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的托福、SAT等出國考試中,中國孩子的寫作平均分經常在亞洲墊底。中國孩子在寫作上面臨的挑戰(zhàn)似乎格外嚴峻。
當孩子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記單詞、套模版、背論據(jù)時,秦老師卻指出: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語言,而是無話可說。
——秦文娟博哈佛博士學位,任教于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主要教授學術是英語寫作。
在秦老師的一項最新研究中,她比較了中國、法國和一些南美國家(智利、墨西哥等)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的寫作表現(xiàn)。
詞匯水平對比
寫作質量對比
她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的詞匯量遠遠高于另外兩個組別(上圖),但整體寫作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下圖):
這個結果并不意外。
在近八年的英語寫作研究教學中,她發(fā)現(xiàn)中國學習者習慣了在文章中大量堆砌華麗的詞藻和句型,卻忽略了寫作中更為重要的因素,比如內容和邏輯。
她分析道:“這可能由于他們從小接受的語言技能訓練比較多,而內容性的訓練比較少?!?/strong>
寫作,是一個人英語學術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在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秦文娟博士
去年她在哈佛的博士生導師Paola Uccelli教授曾來過上海一次,我與Uccelli教授暢聊了一小時關于語言學習的問題,當時秦老師也在場。秦老師會用簡潔、易懂的語言細心地解釋Uccelli教授的一些深刻的語言學觀點,認真、專業(yè)的她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一次,我跟暑假回到哈佛做研究的秦老師連線,好好聊了一下以上問題。
Part 1. 寫作能力是英語學術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
這其實在語言習得里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
一般我們都是會先習得receptive language(輸入性語言),我們學習英語,都是先從聽得懂和讀得懂開始的。
口語和寫作屬于productive language(輸出型語言),它是需要反復在語境中的練習才能去提高的。
而從我們目前的英語教學模式來看,會有大量的輸入性的練習。學生會做很多的題,讀的、聽的東西也比較多。但是我們并沒有給到學生很多去練習輸出性語言的機會。
口語,僅靠課堂上的那樣一點點習是不足為道的。而寫作我們就更弱了,目前中考和高考對于寫作的要求還是很低的,遠遠不能滿足學術和生活中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要求,而這個也恰恰是雅思跟托??荚嚴锩嫦胍疾斓闹攸c。
秦文娟博士畢業(yè)時
對于那些本科、研究生甚至更小的時候就想出國念書的孩子來說,他們在歐美校園里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寫作的能力跟不上,因為我們從初中高中階段就沒有相應的訓練。
這也是我現(xiàn)做的研究的一個主題,就是怎么樣在青少年階段就為他們的寫作能力做好鋪墊。
第一,從功利一點角度講,這是SAT、托福里面考察的一個重點。
第二,寫作能力是一種英語學術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你要想寫好一篇文章,你要讀很多材料,這就需要你概括總結他人觀點的能力。
它也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因為你需要通過相對于口語來說更復雜更書面化的語言, 表達出相對深度的觀點,這就需要你的邏輯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都是中國學生特別欠缺的。
人們一直講中國同學寫作不好,是因為英語不好。
但我們做過一個對比研究,讓中國的青少年和美國的青少年用各自的母語來寫作議論,都是初三或者高一的孩子。
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是讓中國的學生用母語中文寫作,他們在論點的客觀性、論據(jù)的科學性和論證的嚴謹性等方面也是平均落后的。
我們的孩子平時或者學校寫的東西散文和記敘文偏多。平時就缺少對于初高中生的邏輯能力、論證能力的訓練。
確實有一些老師,尤其是托福、雅思培訓機構會給到學生一些所謂寫作模板:要有引語、論點、舉例...
但是你仔細去分析他們的文章內容,會發(fā)現(xiàn)他們觀點里面的論證其實是很弱的。
比如說怎么用因果關系、條件關系來體現(xiàn)邏輯,來讓自己論點更具有說服力,我們的學生的差距主要差在這里,而不單單是我們一直認為的詞匯和語法。
Part 2. 英語課上,不妨用母語去討論?
我們一直認為沒有內容的寫作,也就是純語言的訓練,是永遠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
比如現(xiàn)在的高中生,在英語課堂上很多時候寫的還是My hometown ,my hobby,這類比較淺顯的話題。
學生永遠只是使用很簡單的語言去寫很淺顯的話題。老師的教學重點全都放在了語法、句法、單詞上了。
我們現(xiàn)在試圖設計一種融合了語言訓練和思維提升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比如說,學生會先閱讀幾篇按主題分類的科普文章,類似于Climate change, genetic testing 這些在科學界就本身存在爭議的Controversial topic(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在閱讀和理解科學觀點的基礎上,我們會要求學生寫一篇總結類的短文,主要目的是提煉、總結和表達他人的觀點。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模仿原文中的一些經典的用詞和句法,好的寫作永遠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但這不意味著照抄照搬,我們會從寫作訓練的一開始就告訴學生正確引用和闡釋他人觀點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種學術思維的訓練。
接下來,我們會鼓勵學生通過拓展閱讀、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吸取別人的觀點,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
這樣,英語課堂可以為學生思考和討論有現(xiàn)實意義話題的平臺,并最終基于這些觀點形成自己的寫作初稿。
這時候我們會鼓勵學生去用母語去討論。
我們從前普遍認為,母語對于第二外語的習得會是一種“干擾”,事實上,英語的教學和練習中的母語攝入其實是對英語的學習有益的。
現(xiàn)在跨語言的運用在英語學習中是非常推崇的。
如果你在英語課上可以先用母語去討論這些比較深層次比較技術性的概念,然后再和英語老師一起去討論怎樣用英語去表達,或者通過閱讀相關文章學習別人怎么表達這樣的觀點,你的英語表達內容會有深度得多。
這就是一種translanguaging(跨語言遷移),把你的背景知識,從第一語言遷移到第二語言。
我們覺得用中文先去把內容想清楚,然后再用英語把它表達出來,不失為一種學英語和培養(yǎng)英語思維的好辦法。
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家Catherine Snow教授就曾提出,在交流和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重點應該是怎么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晰,而不是使用了何種語言或者用了多少個高級的詞匯。
課堂討論的主要目的是生成有價值的觀點,不應該為了說英語而說英語。
當然,最終的一步還是如果把這些觀點用相對準確、精煉的英語語言在作文中表達出來。
不同于口語,寫作訓練給了學生們一個理想的窗口,這里不需要即興、不需要限時,學生可以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講那些閃光的觀點串聯(lián)成一篇有內容、有想法的文章。
Part 3. 對公立學校孩子意義非凡的“課堂變革”
我之前在上海的一所普通高中做過研究,那些在我們的創(chuàng)新寫作課程里面表現(xiàn)的好的學生,他們的小托福成績也有顯著提高。
如果你仔細去看雅思跟托福寫作部分的打分規(guī)則,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考核的不僅是復雜的句式和多高級的詞匯,他更要看考生的話語結構。
什么叫話語結構?
就是你的論點是怎樣一層一層鋪開,怎么樣用論據(jù)支撐論點。還會看你用的是什么樣的論據(jù)。
你用的是personal experience(個人經驗),還是用了scientific knowledge(科學知識),有沒有考慮到counter-argument(用來反駁的論點), 并且進行適當?shù)膔ebuttal(反駁)。
這類標準實際考察的是一種academic thinking(學術思維)。
在寫學術寫作時,你不能想當然就說我認為這個事情好,因為我曾經干了什么這個事情對我有益,我就覺得它好,這樣的論據(jù)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是不成立的。你需要去引用更有說服力的科學研究。
所以能力的提高跟分數(shù)的提高并不矛盾,我們并不是在做一個很烏托邦的一個實驗,尤其是對公立學校的孩子來說,意義非凡。
我有接觸過一些私立學校和雙語學校的老師們,他們對于改革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充滿了熱情,因為這里的學生未來的目標可能是出國讀大學。
公立學校的老師們也不乏佼佼者,他們尋求創(chuàng)新、改變,但是同時面臨著提高成績、應對高考的巨大壓力。明知道有些嘗試對學生的長遠能力發(fā)展是好的,但是礙于課時、精力的限制,往往就放棄了。
我的博士學習告訴我,教育應該是尋求社會公平的一種手段。
我們不應該因為學生面臨考試的壓力,就放棄了為他們提供一些前沿教育實驗的嘗試。與其讓家長們花大量的學費去課外班學習,為什么不在英語課堂內尋找一種可能提升成績和能力的途徑?
如果不給這些學生一個機會,他們永遠都不知道的能力和思維到底欠缺在哪里,不知道英語原來可以這樣學。
我希望語言不再是一種單一技能訓練,我們是想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了解一種英語的思維,一種科學嚴謹?shù)乃季S方式,這是伴隨他們一生的。
Part 4. 伴隨孩子一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讀初中以后,大部分是覺得學習很不快樂的。他的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怎么去學習提高分數(shù)。不過分數(shù)作為你的敲門磚的確很重要。
但是分數(shù)提高了之后呢?
工作以后,可能沒有人會再去看你的分數(shù),但無論你以后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都是需要寫作能力,需要你擁有嚴謹?shù)某錆M邏輯的思維方式。
比如做一個科學家,一個大學教授,你需要寫論文,用邏輯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研究和觀點。
你做一個商人需要寫商業(yè)計劃,哪怕做一個小公司的職員,每天也要寫方案,寫ppt,這些都是寫作能力,而且這些能力你工作之后是沒有人會再去特意給你培訓的。
這種能力是一種從小的一種積累,我們想要培養(yǎng)的是這種能力。
我想一想,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去閱讀。大量的閱讀永遠是語言學習的一個先決條件。
閱讀的時候可以從兩方面讀,第一是讀里面的語言點,這是我們學生很擅長的東西,看人家的好的作者的詞匯運用可以記下來。
第二就是要去學會培養(yǎng)自己的對話題的興趣,不僅要讀語言,你要去讀內容。
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英語寫的好或者用的好的學生,他有很強的motivation read(閱讀動機),他們會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然后去搜索相關的書籍和作者。
比如說一些男生,你讓他去讀小說什么的,他可能不感興趣,但是你讓他去讀地理啊、探索類的書籍,他可能就有興趣了。閱讀,還是要靠興趣去驅動。
第二個建議,寫作是一個過程,不能把它看作是一錘子買賣。寫一個東西交上去,打個分就完了。
第三,把你平時讀到的東西用到寫作里面,不要總是憑空去寫,或者是去單純的去背誦一些模板性的東西。
如果你已經是閱讀了那么多的材料,在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idea,把它們在一個筆記本上記錄下來。把這些有意思的觀點,按照話題、題材分類,然后這個筆記本就會變成你的一個寫作素材本。
在采訪的最后,秦老師說青少年是語言和思維發(fā)展的一個黃金的時期,無數(shù)的文獻都在支撐的一個觀點。
但是在黃金時期,我們的大部分的公立學校的孩子,還在做那種非常機械的題海戰(zhàn)術,或者是記憶性去學習語言。
“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浪費了他們的寶貴的認知發(fā)展階段和語言能力,我感到非??上??!?/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