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去世前,對后事做出了詳盡的安排。一般大家都對蔣琬、費祎、姜維比較熟悉。但其實,還有一人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以上三人,但卻經(jīng)常被忽視。他就是侍中董允。
董允之父名叫董和,是長期與諸葛亮共事的大臣,深得諸葛亮欣賞。劉禪為太子時,董允先后擔任太子舍人、太子冼馬。
諸葛亮執(zhí)政時,任命董允為黃門侍郎、侍中。董允同時兼任虎賁中郎將,統(tǒng)領(lǐng)宮廷禁軍。董允的職責是幫助年輕的劉禪處理宮廷事務(wù)。在著名的《出師表》中,諸葛亮說:“董允等,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至于斟酌規(guī)益,進盡忠言,則其任也。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彰其慢。”諸葛亮希望后主能夠把皇宮中的事務(wù)交給董允處理。
由于后主太年輕,身邊又有不少小人,諸葛亮對他很不放心。而董允為人公正、威嚴,所以諸葛亮把董允安排在劉禪身邊,讓他來糾正后主的過失,同時震懾宮中的小人。
董允很好的完成了這個任務(wù)。他經(jīng)常糾正后主的過失。劉禪曾經(jīng)想要從各地挑選美女,以充實后宮。董允認為,按照古制,天子應(yīng)有12個后妃;如今數(shù)目已足,不宜再增加。由于董允的反對,劉禪擴充后宮的計劃泡湯了。對于威嚴的董允,劉禪很是忌憚。
劉禪年長之后,很是寵信宦官黃皓。黃皓為人陰險,時常想?yún)⑴c朝政。董允常提醒劉禪不要親近身邊的小人,并且經(jīng)常打壓黃皓。黃皓也非常忌憚董允,始終不敢為非作歹。在董允在世時,黃皓的職位一直非常低,也沒有機會干預朝政。
蔣琬去世后,董允又兼任輔國將軍、尚書令。在監(jiān)管宮廷事務(wù)的同時,他也成為了朝廷重臣。后世把諸葛亮、蔣琬、費祎、董允合稱為“蜀漢四相”。
董允去世后,再也無人能夠規(guī)諫劉禪、震懾宮中的小人了。繼承董允職位的是陳祗。陳祗是個奸臣,他和黃皓互相勾結(jié),控制了蜀漢朝政,并排擠姜維等忠臣。陳祗、黃皓的弄權(quán),最終導致了蜀漢的衰落、滅亡。
“史事拾遺”原創(chuàng),各大平臺已開通原創(chuàng)保護,并與“維權(quán)騎士”簽約,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