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才女里,前秦詩人蘇蕙獨一無二。其念夫君而作之《璇璣圖》,猶如詩歌版的數(shù)獨。反讀、橫讀、斜讀、交互讀、退一字讀、疊一字讀,皆成詩詞?!惰^圖》共計841字,可得3800余首詩詞,構思奇巧,千多年來被贊頌無數(shù),亦成歷代畫家所喜愛的創(chuàng)作題材。12月9日,香港邦瀚斯“中國書畫”拍賣會將上拍明代畫家仇英(約1494-1552)所畫之一卷《蘇蕙小像》,包含陸師道(1617-1574)所錄《璇璣圖》。
圖說:仇英所畫《蘇蕙小像》(左)和陸師道所錄《璇璣圖》(右)
蘇蕙,字若蘭,自幼容貌秀麗、聰穎過人,她的愛情傳說一波三折。據(jù)傳,蘇蕙與夫君竇滔恩愛非常。當時竇濤被委任為秦州刺史,因忤旨而被發(fā)配敦煌。而竇滔另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姬妾,名趙陽臺,頗得寵愛,使蘇蕙嫉妒。于是夫妻反目,蘇蕙拒與竇濤同赴敦煌,并斷絕書信往來。之后,蘇蕙悔恨自傷,日思夜念夫君,每天寫詩抒情,年復一年,竟寫成7900多首。為表達堅貞摯愛與分離后的悲痛,她用五彩絲線織成詩文,長寬八寸,即《璇璣圖》。竇滔感于蘇蕙深情,與她重修舊好。
《璇璣圖》最右側直行開始,可發(fā)現(xiàn)右上角外圍順時針讀為“仁智懷德圣虞唐,真妙顯華重榮章,臣賢惟圣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而原詩若以逆時針方向讀,則變?yōu)椤皞麘K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藏摧悲聲發(fā)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后人也有通過顏色區(qū)塊劃分來解讀的,因而又有七色讀法、井欄讀法等。
此次上拍的《蘇蕙璇璣圖》,由仇英繪上蘇蕙小像,以細筆白描勾勒,不著一色,煙鬢淡雅,意韻天然。畫中人長身玉立,娥眉淡掃,寬袍廣袖上飾以精美云紋團花,衣袂飄飄,素手纖纖,一箋在握,活脫脫的才女形象。后面的一幅,則由陸師道以蠅頭小楷于烏絲欄五色箋上手錄《璇璣圖》回文詩,并署年“嘉靖十四年清和既望”(1535年),彭年同紙題跋署年“嘉靖乙未”(1535年),其后無錫大收藏家華夏署年丙申(1536年),謝時臣署年嘉靖丙申(1536年)。推知仇英所繪亦應成于相若時期,當時他應在40歲上下,創(chuàng)作亦進入鼎盛時期。
圖說:《蘇蕙小像》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傳世作品包括現(xiàn)藏臺北故宮名件《仙山樓閣圖》與上海博物館藏《沙汀鴛鴦圖》及《摹倪瓚肖像圖》。仇英以《蘇蕙璇璣圖》為題,繪織錦、寄錦、宴樂、相迎四段,尚有設色數(shù)本,藏于臺北故宮及日本宮內廳,而純以白描繪蘇蕙像,且具畫家吳門同道師友配“璇璣圖”詩并加諸題跋者,則以本卷為僅見。(新民晚報記者樂夢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