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先從春秋戰(zhàn)國的一個小故事說起,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崔抒弒君,估計很多人都聽過。
這事發(fā)生在公元前548年,齊國大夫崔杼,這是宰相一級的干部,位高權重。在春秋時代是分封制,天子底下是諸侯王,諸侯王下面是士大夫,士大夫手下也都又自己的班底,幕僚。幫出人出謀劃策,崔抒手下有一家臣叫,東郭偃。
東郭偃有一個姐姐東郭姜,是齊國另一個士大夫的棠公的妻子。你看,姐夫死了,小舅子要去奔喪。這個崔抒和棠公同為齊國士大夫,同朝為官,同事死了,自然得去表示表示吧。
這主臣二人,東郭偃為崔武子駕車去吊唁。結果在葬禮上戲劇的橋段就出現(xiàn)了,崔抒看上了棠公的妻子,東郭姜。這棠姜太美了,窈窕身材,肌理細膩骨肉勻,容貌傾國傾城,眼睛神色,攝人魂魄。
這崔抒的魂都要被勾走了,回來之后就的了相思病,飯也不香了,夢也不甜了。
你想這棠姜(棠公的妻子,東郭姜),得有多漂亮。老公死了,她披麻戴孝的痛哭哀嚎,這種狀態(tài),還能把崔抒這樣的士大夫給迷住,簡直就是仙女下凡。凡間不配擁有,家里有如此漂亮老婆,她老公死也不是沒有理由。
崔抒光想也不管事,要的美人歸,你得行動啊。他就找到自己家臣東郭偃,表明自己的想法。你看我們倆都這么熟了,我想我們關系能不能再進一步,親上加親啊。東郭偃,一臉懵逼,自己心里,琢磨難不成你要給我拜把子! 有話你直說啊。
崔抒說,你看我做你姐夫怎么樣,這樣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東郭偃一口水差點沒噴出來,心想這TM是人干的事,那邊姐夫剛死,你這個狗日的就想入洞房了,虧你說的出口。
但是沒辦法啊,崔抒位高權重,姐姐一直單著也不是事啊。所以就把姐姐再嫁,送到了崔抒府上。
從此崔抒的生活充滿了陽光,生活燦爛,家有美妻,生活如意。棠姜嫁過來的時候,還帶了一個兒子,崔抒也毫不在意,一起養(yǎng)著。
可是好景不長,一天晚上,齊莊公又來崔杼家喝酒,就在大家喝得微醺的時候,崔杼把老婆棠姜叫出來給齊莊公認識。誰知齊莊公見了棠姜一面,就被弄得神魂顛倒,寢食無味了。真懷疑這女的是妖精變的,這又迷倒一個,古代的四大美人和她放一塊都得被比下去。
從此之后這齊莊公對崔抒可好了,隔三差五的來崔抒家里喝酒,真的應了那句話,就沖你老婆這個人,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一來二去齊莊公和棠姜就勾搭上了,經常到崔家去私通。
所以你說這齊莊公是個什么德行,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自己大臣的老婆也不放過。這還不算,還有更過分的,他和棠姜在在崔抒家開房,居然還能把崔抒的帽子拿走,然后賜別人。
他身邊的仆人就說,你不能這么干,一邊霸占別人媳婦,還把人老公帽子搶來賞賜給別人。這不是赤裸裸的羞辱么,會遭報應的。
齊莊公不管,還在那里耍小聰明,給仆人杠:難道天下只有崔抒一人有這樣的帽子么,其他人就不能有同款?
仆人一看,反正也勸不住,你愛作死就做去吧,也不勸了。
崔杼發(fā)現(xiàn)這事后,怒氣沖沖地去盤問棠姜,棠姜竟爽快地承認了。崔杼也不是個慫人,暗暗發(fā)誓,我一定要弄死你這個王八蛋,國王也得死。
不久終于機會來了,晉國動亂,齊莊公發(fā)現(xiàn)機會來了,就派兵攻打晉國,乘機撈點好處。
晉國當時是一個超級大國,崔杼這時候就盤算,我要是宰了齊莊公,晉國肯定支持我啊,我在齊國不就穩(wěn)了么。相當于今天美國扶持了一個他國的親美人物掌權了。
后來這事也沒搞成,崔抒就整天在家窩火生氣,琢磨怎么報仇雪恨。在此期間齊莊公的不知道為什么什么事,鞭打了自己的仆人賈舉。
崔抒聽說之后高興壞了,馬上花錢收買了賈舉,兩人私下約定找機會殺掉齊莊公。
夏季,五月,莒國由于且于這次戰(zhàn)役的緣故,莒子到齊國朝見,十六號齊莊公國宴接待外使。通知崔抒:你作為國之重臣,你得來作陪接待啊。
崔抒說,不好意思,我病了請假,不能辦公,不去。
17號,齊莊公就坐不住了,大臣病了我得去看看崔抒,實際就是為了跑去和崔抒妻子私通。沒等齊莊公出發(fā),他的仆人賈舉,偷偷的把消息傳到崔抒那里。崔抒這邊從容布置,一千甲兵做好埋伏。他又威脅棠姜:“今天咱要替天行道,宰了那個無道昏君,你如果聽我的安排,我就不宣揚你的那些丑事,否則,第一個殺了你們母子!”棠姜只好答應。這齊莊公真的是被自己作死的,到了崔抒家里之后,不是先去看生病的崔抒,而是站在大堂,拍著柱子唱歌。給棠姜發(fā)暗號,很快棠姜就花枝招展的把齊莊公引入了堂內。
侍人賈舉禁止莊公的隨從入內,自己走進去,關上大門。甲士們一哄而起,齊莊公被登上高臺說你們不能殺我,我是國王,眾人不信;然后要求召見崔抒,家臣都說:“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厲害。他不能聽取您的命令。這里靠近君王的宮室,陪臣巡夜搜捕“抓淫賊”,此外不管有其他命令?!饼R莊公跳墻,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墻內,于是就被殺死了他。
你看,這是一個很狗血的故事,但是之后發(fā)生的事,讓人深思。
齊國大夫晏子立在崔抒的門外邊,崔抒的手下人說:“您也要為君王而死嗎?”晏子說:“他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為什么要為他而死?”
手下人說:“你要逃跑嗎?”晏子說:“我有沒犯罪為什么要跑?”手下人又說:“回去嗎?”晏子說:“國君死了,回到哪兒去?我應當為百姓主持國政。
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是為了他的俸祿嗎?不然,而是應當保護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我就是為國而亡,君主為國家而逃亡,那么我也就是跟他而逃亡。
如果君主為自己而死,其他人為什么要為他而死,或隨他逃亡的呢?
而且崔抒立了君主又把他殺掉,我哪能為他而死?哪里能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開了大門,把晏子放進去,頭枕著齊莊公尸體的大腿哭,起來,依禮數(shù)跳躍三次以表哀悼以后才出去。有人對崔抒說:“一定要殺了他!”崔抒說:“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p>
這段對話其實非常重要,這符合中國先秦文化的特點,和后來的儒家不一樣。先秦的士大夫的忠于國家這個大組織,而不是君王個人。君王怎么死和士大夫沒關系,我們考慮的是國家安危,百姓福祉。君王死了,再立一個就是了。 所以春秋戰(zhàn)國時代,帝王是誰并不重要,很多權利都掌握在士大夫手上。諸侯王也不操心周天子是天子誰來坐,士大夫也不會為了那個諸侯王一同赴死,只有屈原是一個例外。
你看《資治通鑒》第一篇,趙魏韓三家分晉,廢晉靜公,地盤說分也就分了。有人曾經講一個簡單的說法,儒家是對人不對事,法家是對事不對人。 從晏子的聊天內容你看,先秦文化更趨向于,對事不對人。你說不對吧,剛才他還說了,君王為國而死,我也為國捐軀。這不是還是認人的嗎? 你這么理解其實不全面,這段話的真實含義是,如果國家亡了,我為保護國而死,君王是不是為國而死,我管不住。他為國盡忠,我敬佩他,他逃跑了,那是他的事。
你想想是不是這個理,我是國家一員,我為國家負責,我們組成了這個國家。齊莊公死后,齊國又立了齊景公,大家繼續(xù)上班,士大夫沒什么變化。每個人為國家負責,自己職位負責,不是為某個具體的人負責。
你看后來的故事,按照齊國法律,宮廷中所有發(fā)生的大事都會有史官據(jù)實記載。崔杼成功解決了奸夫殺了國王,但他大權在握這件事情史官會怎么寫呢? 他叫來史官和顏悅色地說:“你就這樣寫,齊莊公因病去世?!笔饭僬f已經寫好了,“夏五月,崔杼弒君”。
崔杼堅持讓改寫死于疾病,史官不改,便把史官殺了。再換了個史官,還是一樣,就又殺了。無奈,又換了一個史官,還是一樣堅持,崔杼無奈,揮揮手,放他回去,于是歷史上就只留下了七個字:“夏五月,崔杼弒君?!?/span>
完整的崔杼弒君的故事終于講完了,我們要說什么呢? 很多人以為所謂的法制就是法律健全,條例清楚,法制就實現(xiàn)了。
那你想的就太簡單了,想建立規(guī)矩,是每個人的都要對國家負責,對法律負責,對自己工作,職責負責。 實現(xiàn)法治的過程中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每個人可以問問自己,你們準備好了么? 老板提無力要求,你不同意就滾蛋。 班里有人干壞事,你舉報了,所有人孤立你。 諸如此類的事情多的數(shù)不清,有幾人英勇愿意為樹立規(guī)矩,不怕給自己添麻煩。
你覺得有多少人準備好,有多少人會這么干,大多數(shù)人會形成一致。
前幾天一個保潔公司,一個領導在那里耀武嚴威,對著辛苦工作的清潔工發(fā)飆。一會要扣錢,一會要開除。誰都知道他是錯的,可是誰能約束他呢,誰能說他不對呢。
現(xiàn)實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儒家思想走遠了嘛,它從來沒有離開過。儒家把皇權推到天上,所有人都變成了奴才跪在地上,包括儒家門生弟子。
真正要做到讓所有人都講法治,并不是一件容易快速的事,這事急不來。只有當所有人都遵守規(guī)矩,敢于對規(guī)矩負責,對規(guī)矩負責的人有制度保護。 不再恐懼,畏懼強權,畏懼利益,抵擋住誘惑的時候,這是自然就成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