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團的“討伐”,大家提到的都是,商家提成太高,騎手被壓榨太狠,等等。然而,這些都是存于表面的問題,真正的根本就是外賣平臺培養(yǎng)了一個畸形的外賣市場。
我們回到外賣服務(wù)這個件事情本身,外賣明明是一項增值服務(wù),顧客應(yīng)該是需要付出額外的費用才能享受的足不出戶的服務(wù),但是,又為何通過各種優(yōu)惠滿減算下來,只需十幾二十幾就能點一份和堂食差不多的外賣呢?
商家降本
那些月售4000+,5000+的店鋪往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你不做騎手根本就找不到店鋪的位置,他們往往都租在各種犄角旮旯只為節(jié)約店鋪的租金,而一旦你做了騎手你就再也不會點他們家的外賣了,因為這些只做外賣的店鋪其環(huán)境往往臟亂差,基本沒有什么衛(wèi)生可言,而且基本都用的料理包,只需微波爐“?!币幌戮湍艹霾停@樣就是節(jié)約的人力成本,僅憑兩三個就能做出日均200/300單的餐食。
騎手增效
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明明騎手已經(jīng)取餐了而且人就在你附近,卻沒有給你送來,而是跑去別的地方了,那是因為,騎手手上都會同時送好個單子,即便是剛剛?cè)胄械男率肿钌僖彩峭瑫r送兩單,因為沒有只接一單的選項。于此同時,隨著就業(yè)形式的變化,從事外賣或者兼職外賣的人愈來愈多,已經(jīng)形成了跑單的多余點單的情況了,至少在筆者所在的地方,除了刮風(fēng)下雨、烈日當(dāng)頭這類令人不愿出門的情況,在商圈等單的騎手都快成一道風(fēng)景線了。
而這種騎手供大于求的情況使得美團和餓了么,更有底氣進一步降低配送費了。比方美團的“拼好飯”配送單價直接給干到了2.7了。
廉價外賣
這一切的手段,最終培養(yǎng)了一個廉價外賣市場,對于商家來說,他們不在美團平臺做活動,那就是沒有流量。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那就只能竭盡能力降低成本。因為對于點外賣的人來說,你看不到平臺背后商家的模樣,只能看到那些光鮮亮麗的圖片,于是乎,誰家便宜,你就點誰家的。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在每個城市,都能找到一片專做外賣的“商圈”,而這些地方不刻意去找,是你永遠(yuǎn)都找不到的位置。
廉價的配送費
經(jīng)過多年的市場培育,有誰覺得肯德基、麥當(dāng)勞自配送的9塊配送費是不貴的?而美團上各種配送減免是不是讓大家覺得點一餐外賣兩三塊的配送費就頂天了,多了就貴了?殊不知,騎手的配送費,商家也要出一部分,筆者遇到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單5公里的外賣,商家出的配送費是8.5,顧客出的配送費是3.9,這么看騎手到手的配送費應(yīng)該是12.4,但是其實這一單給騎手的配送費是8.3,是的,僅僅商家出的配送費就已經(jīng)覆蓋騎手的成本了還余了2毛錢,而顧客的配送費則全進了美團的口袋。
且不說,這單外賣的配送費分配問題,就單單給顧客的感覺,5公里,3塊9,一公里一塊錢都不到,這就是美團在培育一個廉價的配送市場,而這種廉價是通過騎手同時接多單,各種闖紅燈,逆行,超速換來的。而這種戰(zhàn)略的后果就是配送費漲不起了,一旦漲價,就會降低營業(yè)額,而這是資本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點外賣的人不愿意看到的。
矛盾
作為點單的,希望越劃算越便宜越好,但是這些便宜劃算都是那些你看不見的代價換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外賣員的配送風(fēng)險問題”等等。
外賣員和商家自然是想掙的越多越好,配送費高一點,平臺傭金低一點。
至于平臺是想傭金越多越好,外賣員的扣費越多越好。
然而,這四方中,話語權(quán)最大的就是外賣平臺,除了美團就是餓了么,顧客、商家、騎手都沒得選,而這兩家在“不做人”方面也是不分伯仲。
美團年年都在喊虧損,商戶也喊被吸血,騎手也說被壓榨,那么錢呢?錢去哪里了?也許這個問題只有身價200億美元的王興知道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