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數(shù)
我只愛有你的那一個
你不來
江山有多美都是浪費(fèi)
大衛(wèi)《蕩漾》
這是大衛(wèi)工作室第 14 次與你細(xì)讀會著迷
海明威最有名的小說是《老人與海》,他還有一個長篇《喪鐘為誰而鳴》,印象深刻。這是我青春期看得相當(dāng)認(rèn)真的一本小說,你知道,對于一個喜歡把句子分行的人來說,對小說有天生的畏懼與膽怯,不怕你笑話,我一直對小說心存畏懼,總覺得和詩相比,看那么多文字是浪費(fèi)時間。海明威之《喪鐘為誰而鳴》,書名就來自于英國詩人約翰·堂恩的一首詩,每當(dāng)社會上有什么風(fēng)吹草動的,大家都會把這詩拿出來曬一下——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因?yàn)槲沂侨祟惾后w中密不可分的一員,
所以沒必要詢問葬禮上的鐘聲是為誰敲響,
它正在為你哀悼。
整個世界,都是一個鏈條,那些想明哲保身的人,不知對這首詩有何感想?沒有一朵雪花對雪崩負(fù)責(zé),但每一朵雪花都參與了雪崩,雪崩之后,每一朵雪花都作鳥獸散,每一朵雪花都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所謂“平庸的惡”是也。
與這一首可以互讀的,是一個叫馬丁的德國牧師懺悔之語:“起初他們追殺共產(chǎn)主義者,我不是共產(chǎn)主義者,我不說話;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后來他們追殺工會會員,我不是工會會員,我不說話;此后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說話;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span>
這段話現(xiàn)已刻在美國波士頓猶太大屠殺紀(jì)念碑上,此種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看客心理,造成了一起又一起惡,甚至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zāi)難。施暴者也正是利用了這種心理,才作惡多端的。
接合馬丁牧師的懺悔,回頭再看約翰·堂恩的詩,就有更深的寓意了?!?strong>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這絕不是中文意義的兔死狐悲,而是寓意著所有人都是一個命運(yùn)共同體。
約翰·堂恩(1572—1631)本人也挺有意思,此公被譽(yù)為英國玄學(xué)詩的鼻祖。早年生活狂放不羈,用現(xiàn)在的話說,挺爛的,但,晚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英國國教,任圣保羅大教堂教長。此公早期以寫艷詩著稱,晚期則專寫宗教詩?!秵淑姙檎l而鳴》就是他影響最大的一首。
喪鐘為誰而鳴
約翰·堂恩(英國)
沒有人是孤島,
沒有人能獨(dú)善其身,
每個人都是歐洲大陸的一部分,
屬于這片土地。
無論是莊園,還是海角,
無論它屬于你的朋友,
還是屬于你,
只要被海水沖走一小塊泥土,
歐洲就會變小。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
因?yàn)槲沂侨祟惾后w中密不可分的一員,
所以沒必要詢問葬禮上的鐘聲是為誰敲響,
它正在為你哀悼。
(何有余 譯)
For Whom the BellTolls
by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ner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were.
Each man's deathdiminishes me,
For I am involved inmankind.
Therefore, send not toknow
For whom the belltolls,
It tolls for thee.
覺得不錯,就轉(zhuǎn)給好朋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