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版本錯誤較多,此次修訂力爭給大家一個比較好的版本
修訂項目主要包括:
1、錯別字修訂及專業(yè)術(shù)語校訂
2、大幅減少加粗及著色文字,只突出真正重要的關(guān)鍵詞
3、文尾比較混亂的現(xiàn)場問答部分也再次做了仔細校對
4、根據(jù)文章邏輯進行了重新分段
在公眾號后臺回復“錄音6”獲取錄音
▼
好的,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這里。我是張沛超,你們可能有些是對我比較熟悉了,有些可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今天我們要在一起談一談溫尼科特,溫尼科特有很多貢獻,但他最重要的是對于母嬰關(guān)系的觀察這個貢獻。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們是因為我的名字,所以才來聽的呢?還是因為溫尼科特的名字才來聽的呢?還是純粹因為“二胎”這個字眼來聽的。對于第一種情形而言呢,估計也不會聽到太多的新鮮內(nèi)容,因為溫尼科特,我事實上也講過蠻多次,所以這一次并沒有什么新意。
對于第二種情形的話呢,對溫尼科特知道,但是不知道哪些是他最重要的部分,哪些是他最獨特的貢獻,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也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看一看我對于這個人、這個人的貢獻的一個評價。第三呢,由于“二胎”這個字眼來也很好,我隨喜你們能來聽這樣一個公開講座,因為如果能夠聽到溫尼科特對于母嬰關(guān)系的一些理解的話呢,可能對于各位在心理層面上準備二胎更加的有幫助。
其實從某個層面上來講,我們所有人都是二胎,不管你是獨生子女還是有很多兄弟姐妹,我們在本質(zhì)上都是二胎。為什么這樣講呢?我們的父母在打算生我們之前,其實他們內(nèi)心對于這個即將到來的孩子有一個期望,包括這個孩子以后是當醫(yī)生呢?還是當律師呢?還是成為政治家呢?宇航員呢?所以好像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個關(guān)于自己完美孩子的一個期望。在生出我們之前呢,他們在內(nèi)心的層面已經(jīng)生出了他們這個一胎,所以呢,伴隨著我們的降生,通常情況下我們沒有他們想象中那般完美,所以呢,相比較那個完美的一胎而言呢,我們已經(jīng)是二胎了。
當我第一次在B超中看見自己的女兒的側(cè)面的時候,我在想,天哪,她長得可真丑,她長得為什么不像一個小公主呢?結(jié)果生出來之后其實越長越漂亮。按照剛剛同樣的邏輯,所有已經(jīng)有了孩子的,哪怕你們已經(jīng)有了很多個孩子,但是呢,可能你們都覺得這個孩子距離自己想象中的那個樣子、那個完美的孩子,都有距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呢,所有人其實都又想要二胎。
把我這兩個“二胎”理論放進去的話呢,其實它包含了所有的人,包含了所有的孩子,所有的父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呢,我們來聽這樣的一場講座都會受益。談論母嬰關(guān)系,溫尼科特是精神分析領(lǐng)域的一個先驅(qū),也是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一個人。因為很多人關(guān)于母嬰關(guān)系的理解呢,是沿著溫尼科特的足跡前進的。
有人做過一個調(diào)查了,說世界上所有干精神分析這一行的,關(guān)注他們的藏書,結(jié)果就發(fā)現(xiàn)弗洛伊德的全集每個人都有,當然這一點毫無疑問。
那么普及量第二的是誰的全集呢?普及量第二的就是《溫尼科特全集》,溫尼科特的全集不光是在英國被廣泛閱讀,在法國、在北美、在南美,現(xiàn)在是在中國也被廣泛地閱讀?,F(xiàn)在溫尼科特已經(jīng)有幾本書被臺灣或者被大陸的譯者已經(jīng)翻譯出來了,比方說很早就翻譯出來的《游戲與現(xiàn)實》,臺灣翻譯出的《二度崩潰的男人》,現(xiàn)在大陸翻譯出的《皮皮的故事》。在不遠的未來呢,各位將會看到有關(guān)四本溫尼科特本人寫的書,其中有一本叫做《人之天性》,它是由我主譯的。
我們中國人素來對于母嬰關(guān)系沒有太多的研究,也沒有太多的重視,這里有一個文化的因素,比方說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這個“小人”就是小孩的意思,這句話里蠻多的一種鄙視女人和孩子的意思。既然他們不是重要的客體,對他們進行研究算不算圣賢的學問呢?就不算很重要的學問了,所以有關(guān)母嬰關(guān)系呢,在中國沒有太多的文獻。溫尼科特他本人是一個兒科醫(yī)生,而且哪怕他已經(jīng)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師之后呢,他也沒有中斷作為兒科醫(yī)生的工作,作為一個兒科醫(yī)生非常得天獨厚的是,他每天能夠?qū)Υ罅康哪赣H和孩子進行觀察,因為這些孩子都不是一個人帶來的,肯定是被父母,通常是母親帶來的,所以他就可以很方便地觀察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除了溫尼科特之外呢,還有一位精神分析師,他叫多爾多,他也是一名兒科醫(yī)生,他對于母嬰的關(guān)系也有非常有意思的觀察和理解。
當我決定要講溫尼科特對于母嬰的重要知識的時候呢,我在想,我應該從哪里講起呢?溫尼科特的詞匯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編成了一部辭典,盡管它不是很厚,但是也有幾百個詞條,哪怕是用來講課,沒有必要把所有的詞條講一下,也應該挑選其中的二十多個詞條,我們今天顯然沒有這么多的時間,我打算從我認為溫尼科特的最重要的術(shù)語開始講起,這個重要的術(shù)語叫做“原初母性貫注”。
“原初母性貫注”是我的譯法,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翻譯的,我是從一開始當我譯《人之天性》這本書的時候就把它譯成“原初母性貫注”?!霸跄感载炞ⅰ笔侵敢粋€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其實它完全不神秘,你們所有做過母親的人,理論上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當你們懷胎懷到七八個月那個時候開始會察覺到腹中嬰兒的運動,也能夠跟孩子進行一些交流,當然不是語言層面的交流。在這個時候呢,他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胎兒了,他在你內(nèi)心已經(jīng)變成了你的孩子,你向其他人開始介紹自己的孩子,比方說跟人正吃飯的時候他踢了你一腳,你就會對有人解釋說:“天哪,他在動,他踢了我一腳?!?/span>
隨著預產(chǎn)期的臨近,同孩子之間的這樣一種情感上的互動和連接變得越來越緊密。這伴隨著這種連接越來越緊密呢,母親進入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狀態(tài),這種特殊的狀態(tài)呢,它有點像精神病的狀態(tài)。為什么說它像精神病的狀態(tài)呢?這個時候母親感覺越來越?jīng)]有了她自己,而且她越來越變得對外界敏感,尤其是外界的一些有危險的那些信號,這個階段的母親呢,如果聽到電視上講某某的孩子生了重病,某某的孩子被撞死了,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會變得非常的驚恐。她會逐漸地感覺到這個世界充滿了對她的孩子不利的因素,這個世界蠻危險的。
如果這些現(xiàn)象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那它有可能是精神癥狀之一,叫做超價觀念,如果這個超價觀念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話,可能會發(fā)展成妄想。所以在這個階段呢,這個母親事實上進入了一種類似于精神病的狀態(tài),之所以說類似精神病,是在這里要強調(diào),她本質(zhì)上是一種無比正常的狀態(tài),甚至對于健康的母嬰連接而言,是一種必不可缺的狀態(tài)。為什么會發(fā)生這個狀態(tài)呢?伴隨著這個孩子的出生的臨近,這個母親越來越多的放棄了自己的自我,她為什么要放棄自己的自我呢?是因為她要與腹中孩子的自我相連接,她要與TA發(fā)生幾乎一致的心理層面的等同性,所以她就像腹中的孩子一樣體會外在世界,所以她會體驗到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威脅性,生命很脆弱,她不得不好好地保護自己。
所以在這個階段呢,這個母親她分分鐘都在感知著這個孩子的感知,她在替TA進行感知,她在為TA進行感知。這個如果發(fā)生在臨床情境的話,我們說這個母親發(fā)生了退行現(xiàn)象,母親自身變成像一個孩子一樣。當這個出生臨近,接下來開始分娩,一直到分娩之后的前幾個月,這種狀態(tài)都會持續(xù)地保留著,母親仍然沒有她自己的自我,她平時所喜歡的東西呢,現(xiàn)在對她而言無足輕重,平時非常看重的東西呢,現(xiàn)在完全不能夠跟她懷抱中這個孩子相比,她滿心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守護著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她都感覺到像對自己在表達著什么,傳遞著什么,她都會對此進行解讀,咦,他又笑了,咦,他是在對我笑嗎?這種把孩子的一舉一動哪怕是睡覺、打呼嚕、放屁、吐奶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跟自己聯(lián)系上,她也蠻像一種精神癥狀的,叫做牽連觀念,這個牽連觀念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也變成了妄想,當然對母親而言發(fā)展成這種牽連觀念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
我不知道在座做母親的有多少位經(jīng)歷過這樣的過程,俗話說一孕傻三年,我覺得這個傻可能就是從“原初母性貫注”開始傻的吧。這對于母親和孩子的關(guān)系而言,以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是一個無比無比重要的階段。它就像一個重要的窗口期一樣,一旦錯過,不會再有機會。
我們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有一些有產(chǎn)后抑郁現(xiàn)象的母親,甚至是產(chǎn)前就已經(jīng)有抑郁的母親,她們是不會發(fā)這種“病”的,當然是這個加引號的病,她們是沒有辦法進入到這種全身心地貫注于嬰兒,以至于幾乎失去了自我這種病態(tài)。她們沒有辦法進入到一種對孩子高度的回應、全神貫注、身心合一的狀態(tài),因為那個時候她們甚至都不能夠跟自己連接,她們也失去了自我,但是失去的這一部分并不是投注到孩子身上。
所以呢,這種“原初母性貫注”這種精神病,它對于生命的開始而言非常的重要。我才把它當成第一個重要的概念來講。
溫尼科特有一個“原初母性貫注”的概念,那我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又提出了一個“原初父性貫注”的概念。母親在什么樣的條件下能夠自然地進入“原初母性貫注”的狀態(tài)呢?為什么會有女性不能夠進入到這種產(chǎn)前或者圍產(chǎn)期精神病的狀態(tài)呢?如果她沒有被很好地支持、很好地保護、很好地陪伴的條件下,她可能就沒有辦法讓自己進入這種很自然的狀態(tài)。所以呢,我才要提出一個“原初父性貫注”的狀態(tài),尤其是對于我們國家而言,很多父親不在場,或者在場跟沒在場一樣,完全不知道體會生產(chǎn)對于女性的危險,生產(chǎn)對于女性的疼痛,生產(chǎn)對于女性的意義。
那如果一個父親沒有辦法全神貫注于他的妻子以及妻子腹中的孩子的話,也是我剛剛所說的“原初父性貫注”,如果沒有“原初父性貫注”的話,可能就會阻礙“原初母性貫注”的發(fā)生。所以我在這里格外要提出這一點。為什么我們國家、我們的文化中會有一個坐月子的習慣呢?這個坐月子其實并不僅僅是生理上的需求,坐月子對于女性而言,她擁有前所未有的權(quán)利,她也擁有前所未有的尊貴,在她的身和心兩方面都被很好地照顧。這樣的照顧呢,充足的保護,穩(wěn)定的支持,其實也是有助于讓這位新生兒的母親能夠穩(wěn)定地處于“原初母性貫注”的狀態(tài)。所以不僅僅是身體的需要,在心理上坐月子這個習慣也適應于母親退行的心理。
這個階段經(jīng)歷之后母親的功能是不是到此結(jié)束了呢?不是,盡管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像是樹形成了它的新材一樣,形成新材之后,如果沒有持續(xù)的營養(yǎng),它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在隨后的階段呢,母親還有兩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功能,第一個功能叫做抱持,第二個功能叫做鏡映。母親并不僅僅是用她的臂膀抱住孩子,她也用她的心、用她的語言抱住孩子,所以哪怕是一個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她只是把孩子機械地放在自己的乳頭那里,而另外一只手在看微信,在這個時候她的心并沒有抱著這個孩子,或者她在微信里跟別人講著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話,她的話語也沒有抱住這個孩子,所以這些情形都不能叫做真正的抱持。真正的抱持包含了身體的層面,包含了語言的層面,也包含了意識的層面。她是在身語意方面都緊緊地穩(wěn)穩(wěn)地抱住自己的孩子。
“原初母性貫注”和這種抱持它們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讓孩子的體驗得到一種連續(xù)性,就像是沒有經(jīng)過分娩這件事情一樣,提供了一個像是在子宮內(nèi)的環(huán)境一樣,所有的體驗都是連續(xù)的。這種連續(xù)的外在的抱持狀態(tài)呢,使得孩子的內(nèi)心也形成一種連續(xù)感,這種連續(xù)感變成了她自身”我存在“這樣一種感覺的基礎(chǔ)。剛剛所說的抱持是從母親的角度單方面的,那如果孩子對于母親有一些表達,這個時候母親就需要鏡映孩子,回應孩子。母親像一面鏡子一樣,映照孩子的情感,映照孩子的需求,映照孩子身心所生起的一切緊張和不舒服的感覺,當然也包括正面的體驗。
這種鏡映也是從身語意三個層面都是鏡映的。當孩子向母親伸出小手,母親就可以伸出自己的指頭撫摸他的小手,這就是一個從身體層面的鏡映。當孩子發(fā)出呀呀、嗚嗚的聲音呢,母親就附和這種呀呀、嗚嗚的聲音,這就是一種語言層面的鏡映。當孩子什么也不說,深情地望著母親,母親也無比深情地望著懷中的孩子,這些就屬于一種意層面的鏡映。所以和剛才的抱持一樣,身、語、意三個層面都需要鏡映孩子發(fā)出的所有信號。如果孩子沒有主動的信號,那么母親就抱持好孩子,如果孩子對母親有任何一種信號的傳遞呢,母親就鏡映孩子。這就是在“原初母性貫注”之后,母親又行使的兩個重要的功能。
在這個階段的呢,母親和孩子還是渾然一體的,在外人看來孩子總是跟母親在一起,母親也總是跟孩子在一起,他們兩個像是一個聯(lián)合體一樣,沒有一個孤立的孩子,也沒有一個孤立的母親。
比方說這個階段的女性她們可能就會在微信上把自己的孩子的頭像放在那里,或者把自己抱著孩子的相片作為微信的頭像,而她們的名字又變成了寶媽或者是誰誰媽。
大家有沒有留意過這種現(xiàn)象,我今天沒有去看群的成員,我估計在群的成員里應該就有,某某媽,某某媽,某某媽。但是比較不常見的是某個新生兒的父親把自己的微信改成“某某爸”哦。如果前邊兩個階段“原初母性貫注”的階段和理想的母親這個階段都順利發(fā)生的話,接下來進入到一個相對不是那么連成一體的階段,這個時候的母親不再是理想的母親,她變成了或者應該變成一個足夠好的母親。什么叫做足夠好的母親呢?也就是好到一定程度就夠了,不需要完美,不需要100%的抱持,也不需要鏡映回應孩子發(fā)出的所有信息。
在這個階段呢,母親通常可能又開始自己的工作,這個孩子就會經(jīng)歷與母親的一些分離,母親不再像是前幾個月一樣,總是跟TA在一起,白天晚上都在一起。這個時候呢,這個孩子TA可能會使用一些東西,比方說玩具熊,比方說小毛毯,比方說某一個特定的玩具,或者甚至是母親的內(nèi)衣,這些可能在母親不在的時候,這個孩子就會抱著這些東西睡覺。這些東西呢,它們不是母親,但是它們具有同母親類似的特征,柔軟的、溫暖的、輕柔的,它具有這樣的一些特征,因為這樣的特征呢,所以這個孩子就把這些東西當作是母親,作為母親不在的時候的替代物,我們把這些東西叫做過渡性客體。
重要的是過渡性客體使孩子感覺是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而不是由父母強加提供的,比方說我要上班了,我給你買只玩具熊,它就當作你的過渡性客體,陪你睡覺好了,不是強加的,是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的,孩子把它當作是自己母親不在時候的替代物。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孩子的一種撫慰的需求。我自己的孩子,他一直對于那些毛絨絨的玩具不是特別感興趣,他自己的一個過渡性客體是我們很早在他出生之后就買的一個玩具,這個玩具上有蠻多鍵盤,按一下就會有唐詩,有音樂,還有一些動物的叫聲,一些簡短的故事,我們的孩子是比較喜歡使用這個陪他睡覺的。當他自己會使用其中的鍵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他逐漸鎖定了其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寶寶不怕》。大概的內(nèi)容是刮風了、下雨了,寶寶感覺到非常的害怕,他跑到爸爸媽媽那里,然后媽媽聽了聽之后呢,說是雨在唱歌,爸爸聽了之后呢,是雷電在拍手,經(jīng)過這一番解釋之后呢,寶寶就不怕了。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他對這個特別的感興趣,經(jīng)常要在焦慮的時候去聽聽這個故事。而這個是我們一開始完全沒有想到的,因為我們也要按照常規(guī)給他準備了一只熊,這個熊還是我的老師從美國買來,到中國來帶給我的,但是這個熊呢,我們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它是東莞生產(chǎn)的,離我現(xiàn)在住的地方只有20多公里。
過渡性客體它代表了一系列的東西,一系列的既屬于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又屬于外在世界,它既是一個外在的物體,可是它在孩子內(nèi)心里能夠被它賦予心理的意義,所以才有這樣一個名字叫做過渡性。孩子使用過渡性客體這個階段也被稱為過渡性現(xiàn)象,在這個時候,這個世界在孩子的心里,它還不是一個完全客觀存在的,它被賦予孩子的意義,孩子會覺得他對這個世界是有參與、有創(chuàng)造、有發(fā)現(xiàn)的,這是他創(chuàng)造性的或者說能夠游戲的一個很重要的源泉。同時呢,也是孩子能夠逐漸地使用象征的能力,抽象的能力的一個源頭。成年之后的很多東西,本質(zhì)上都屬于過渡性客體,比方說我本人幾乎沒有哪天不讀書的。無論是在機場、在高鐵上、在去某地講課的路上,或者甚至治療的間隙,我都會翻上兩頁書,它對我而言也像是保持了一種連續(xù)性,所以它對我而言也是過渡性客體。
剛剛所說的這一系列都是一個正?,F(xiàn)象,如果一個母親她不能夠很好地抱持或者鏡映自己的孩子,相反她在身、語、意三個層面疏離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對孩子的這些表達或者要求都不能夠給予準確的回應,相反呢,她會以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好惡或者自己的情緒來回應孩子,這種情況叫做”侵入“?!霸跄感载炞ⅰ焙汀鼻秩搿斑@兩個詞都是我首先把它譯成相對應的漢語的。比方說一個孩子他事實上是想要跟媽媽離得近一點,想要被媽媽回應,所以他會哭,在這個時候母親就把他抱起來使勁搖一搖,看看能不能把他搖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能搖睡之后只好把他又放回去,放回去之后這個小孩孩子哭,母親就覺得他肯定是餓了,于是沖了一大瓶奶放到他嘴里,這個時候小孩還是哭,這個時候母親又想這個小孩是不是冷了,要不要把他裹得更緊一點,于是取了一床毛毯把孩子蓋住了,這個孩子哭得更厲害了,這個母親又在想,是不是孩子尿了,該換尿片了?所以七手八腳地又把孩子的毛毯拿開,把孩子的衣服解開,退下尿片,卻發(fā)現(xiàn)里面什么也沒有。
剛剛這一系列行為呢其實就叫做”侵入“,由于她并不是設(shè)身處地地沉浸在這個孩子的感受里,按照孩子的需求進行回應,而是在焦慮對未知的恐懼的情況下推著母親這樣做。如果持續(xù)地這樣做,最終孩子肯定會投降,為什么會投降呢?他需要依賴母親生存,他不得不投降,所以他對于母親這些行為就會有一種病理性的依從,投降了。
當這種病理性的依從反復地發(fā)生的時候,在這個孩子的內(nèi)在世界就會制造出一種疏離感,他就會形成一部分人格結(jié)構(gòu)用來回應外界的侵入,這一部分人格結(jié)構(gòu)叫做假自體。如果一個人發(fā)展出非常多的虛假自體,這個人他或許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外界,他可以工作得也不錯,特別成功,看起來非常得意的樣子,可是呢,由于這些都是對于外界回應形成的虛假性的結(jié)構(gòu),這個人的內(nèi)心可能就會感覺到疏離、空虛、不真實,感覺沒有意義,他會在什么都成功之后,可能會陷入抑郁。這樣的人呢,他指不定哪天就找到我們來了。
他們可能也沒有特別像樣的癥狀,可能有一些很微小的癥狀,比方說睡不著,有時候會有一些沒有原因的焦慮,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感覺到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活著,他不能很好地參與這個世界,尤其是發(fā)展親密的關(guān)系,親密的坦誠的真實的關(guān)系,在所有與人發(fā)展的關(guān)系里他都擔心對方某一天就會控制他、操控他,而他不得不又要虛假地回應。而且這樣的人通常也比較刻板,當然他可能有一些比較正面的特質(zhì),比如非常的嚴謹,非常的講原則,做事情非常的有條理,可是呢,他們也缺少那些過渡的能力,缺少那些游戲的能力。
游戲在溫尼科特看起來非常非常的重要,它比學習重要得多,一個孩子如果一開始沒有玩好,以后他可能就不會玩了,他可能也會隨大流地玩一點搓麻將之類的,但是他沒有辦法從中得到那種創(chuàng)造感。
我剛剛講的這些呢,它既是對母親、父親們講的,同時也是對臨床工作者講的,如果父母們做得蠻好的話呢,我們臨床工作者可能就沒有什么飯吃了,所以呢,天晴的時候呢,我就賣運動鞋,下雨的時候呢,我就賣膠鞋。
盡管是這樣,今天講這個話題,我還是蠻有顧慮的,因為什么呢?我的老師告訴我,你不要輕易地講溫尼科特,為什么不要輕易地講溫尼科特呢?因為據(jù)他觀察,只要講溫尼科特就容易使聽眾感覺到內(nèi)疚,尤其是做媽媽的,她們會覺得相比較溫尼科特所講的正常的發(fā)展,自己做得太不足了。
既然那么多的母親都感覺到內(nèi)疚,所以在這里感覺到內(nèi)疚也沒有什么不正常了,就我自己而言,我也經(jīng)常感覺到內(nèi)疚。即使是內(nèi)疚,它也有建設(shè)性的、發(fā)展性的,也有病理性的,所以有時候可能適度的內(nèi)疚可能會讓我們更加愿意敞開自己,更加愿意學一些新的東西,然后更好地履行我們自己做父母的職責。
按理來說一個打賞的課應該使所有的聽眾都感覺到很興奮、很開心,感覺到每個人都很有價值,這樣的話大家愿意掏錢,可是我覺得如果那樣的話,豈不是我也在發(fā)展假自體?所以我覺得無論怎樣,我要把我該講的講了,就像當年溫尼科特在BBC對于英國的普通聽眾那樣。
我們已經(jīng)講了原初母性貫注、抱持、鏡映、過渡性客體、侵入、假自體、游戲六個溫尼科特核心的概念,接下來呢,我們進入問答環(huán)節(jié),大家有問題的話可以問,然后我會在接下來的15分鐘之內(nèi)給大家作答。
▼
如何判斷產(chǎn)后抑郁?
我收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判斷產(chǎn)后抑郁,產(chǎn)后抑郁是涉及到精神科診斷的過程,通常而言它是由精神科醫(yī)生來做出診斷,當然也會有一些量表,這些量表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找得到,根據(jù)量表可以自評,看看是不是分值高到一定程度,如果有懷疑的話,就可以請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我在這里著重要指出的是,女性在生產(chǎn)過后情緒都會經(jīng)歷比較大的起伏,這個起伏本身是正常的,并不一定都與產(chǎn)后抑郁相關(guān),可能甚至只是“原初母性貫注”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大家也不必要草木皆兵。
老師能否把六個核心概念打出來,有的比較了解,有的第一次聽說。
好的,好的,沒問題,那幾個核心概念對于干我們這一行的而言可能比較熟悉,對于對這一行比較不太了解的人,的確是不知道哪幾個字,我現(xiàn)在把它打出來,稍等片刻。
原初母性貫注、抱持、鏡映、過渡性客體、侵入、假自體、游戲。就是剛剛這六個概念。
老師,“原初母性貫注”大概持續(xù)多久?您剛剛說6個月嗎?
通常而言“原初母性貫注”這種精神病狀態(tài)會在產(chǎn)后大約兩到三個月之后就慢慢緩解了。
說到侵入,感覺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因為母親很難完全獲知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是這樣嗎?
你說得沒錯,侵入的確是一個完全沒有辦法避免的過程,因為我們都不是完人,我們都不像觀世音菩薩或者綠度母這么完善的神。我們都是人,有些時候我們并不能做到完美,我們會有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意愿,不可避免地以這樣的東西回應孩子。但是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對此保持覺察,我們可以覺察之后不斷地校正,這樣的話,孩子能夠體驗感覺到我們不斷地修改,不斷地校正,這樣一個過程本身也是修復性的。
什么時候做理想媽媽,什么時候做足夠好的媽媽?
什么時候做理想媽媽,什么時候就可以過渡到足夠好的媽媽,盡管有一個時間,但是這個時間表并不是說一個普遍性的,所以有時候只要你能夠遵從自己的直覺和敏感,這個階段就可以自然過渡過去,并不是說我查到書上說斷奶應該16個月,所以16個月最后那一天0點開始斷奶,我覺得不要這樣學得太僵化。重點的還是母親的態(tài)度,母親是不是對自己的經(jīng)驗敞開呢?母親是不是愿意從經(jīng)驗中學習呢?
這里所說的游戲具體是怎樣的含義?
這里所說的游戲不是指具體的玩橡皮泥玩什么的,它是指一種態(tài)度,一種能夠使用象征,同他人互動,使用象征來滿足自己的能力。
曾經(jīng)我一直覺得當初我是以孩子的想法而想,我與她合二為一,今天一聽課,我就不知道是灌注還是無自我?
“原初母性貫注”和母親在孩子成年之后完全沒有自己的自我,撲到孩子身上,同孩子黏在一起,肯定不是同一種狀態(tài)。所以才說“原初母性貫注”有一個窗口期,如果在那個時候沒做好,不是說你后來拿10年時間放棄自己的自我完全黏在孩子身上,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分離的時候,母親卻不能做到分離,這時候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假自體的障礙。
面對母嬰階段未得到很好照顧的成年人,在臨床上如何來處理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同自己的母親的關(guān)系,我們被照料,沒有一個是完美的,有些不完美也就不完美了,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接納這些不完美,并且努力做到真實,因為真實的力量遠大于完美的力量,這是我的第一任分析師講的,我在上一次微課程講過,我今天再說一遍,分享給各位。
孩子不會說話,當他哭的時候母親確實只能嘗試各種方法(喂奶、換尿布等)讓孩子停止哭泣,如果這樣是侵入的話,那孩子哭泣時母親該怎么做呢?
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迅速停止哭泣,為什么要停止哭泣呢?哭泣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母親在這個時候需要去體會、去體驗孩子在哭聲中傳遞的信息,而不是盡可能地讓他及早地閉嘴,母親需要克服她不知道帶來的這種焦慮,或許當她能夠靜靜地呆一下,她就能夠聽懂孩子傳遞的信息了,你要相信每一個母親她本身都具有這種能力哦。
對于假自體怎么治療?
對于假自體怎么治療?這個事說來的確是話長了,假自體障礙治療的時間是以年計算的,從不太恰當?shù)谋扔鞯脑?,跟重新養(yǎng)一遍沒有區(qū)別,所以也蠻復雜的哦。
在現(xiàn)代社會,會有婆婆來共同照顧孩子,有時,孩子對老人的依戀超過母親,這種狀況會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對母親又會怎么影響?
現(xiàn)代社會,也包括古代社會,婆婆來照顧孩子,這個沒有問題,但重要的是無論誰來幫忙,他們必須或者始終要處于幫忙者的位置,首要客體理想情況下必須是母親,因為什么呢?只有母親能夠在孩子的一開始是以“原初母性貫注”的狀態(tài)跟孩子接觸的,這一點即使是自己的母親也無法做到,因為這一點是心理和生理雙重的。所以重要的是母親可以從很多的渠道獲得幫助,尤其是從父親,父親有一個“原初父性貫注”,但重要的是她需要明白她是最重要的那個人。她在今天省的每一分工夫,在未來一不小心可能需要用十分的工夫來補償哦,甚至也不見得是補償?shù)昧恕?/span>
總體而言,溫尼科特是一個積極的、樂觀的人,溫尼科特認為無論怎樣,我們的生活是值得一過的。不論發(fā)生什么樣的創(chuàng)傷,都是可以修復的。我本人也持有同樣的見解。如果修復不能夠發(fā)生的話,我為什么要做這一行呢?不論發(fā)生什么,我們都能夠從中學習。我們從真實中學習,我們從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愿望、真實的需求。我們從這些所有的真實中學習,哪怕是我們真實所犯下的過錯。
剛剛那個問題,當孩子哭得不可理解的時候,重要的是不是讓他趕緊閉嘴,重要的是母親要能夠去聽,我們從來文化中要求孩子要聽話,其實父母更需要聽話,父母需要聽孩子的表達,當然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很多時候他的哭聲就是在表達,我們需要去聽。一個很有經(jīng)驗的母親能夠辨別不同的哭聲所代表的意義哦。你要相信作為母親,你本身是已經(jīng)具有這樣的上帝所給予的天分,只是你還不夠信任它,或者是你還沒有發(fā)現(xiàn)它,或者是你使用得還不夠熟悉。你可能會體驗到遺憾,體驗到羞愧,體驗到內(nèi)疚,甚至體驗到失望乃至絕望,但是無論如何,請你要堅信自己本身具有這樣的能力。重要的是你需要在你內(nèi)心里發(fā)現(xiàn)它、熟悉它,開始學習使用它。
看到大家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我相信大家都是從內(nèi)心里真實的想要弄個明白的,可是呢,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在自身的生活當中去在自己的體驗里去尋找答案,請大家?guī)е约旱膯栴}走回自己的生活里。
今天時間關(guān)系,我本人的回應階段也該告一段落了,很高興今天我跟據(jù)說是2500個人,將近2500個人去分享這些,我想這是一個蠻好的緣起,你們可能從此之后跟心理學再也沒有關(guān)系了,但是我想這次埋了一顆種子進去。
在最后懇請大家,尤其是0-3歲孩子的父母,你們?nèi)ヌ钜幌挛液臀业难芯繄F隊所開發(fā)的那個問卷,我們進行這個研究呢,不是為了要發(fā)多好的論文,而是我們真的想好好地摸一摸底,我們不能以西方的數(shù)據(jù)來代替我們中國的現(xiàn)實,我們想摸一摸底,能夠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也更好地指導育兒的工作,謝謝各位的參與。
一個有點兒溫柔的心理學公眾號
我們在這里守護你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