門等與故要束謀妻亦列失八陰謀廢帝。
也不知這位“有人”是哪里來的人物,總之這項告發(fā)直達(dá)英宗面前,并立即得到高度重視,幾位高官要人迅速被抓了起來。
既有告發(fā),就得審案。然而當(dāng)拜柱就案情查勘向英宗討主意的時候,英宗的回答卻頗耐人尋味:“若是審到最后,他們把太皇太后扯進案子里來,那該怎么辦?”于是為了“保護”太皇太后答己,英宗不由分說地就把五人及其親信統(tǒng)統(tǒng)抄家殺頭了。
太皇太后答己萬萬沒有料到,自己一手扶立的孫皇帝居然如此強硬,后悔得直嘆氣:“我怎么會養(yǎng)出這樣一個小兒!”回想起在兩個兒子當(dāng)皇帝時的為所欲為,眼看自己的親信喪命在自己一力保舉的孫子手里,尤其是被殺的還有自己的新寵徽政使失列門,答己終于不堪打擊臥病在床。眼見這種場面,老情人鐵木迭兒不禁驚慌失措,也嚇出病來。
至治二年(1322)八月,鐵木迭兒一病歸西。
新歡舊愛統(tǒng)統(tǒng)死光,這消息對躺在興圣宮病榻上的答己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沒過多久,郁郁寡歡的太皇太后答己就在九月去世了。終于大權(quán)獨握的元英宗“慷慨”地追謚祖母為“昭獻(xiàn)元圣皇后”。
四、速哥八剌與八不罕皇后
速哥八剌:元英宗碩德八剌長皇后
八不罕:泰定帝也孫貼木兒長皇后
權(quán)重三朝的太皇太后答己終于死了,元英宗碩德八剌立即開始大刀闊斧地推行新政。然而新政中優(yōu)遇漢臣儒生、制定較為清晰公平法典的條目,嚴(yán)重地觸犯了蒙古、色目人的特權(quán)。
元英宗同時有三位皇后,分別是速哥八剌、朵兒只班、牙八忽都魯。三個女人中最為聰慧的要數(shù)長后速哥八剌,英宗的得力助手拜住也得到了她的大力推薦而為相的。但是對于元英宗急切推行新政,過于年青氣盛的態(tài)度,速哥八剌卻非常擔(dān)憂,她每每穿戴整齊地去迎接英宗下朝,利用一切機會向英宗進諫,希望他不要操之過急,要多栽培一些親信后再行事。
然而英宗和拜住都沒能真正把皇后的話放在心里,沒過多久,速哥八剌最擔(dān)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
英宗一面推行新政,一面大規(guī)模誅殺答己與鐵木迭兒的余黨,引起了眾人的恐慌。反對新政的人和不甘坐以待斃的鐵木迭兒余黨因此志同道合了起來。
很快,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知樞密院事也先貼木兒、大司農(nóng)失禿兒、前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澤、治書侍御史鎮(zhèn)南、宣徽使所南等高官就聯(lián)同幾位蒙古宗王,密謀叛亂,擁立新帝。他們選中的繼任人,是晉王也孫貼木兒,即元成宗鐵穆耳長兄甘麻剌的長子。
至治三年(公元1323)夏天,元英宗時常被噩夢纏繞,便決定離開上都返回大都(北京)。叛黨們便打算在還都途中下手,還在英宗啟程前便派人向晉王也孫貼木兒報信。
八月五日這天,元英宗帶著拜住,還有那一大幫心懷鬼胎的大臣宗親,由上都啟程了。
當(dāng)天晚上,浩浩蕩蕩的隊伍在南坡店(距元上都二十里,今內(nèi)蒙古正藍(lán)旗東北方)駐扎。營帳密密麻麻,隨從成千上萬,可嘆的是英宗真正可信的人卻只有拜住一個,君臣倆對于發(fā)生在身邊的事竟然毫無知覺。
當(dāng)天夜晚,叛黨便迫不及待地動手了。如此懸殊的實力,結(jié)果當(dāng)然可想而知,寡不敵眾的英宗和拜住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就當(dāng)場雙雙斃命。這場宮廷政變被稱之為“南坡之變”。
英宗死后,參與政變的宗王安梯不花與知樞密院事也先貼木兒立即帶著皇帝璽印趕往晉王鎮(zhèn)所。九月四日,晉王也孫貼木兒于龍居河(即怯綠連河,今蒙古克魯倫河)即元皇帝位,是為泰定帝。
然而發(fā)動“南坡之變”的叛黨們太小看也孫貼木兒了,這位泰定帝不但比英宗精明,手段猛悍程度尤有過之。當(dāng)初叛黨起事前向他報信之時,他一面默許自己的親信倒剌沙參與政變密謀,一面又暗暗地囚禁起叛黨派來報信的使者,做出向英宗告發(fā)的姿態(tài),做足了兩面逢源的準(zhǔn)備。如今順利稱帝,他為了洗脫自己暗中參與政變的嫌疑,更是從繼位一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大清洗,不到三個月,就將擁立自己的所有政變大臣者都誅殺干凈,幾名參與政變的宗王也一律流放邊陲。
坐穩(wěn)了皇位后,泰定帝的姿態(tài)越擺越高。他追贈“殉主”的拜住高官厚爵,還封拜住的兒子答兒麻失里為宗仁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另一個兒子徹里哈為左右衛(wèi)阿速親軍都指揮使。又命僧眾為拜住大做佛事,自己也領(lǐng)著大臣們親臨寺院吊祭。
同樣,泰定帝對元英宗的遺孀們也給予了面子上很過得去的照料。就這樣,元英宗的長后速哥八剌又度過了雖然衣食無憂,卻彌漫著寂寥疑忌的四年光陰。
泰定四年(公元1327)六月,二十多歲的速哥八剌皇后終于離開了人世。泰定帝追謚這位弟媳為“莊靜懿圣皇后”。
泰定帝的皇位是在政變中意外揀來的,回想往事也就格外小心,為了防止英宗帝后的命運在自己夫妻身上重演,他早早就做好預(yù)防。泰定元年三月,剛剛坐穩(wěn)皇位的泰定帝便冊立弘吉剌氏八不罕為皇后,同時冊立八不罕所生的兒子阿速吉八為皇太子,封另一個兒子的麻亦兒間卜繼承自己當(dāng)初的晉王之位。
應(yīng)該說,泰定帝是很早就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了充分準(zhǔn)備的。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事情終有一日會顛倒過來。
泰定帝的皇后八不罕是一個非常強悍潑辣的女人,參與朝政之外,她還毫無顧忌地把泰定帝寵幸的婢女宮姬隨意賜給與自己勾結(jié)在一起的大臣親信,以此鏟除情敵收買人心。泰定帝雖身為皇帝,卻在生活上處處受制于她;雖然有心勵精圖治,卻又只知沉湎于巫術(shù)佛法,將國家治得江河日下。說起來他雖有皇帝之命,卻根本沒有皇帝之材,結(jié)果是皇帝也沒當(dāng)好,日子更是過得不怎么樣。
致和元年(公元1328)七月,三十六歲的泰定帝在上都一命歸西,八不罕立即以皇后身份執(zhí)掌朝政,打算靠著年幼的兒子過一把攝政女王的癮。大約也正是因為她過于自信,因此雖知危機重重,仍然沒有讓兒子立即繼位,而是先以皇后的名義處理政務(wù),命親信平章政事烏伯剌趕往元大都收掌百司印章,頒布皇后敕書安撫官員百姓。
然而八不罕皇后千算萬算,卻終于沒算得過命運。
對于泰定帝的繼位,朝臣宗王們雖然多有不滿,卻大多隨波逐流不想出頭。然而有一個人卻打算將這種不滿付諸于行動。
此人名叫燕鐵木兒,是元武宗海山稱帝之前就已經(jīng)跟隨其左右的親信,此時已經(jīng)當(dāng)上了大都留守,手中掌握著樞密符印。
燕鐵木兒心中一直感激武宗當(dāng)年的知遇之恩,早在泰定帝重病期間,他就已經(jīng)開始策劃迎立武宗之子繼位,現(xiàn)在,他終于等到了機會。
八月四日這天,趁著滿朝文武齊聚興圣宮聽使者宣讀八不罕皇后敕書的時候,燕貼木兒指揮自己的親信武士,將從前不在自己籠絡(luò)中的朝臣宗支統(tǒng)統(tǒng)活捉,惡狠狠地宣布了迎立武宗之子的決定。官員們的性命都在他的手里,還有什么可說的,只能惟命是從。
按照繼位順序,燕鐵木兒本該首先擁立元武宗海山的長子周王和世梀,但和世梀正在邊陲封地鎮(zhèn)守,急切間難以返回大都。燕貼木兒為防時間拖得太長發(fā)生意外,便派人前往江陵,請武宗海山的次子懷王圖貼睦兒先行返京登基。
九月,懷王回到大都,十三日,他登基為帝,是為元文宗。稱帝的同時,元文宗頒布了一道詔書,向天下許諾,說自己乃是迫于局勢方才稱帝的,只待兄長周王和世梀返回,便將帝位奉還。
聽說懷王稱帝的消息,上都城內(nèi)屬于泰定帝一派的大臣宗王后妃們也不甘示弱,立即擁立皇太子阿速吉八為帝,改元天順,史稱天順帝。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如今元王朝既有了兩個皇都兩個皇帝,內(nèi)戰(zhàn)立即爆發(fā)。
在燕貼木兒身先士卒的統(tǒng)領(lǐng)下,元文宗一派的軍隊屢屢獲勝,終于在十月十三日攻克上都,天順朝只存在了兩個月即告終了。泰定帝的朝臣宗王多被斬殺,泰定帝的后妃們都被幽禁,年僅九歲的天順帝從此下落不明,很可能是死于亂兵。
由于燕貼木兒在整個奪位過程中立下雙重汗馬功勞,滿懷感激的元文宗封其為太平王、中書右丞相、知樞密院事、加“答剌罕”稱號(即得到了代代相襲的免死金牌、自由出入宮禁并可用皇帝禮節(jié)的特權(quán))。
燕貼木兒從此逐步成為元后期最不可一世的權(quán)臣。而他還有一項足以令中國歷史上其它權(quán)臣汗顏的成就:他先后迎娶了元文宗“賜婚”的宗室公主、朝臣孀婦四十余人。
最精彩的一幕則在政變成功一年以后發(fā)生。當(dāng)時文宗按照元王朝宮廷慣例,將在權(quán)力斗爭中落敗的泰定帝后妃發(fā)配安東州,由于她們身份特殊關(guān)系重大,文宗讓燕貼木兒親自押送。孰不知燕貼木兒色膽大過天,竟在路上將八不罕皇后以及泰定帝最寵愛的兩名妃子——兗王買住罕的一雙女兒必罕與速哥答里都勾搭上了。
不久之后,燕貼木兒便在元文宗的縱容下,公然將泰定帝的后妃統(tǒng)統(tǒng)納為妻妾。八不罕皇后從此成了太平王妃,也就此在史書上消失了蹤跡。
八不罕皇后的最終結(jié)局,大約在中國皇后史上,也算得是獨一份了吧。
看到這里,大概對于元王朝的皇位傳承,大家多少都有些云里霧里。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列一個簡表,幫助理順記憶。
元太祖 成吉思汗 鐵木真
↓
元太宗 窩闊臺汗 (成吉思汗第三子)長皇后孛剌合真,
攝政次后乃馬真氏脫列哥那
↓
元定宗 貴由汗 (窩闊臺與次后脫列哥那長子)攝政長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
元憲宗 蒙哥汗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與長妻唆魯禾貼尼長子)長皇后忽都臺
↓
元世祖 薛禪汗 忽必烈(元憲宗蒙哥同胞次弟)長皇后察必
↓
元成宗 完澤篤汗 鐵穆耳(元世祖忽必烈嫡三孫,即其長子真金與長妃闊闊真嫡三子)攝政長后卜魯罕,次后失憐答里
↓
元武宗 曲律汗 海山(元世祖忽必烈嫡次孫答剌麻八達(dá)與妃答己長子)長后真哥
↓
元仁宗 普顏篤汗 愛育黎拔力八達(dá)(元世祖忽必烈嫡次孫答剌麻八達(dá)與妃答己次子)長后阿納失失里
↓
元英宗 格堅汗 碩德八剌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dá)與長后阿納失失里之子)
長后速哥八剌
↓
泰定帝 也孫貼木兒(元世祖忽必烈嫡長子真金之長孫,其父為真金與闊闊真長子甘麻剌)攝政長后八不罕
↓
天順帝 阿速吉八(泰定帝也孫貼木兒與長后八不罕之子)稱帝二月敗亡年八歲
元文宗 札牙篤汗 圖貼睦兒(元武宗海山與妃唐兀氏之子)稱帝四月禪位元明宗
↓
元明宗 忽都篤汗 和世梀(元武宗海山與妃亦乞烈氏之子)稱帝八月暴崩
長后八不沙,妃罕祿魯氏邁來迪
↓
元文宗 札牙篤汗 圖貼睦兒(元武宗海山與妃唐兀氏之子)明宗死后再次稱帝
攝政長后卜答失里
↓
元寧宗 懿轔質(zhì)班(元明宗和世梀與長后八不沙之子)稱帝四十三天病逝年七歲
長后答里也忒迷失
↓
元順帝 元惠宗 烏哈噶圖汗 妥歡貼睦兒(元明宗和世梀與回妃邁來迪之子)
第一任長后欽察氏答納失里;
第二任長后弘吉剌氏伯顏忽都;
第三任長后朝鮮族奇氏完者忽都
在此表之外,元王朝還有幾位死后當(dāng)上大汗的追封皇帝:
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即蒙哥與忽必烈之父,追封元睿宗)長妃唆魯禾貼尼稱皇太后,謚顯懿莊圣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嫡長子真金(即元成宗鐵穆耳之父,追封裕宗)長妃闊闊真稱皇太后,謚徽仁裕圣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嫡長孫甘麻剌(即泰定帝之父,追封顯宗)長妃普顏怯里迷失,追謚宣懿淑圣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嫡次孫答剌麻八剌(即元武宗元仁宗之父,追封順宗)長妃答己稱皇太后、太皇太后,謚昭獻(xiàn)元圣皇后
從這個簡表可以看出,接下來就該輪到元明宗、元文宗這對兄弟了。說起他們先后就任帝王一職的工作史和家庭關(guān)系,足以令觀者感慨萬端。其中復(fù)雜的前因后果,我們將留待下文詳細(xì)敘述。
作者 熊肖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