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工作實踐出發(fā),分析了To B產品在自媒體體系搭建中的不足之處,并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自媒體作為推廣的必備渠道之一,有很多為人稱道的案例和品牌,我們發(fā)現了一個現象,能夠傳播面廣,引起用戶共鳴的,都是圍繞人性展開的,無一例外,例如杜蕾斯、江小白、百雀羚等等To C的品牌。
與之相反的是,To B端的自媒體人員感慨做的非常吃力,總有一種尷尬的感覺,自媒體人員不停的說我的產品真的很不錯,然而卻沒人搭理。
在自媒體的體系搭建上,To B產品有著天然的劣勢和不足。
B端的用戶是站在自身的崗位角色上,在評判內容的優(yōu)劣,是驅利的,在意的是技術能力、產品功能,不如C端,使用情懷、 人性心理來獲取用戶共鳴;
傳播渠道窄,受眾單一,傳播的渠道只能針對相關從業(yè)人員的垂直渠道,內容比較容易打動的是相關領域的中低端人員,高端人員有自己的思維體系,不容易被打動;
社交屬性弱,To B的品牌特性決定了受眾窄,絕斷了一大半的普通人群。
那么如何讓To B產品的自媒體運營成為運營架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市面上提供自媒體平臺的主流渠道有:今日頭條的頭條號、阿里巴巴的大魚號、百度的百家號、企鵝自媒體、搜狐自媒體,以下對部分渠道的對比:
頭條號的平臺方是今日頭條,擁有天然的流量優(yōu)勢,在內容分發(fā)上,文章有頭條APP和PC端,視頻有抖音和火山小視頻;今日頭條擁有最智能的算法,適合內容優(yōu)質、有迫切品牌露出需求的產品;
大魚號的平臺方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可謂自媒體矩陣完善,UC瀏覽器、UC頭條,阿里系其他產品,優(yōu)勢是收益高,適合有電商屬性的產品;
百家號的平臺方是百度,所有百度系的產品均為露出渠道,如:手機百度、百度新聞、百度瀏覽器等,不得不提的是百度會在在品牌露出上偏向自身產品,非常有利于做百度SEO。
我負責的產品是面向B端的,產品主要面向大中型互聯網企業(yè),解決互聯網APP在登錄環(huán)節(jié)流失率低這個痛點,在運營推廣體系中,自媒體的角色承載的是品牌露出、產品宣傳的作用。故重點建設放在了流量最大、推薦算法最優(yōu)的頭條號。
文章開頭說了To B端內容運營是驅利的,因此自媒體在設計的時候,內容上要強調是技術能力和產品功能;面向人群上加強標簽建設,精準定位垂直領域;務必是原創(chuàng)內容,多結合熱點、用戶痛點來獲取用戶共鳴。
簡單說就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前期選擇好標簽很重要,決定了系統(tǒng)判斷內容的垂直度,以及系統(tǒng)推薦量。比方說,頭條號每篇文章在發(fā)布時,系統(tǒng)會自動推薦標簽。作用有兩個:
通過標簽區(qū)分不同領域,用于推廣時的渠道分發(fā);
標簽與賬號類型相呼應,從讀者、內容、服務定位上保持一致。
如何做好標簽這個環(huán)節(jié)?
最簡單的方法,通過產品特性,明確關鍵詞,在文章中將關鍵詞設置為多頻詞,使文章得到比較精準的個性化投送。
還是拿我負責的產品為例,產品形態(tài)是登錄框技術門檻比較高,是依托運營商的移動數據網絡,采用“通信網關取號”及SIM卡識別等技術來識別用戶手機號。那么在設置關鍵詞時,加上了所有可以想到的產品名稱、技術特性、相關行業(yè)等等。
內容輸出分為幾個形式:文章、視頻、圖集、直播,大家可以選擇合適的內容輸出形式做選擇,文筆好就去寫文章,對視頻拍攝有興趣就做短視頻運營,內容輸出形式有很多就看自己適合哪方面。
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是發(fā)布審核的第一步,在發(fā)布環(huán)節(jié),第一步需要審核的就是是否原創(chuàng),當系統(tǒng)確認原創(chuàng)后,會進行一級推薦;根據一級推薦的效果,如閱讀量、互動數、跳出率等,作為二級、多級推薦的評判標準。
專注內容質量,現在用戶和平臺對于輸出的內容質量還是很關注的,提高內容質量的方法:精準選題、內容創(chuàng)作技巧、良好排版、誘人的選題,這些都是提高內容質量的小技巧,如果大家沒有經驗的話可以選擇爆文閱讀,找經驗去提高內容質量。
添加“白名單”,一般都是多平臺運營,如在其他平臺也發(fā)文,不要誤判為“疑似抄襲文章”。產品營銷文一般比較難吸粉,想達到好的效果,不能簡單的羅列,還要結合熱點和產品特性。
用一個老段子,讓我們明確一下,做自媒體的目標是什么
男生對女生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這是推銷。
男生對女生說:我老爹有3處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這是促銷。
男生根本不對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氣質和風度所迷倒?!C這是營銷。
女生不認識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對那個男生夸贊不已。——-這是品牌。
那么具體怎么做?兩個重點:
從結果來作為評判標準之一。具體有以下幾個指標:
我們常常會混淆,標榜自己在打造流量品牌,實際上只是在強買強賣,放一個自己做的反面案例。
目標人群:互聯網行業(yè)從業(yè)者,有技術、產品背景;
目的:教育行業(yè)用戶,通過文章對技術的拆解、行業(yè)競品對標、評測;讓大家了解并接受這個技術,從而倒推促進合作方的對接。
自媒體:作為官方渠道之一,承擔品牌露出的角色。
然而,現實是下面這樣的,果然閱讀量也只有個位數。
文章最后,也順便提一下大家很關心的變現的方式:
(1)平臺廣告
模式:通過展示內容平臺所分配的廣告內容,而獲得相應分成的方式。
前景:在新榜的報告中,這部分的收益占39.25%的比例,是最多自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特點是運營方式簡單。頭條號平臺的頭條廣告收益是相對比較好的。
(2)平臺補貼
最初主要出現在視頻類平臺上。目前,在圖文類內容的平臺方面,由于各大平臺對優(yōu)質作者的爭奪非常激烈,也出現了類似的做法。
優(yōu)土“合享計劃”,優(yōu)酷土豆推出的“合享”計劃反響較大。表現突出的視頻自媒體可以與平臺簽約獲得現金和投資;
“千人萬元”計劃,頭條號平臺上的原創(chuàng)頭條號可以申請,入選計劃的自媒體每月可獲得10000元的現金補貼,申請條件還是比較嚴格的;
稿費:騰訊大家、百度百家、搜狐等自媒體平臺為自媒體提供稿費,這也可看作為一種平臺補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