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宮斗劇大熱之后,電視劇出鏡率最高的就變成了——故宮!
你沒有看錯!畢竟,只有在故宮里面的“宮斗”才是正宗的“宮斗!”
不管嬪妃們還是皇子們,自然都是地位越高住的越好。
于是,故宮的三宮六院就常常出現(xiàn)在各大電視劇里,成為小主們奮斗上進的終極目標。
畢竟,只有住進最好的、最棒的地方,才是“人生贏家”?。?/p>
但是,就跟“劇情純屬虛構(gòu)”一樣,你從電視劇里看到的“故宮”和實際的“故宮”千差萬別!
電視里,清朝的皇后們都是住在坤寧宮的。
畢竟“本宮是要入住坤寧宮,母儀天下的!”
但要讓清朝的皇后們選,她們一定會把坤寧宮視作“第一兇地”:
一是后宮女人為避晦氣,二是坤寧宮布局陰森。
在古代的時候,皇后居住的地方被稱為坤寧宮。能住在這里代表的是一個女人作為皇帝妻子的正統(tǒng)地位,是身份的象征,是為“正位中宮”。
故宮里的坤寧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大明王朝的皇后們都規(guī)規(guī)矩矩的住在坤寧宮里,哪怕死也在死在這里。
比如,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后,崇禎帝的皇后周氏,就在李自成進軍北京城的時候,在坤寧宮自縊身亡。
清朝初年,先后有三位皇后住過坤寧宮,她們各有各的不如意,也因為這樣坤寧宮被視為“晦氣”的地方。
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13歲被封為后,住進了坤寧宮。奈何順治帝癡戀董鄂妃,娶她不過是為了應付多爾袞和朝中大臣。她與順治感情不睦,一生無子。
康熙的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與康熙大婚時年僅11歲,兩人青梅竹馬,感情甚好。不過她在生嫡次子的時候難產(chǎn)而亡,年僅21歲便薨逝于坤寧宮。
幾年后,康熙封貴妃鈕枯祿氏為皇后,不過鈕枯祿僅做了一年不到的皇后也逝世了,芳齡依然不過25。
而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佟佳在被封后的第二天便薨逝了,不過她生前為貴妃時,居住在承乾宮,還沒有來得及住進坤寧宮。
佟佳氏去世時,康熙只有36歲,正值盛年。三位皇后的接連早逝,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克后”之人,為了使他愛的人免遭此難,康熙從此再未立皇后。
康熙朝便再無人住進坤寧宮,而雍正帝之后,清朝的皇后們就沒有了固定的居所,一切都看皇帝的意思了。
比如雍正帝自己都沒有住皇上的標配地盤乾清宮,而是住在了養(yǎng)心殿后的寢宮體順堂?!堆屿ヂ浴防锴貚癸椦莸幕屎?,原型是乾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她是住在長春宮的。
皇后們不住坤寧宮的另一大原因,是因為祭祀。滿族敬重神明,皇室每年都要舉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而皇后作為“國母”自然承擔了大部分的祭祀工作。
尤其順治十二年的時候,坤寧宮改建,其西側(cè)的四間房子被改建為祭祀薩滿神的地方。這也導致了坤寧宮的正門不在整體宮殿的正中,有流言“正宮不正”,因此皇后們其實對住進坤寧宮也是有抵觸情緒的。
不過作為中宮皇后的象征之地,帝后大婚的洞房還是要在坤寧宮舉行的,也因此這里是帝后的“新房”。
《還珠格格》里,乾隆把漱芳齋賜給小燕子居住,看到這里,我心里不禁一抖:“皇帝果然是皇帝,乾隆竟然知道小燕子是假的!”
不然,他怎么讓小燕子住在漱芳齋!要知道,漱芳齋是嬪妃們聽戲的地方,所以把個“戲子”唱戲的地方賜給小燕子,乾隆是生怕別人不知道小燕子是在“唱大戲”?
不過漱芳齋倒是真的與乾隆有關(guān)??釔蹜蚯那“阎厝A宮東側(cè)改為漱芳齋,在這里建了戲臺,年節(jié)時常有演出,供嬪妃及王公大臣觀賞。
1922年時,溥儀大婚時,梅蘭芳、楊小樓等名角都被請上了戲臺,在漱芳齋連演三天以示慶賀,梅蘭芳更是在此演出了經(jīng)典曲目“游園驚夢”。
渺渺仙音已隨歷史飄去,如今的漱芳齋已成故宮博物院貴賓接待處,不再對外開放了。
“來人,把他給朕拖到午門斬首!”
你如果看到這句話,那基本確定看到的是一部“雷劇”了。
因為,午門自古以來就不是是斬首的地方!不能因為“午門”這個有點“兇氣”的名字,就把它自動代入“殺人”的功效。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形若朱雀展翅,故又稱“五鳳樓”。作為彰顯皇威的地方,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正門,王公大臣只能由側(cè)門出入。
而想要從正門出入,只有成為“皇帝的人”才可以:要么成為皇上的原配正宮皇后,在大婚的時候有機會從午門的正門進入;要么在殿試中考中狀元、榜眼、探花,從此出入一次。
既然是皇帝家的正大門,那午門要保持的是整潔的環(huán)境,肅穆的氛圍,所以“血濺三尺”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
午門的正經(jīng)用途,是皇帝頒發(fā)詔書、給大臣賜節(jié)禮、舉行獻俘禮的地方。
不過在明朝的時候,午門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大臣們被“打板子”的地方。
做明朝的臣子,有一點比較可憐的就是,一旦在皇帝跟前說錯話,遇到皇帝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被定為“逆鱗”之罪,被拉去出,綁到午門前的御道東側(cè)打屁股,雅稱為“廷杖”?!?/p>
剛開始的時候,大臣們也只是象征性的被打下,不過遇到比較任性的皇帝,就可能要任命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曾經(jīng)一次性杖責100多人,結(jié)果就有17人沒有挺過去,當場斃命。
慢慢的民間就有了 “午門斬首”的流言。而實際上明清兩朝執(zhí)行斬首的地方是“菜市口”。
御花園也算后宮劇出鏡率較高的地方了,被冷落的妃子,除了被等待翻牌子,就只有制造偶遇了。
看起來,故宮唯一的娛樂休閑之地“御花園”就成為了偶遇皇上的最佳之地。
然而,實際上,御花園卻不是小主們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即便去了,想躲起來假裝偶遇也不可能。
御花園在明朝永樂十八年的時候修建完成,當時被稱作宮后苑,到雍正的時候才被改名為御花園,說白了就是皇帝家的后花園,平時用來做妃子休息、娛樂的地方。
但御花園并不是想逛就能逛的地方。
清朝制定的《欽定宮中現(xiàn)行則例》,長達828頁,用以對后宮里的妃子、宮女、太監(jiān)等行動、生活進行嚴格的管理。
例如“非本宮的太監(jiān)、宮女,不可擅自使令?!?宮女或太監(jiān)也要兩人同行方可出門,而后妃們出門也要大批宮女、太監(jiān)侍奉,所以想要一個人偷偷跑到御花園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被抓的風險比較高。
另外,御花園其實面積并非很大,紫禁城內(nèi)還建有福宮花園、慈寧宮花園何寧壽宮花園。這幾個地方才是皇帝比較喜歡逛的。而且大多數(shù)時候,受寵的妃子都跟著皇帝去圓明園了,那里的花園才是真正適合賞玩的地方。
不過御花園作為宮中最大的花園,兼名字有皇家氣質(zhì),就變成了電視劇里的“御用道具”。
電視里,小主們勾心斗角,你來我往,串門制造個陷害或者溝通下“革命情誼”。
但實際上,在故宮“串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紫禁城,以乾清門為界分外廷和內(nèi)廷,分別是皇帝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其中內(nèi)廷部分,以乾清宮、坤寧宮、御花園為中軸線,分為東六宮和西六宮。
各宮之間重重門鎖,守衛(wèi)森嚴,出一次門“干壞事”肯定有無數(shù)的見證人。電視里的“密道”或者偷溜的“狗洞”是不存在的。
清朝對后宮的管理有一完整的制度,后妃們每天的生活都有規(guī)定。什么時候請安、什么時候用膳、什么時候睡覺都有嚴格規(guī)定,一天大概只有兩個多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
而這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也不是想串門就串門的,而是要打報告。宮女、太監(jiān)出門要向首領太監(jiān)和小主打報告,而后妃們出門則要向“皇后”打報告,所以出一次門不容易。
雖然,后宮妃子們衣食無憂,整日只需想著如何討皇上歡心即可,但由于自由時間少、出門規(guī)矩多,想要互相串個門子并不容易。
更何況,為了避免后宮傾軋,所有皇子、公主們都被挪出去過“集體生活”,遠離自己的母妃,皇帝又怎么會允許妃子們“拉幫結(jié)派”呢,至少要從規(guī)矩上來杜絕了。
皇帝們最大的希望就是妃子們安分守己,等著被寵幸就好了。
以前,故宮是“皇帝”的家,所以他們可以任性的想住哪,就住哪。
現(xiàn)在,故宮屬于人民大眾,所以我們想怎么參觀就怎么參觀;編劇們也是想安排皇帝住哪,他就住哪。
但是,作為擁有大批粉絲的清宮劇,還是希望編劇們稍微有點歷史常識,不然太容易貽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