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典籍中,有一種排在虎豹之間的神秘動物——彪。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的昆仲兄弟常常用“龍虎彪豹”來排名。例如《水滸傳》中的“祝氏三杰”、田虎三兄弟,以及《連環(huán)套》中的“賀氏四杰”等。雖然虎豹廣為人們所熟悉,但是彪的形象一直令人匪夷所思。
民間傳說,彪為雌虎一胎中多余的虎崽。
網(wǎng)絡(luò)上流傳的“彪就是獅虎獸”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jù),實為無稽之談。
傳說故事
金元時期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元好問在《癸辛雜識》就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余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fù)挈彪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彪以去。蓋極意關(guān)防,惟恐食其子故也?!比藗儚倪@個解釋中得知,彪是虎生的三子中最獷惡的小老虎。
?
金貓
關(guān)于彪,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
據(jù)說虎和彪原來有著血緣關(guān)系,同時也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問題就在那三撇上。彪是虎的第三個也是多余的孩子。通常母虎只產(chǎn)兩崽,極偶然也會生出第三崽,這便是彪。
彪因先天營養(yǎng)不良而多瘦小孱弱,僅一身褐色絨毛而沒有虎皮的黑條斑。母虎便不認這么個孩子,不喂它奶且踢咬驅(qū)趕,甚至將它叼到餓狼出沒的蠻荒之地遺棄?;⒈精F中之王,被虎追殺遺棄的小彪,當(dāng)然也成了眾獸之?dāng)?,倍受凌辱。所以彪一般在哺乳期就夭折,很少能生存下來?br>
可一旦生存下來,那彪竟極其威猛兇殘。盡管它在煉獄般的環(huán)境里長成,常餓得吃枯葉敗草、動物殘尸、啃泥土石塊、喝污水臟泉。盡管常年老疤新傷不斷,為了活命,不得不學(xué)會飛山、越澗、爬樹、攀藤,與比自己大且兇殘的野獸搏殺。它終于煎熬著長大了,征服了生命里種種危難惡劣。叫聲似狼嚎、如獅吼,且具備各猛獸最冷酷最毒辣的秉性。而它第一個襲擊的目標,便是曾欲致它于死地的生母虎后,緊接著則是被虎后備加寵愛的兩位手足。
它沒感情。因為生活只給了它仇恨,仇恨所有的猛獸,尤其稱霸森林的龐然大獸。但凡有惡霸出現(xiàn),它即聞風(fēng)而至,血戰(zhàn)到底卻并非為爭奪什么。搏殺后往往無暇舔血、吟傷,即奔向另一個戰(zhàn)場。它經(jīng)常受傷渾身沒一塊完整的皮毛,死后亦找不到一塊未斷過的骨頭,可它卻有超凡的生命力,一只活下來的野彪其壽與老龜不相上下。
合理推測
一直以來有這樣一種說法:“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p>
?
唐代高彥休《唐國史補》中記載了“劍圣”裴旻射虎的故事:裴旻為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嘗一日斃虎三十有一。因憩山下,四顧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旻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睍F躍馬而往,次叢薄中,果有真虎騰出,狀小而勢猛,據(jù)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馬辟易,弓矢皆墜,殆不得免。自此慚愧,不復(fù)射虎。
在明清官服補子序列中,武官四品官服的補子圖案是虎,位居麒麟、狻猊、豹子之后。六品的才是彪,還排在五品的熊之后。如此來看,在明清兩代人的眼里,虎顯然和彪是有所區(qū)別的,從虎是四品補子、彪是六品補子的排序看,虎遠比彪要兇猛得多。這與唐代的文獻記載是相吻合的。如果彪真是現(xiàn)在所說的小老虎,為了區(qū)分官品的明清武官的官服補子中,怎會出現(xiàn)同一種動物呢?
以上觀點均可說明,虎與彪不是一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