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任曾經(jīng)在文中寫過“功過論爭千秋去,無字碑上遍詩文?!边@首詩寫的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人們對于武則天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夸贊她當政時期做出的優(yōu)秀成績,有人對于她的為人加以詬病,陜西曾經(jīng)出土了一篇墓志就揭露了1320年前武則天所做的惡事,為史書記載加以輔證,原來這些事真的是武則天所為。
武則天本名叫做武曌,唐高祖武德七年出生于長安,唐太宗聽聞武家有一名女子才貌雙全,所以下旨將武曌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此后武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逝世,武媚娘按照禮制被剃發(fā)送到寺廟出家,李治登基成為唐高宗,心高氣傲的武媚娘怎么甘心這輩子就待在感業(yè)寺出家,于是在一次李治到寺廟中上香時,武媚娘與其相遇互相訴說思念之情,并且二人再一次有了肌膚之親,此時王皇后便和李治說將武媚娘召回宮中,王皇后實則是為了讓武媚娘幫她對付蕭淑妃,李治很開心地答應了下來。
武媚娘懷著身孕重新被召回宮中,封為昭儀,之后王皇后看見武媚娘太過得寵,于是開始設計陷害,被皇帝李治得知,李治便有了要廢除王皇后,立武媚娘為皇后的想法。史書中有記載稱武媚娘為了爭寵將自己親生的長女殺害,而后嫁禍給王皇后,因此被李治打入冷宮。
看到當時時局,曾經(jīng)反對皇帝立武媚娘為皇后的一眾朝臣立馬倒戈開始支持武媚娘,武媚娘被立為皇后后以殘忍的方法殺死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將自己的兒子李弘立為太子,最后還處理掉了一批元老級的朝中大臣,更加穩(wěn)固了自己的地位。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媚娘的長子,一歲的時候就被封為太子,本來李弘應該很順利地會繼承王位,但是最后卻意外逝世了,人們紛紛將矛頭指向武則天,那么這其中有著什么樣的緣故呢。
太子李弘一次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兩個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被關在宮中多年,即使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也沒有婚配,這讓李弘覺得十分痛心,他知道這都是母親所為,因為兩個姐姐的母親是蕭淑妃,所以李弘便為了兩位公主向李治求情,李治答允了李弘的請求恩準兩人婚嫁,武后從此對李弘心生忌憚,母子倆漸行漸遠。
不久后唐高宗李治身體抱病,于是下令讓武后協(xié)理朝政,時日一久,武后野心也就大了起來,這時候的李治更加中意自己的兒子,打算禪位給李弘,武后擔心兒子會對自己不利,于是將太子李弘毒死在了合璧宮中,在《資治通鑒》一書中也說:“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strong>
但是后來在《舊唐書·孝敬皇帝傳》里說太子李弘是死于肺結核,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jù),所以對于李弘究竟為何而死人們說法不一,一直爭執(zhí)不休,直到在陜西出土了一塊墓志揭露了武后的罪行。
1995年陜西發(fā)現(xiàn)一個墓地,墓主人叫做閻莊,這個人正是武則天時期的人。墓志上面出現(xiàn)了兩樣物品:蟻床和鶴版,說明閻莊是和這兩件東西一起下葬的,但是根據(jù)史書記載這本是太子李弘之物,可見這墓主人和李弘必然有一定的聯(lián)系,隨著墓志文被翻譯出來,真相也逐漸水落石出。
墓志上寫墓主閻莊是唐朝著名大臣閻立德的兒子,他生前曾經(jīng)在太子的府中任職,在太子李弘死亡后遭到牽連也不幸死亡,而且死亡時間就在李弘死后不久,于是便引起人們猜測,若李弘是病死的怎會牽連他人,而且如此巧合的時間,所以太子李弘是被武則天毒死的這一歷史事實基本上就被證實了。
其實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武則天還有其他的孩子,但是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武則天先后殺死了安定公主,李弘和李賢,俗話說虎毒不食子,為了自己的野心能夠做出如此惡毒的行為,可見武則天為人的心狠手辣,能在當時那個年代成為一代女皇也是和她的性格、手段分不開的。
雖說武則天不能稱作是一個好妻子,也不是一個好母親,她對于權力的追求使得她做出如此泯滅人性的事情,但是在她當政時期也做出過不小的功績和成就,讓當時的百姓過上了較為富足的生活。
武則天在李治在世時期就已經(jīng)參與到朝政中,與李治并稱為“二圣”,在李治逝世后為了掌握權力地位,巧用計謀廢除了酷吏政治,得到了眾多大臣的擁護,其中就有著名的婁師德、狄仁杰,后來武則天還提拔了姚崇和宋璟,這些賢臣也助武則天實行了不少有利于國家人民的政策。
在武則天時期均田制瓦解,登位初期武則天還處死了一批曾經(jīng)的大將,于是使得國家防御力量較弱,導致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對外戰(zhàn)爭朝廷一直處于弱勢,一直到后期武則天統(tǒng)治鞏固之后這種局面才被改善,先后幾次戰(zhàn)勝敵國還收復了邊疆的將士,使得國家局面趨于穩(wěn)定。
武則天對于農(nóng)業(yè)非??粗?/strong>,大力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發(fā)展,還清查了貴族侵占的一系列土地,并且下令對于耕地開墾的多,農(nóng)民糧食富足的地區(qū)官府給予獎勵,而對于百姓流離失所的地區(qū)要懲罰官吏,這就使得農(nóng)民較為穩(wěn)定,百姓生活得較寬裕,官僚士族也不敢太過地剝削農(nóng)民。
后來武則天還下令修改了《姓氏錄》,打擊和削弱了宗族的權利,有利于剛興起的地主階級建立自己的權利。武則天對于人才是很重視的,開設了武舉考試科目,完善了當時的科舉制度,由自己親自殿試招納的賢才大都質(zhì)量很高,她當政時期被人稱作“前繼貞觀之治,后啟開元盛世”。
武則天晚年非常喜愛收天下美男子為自己的男寵,十分寵愛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他們勢力逐漸擴大從而逼迫武則天退位,于是武則天禪位給李顯,武則天的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后來武則天病逝,當時82歲的武則天也是歷史上長壽的一位皇帝,死后武則天與高宗合葬在一起,武則天也留下了被人們所熟知的無字碑。
人們對于武則天的評價不一,有人覺得武則天殺子殺女、搶奪皇位,而后還違背女德在宮中養(yǎng)男寵,是違背人理的行為,明末清初有位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是也有人念及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覺得她一個女人可以成為一代皇帝也是壯舉,這些人高度地評價武則天不甘于平凡的命運,甚至有些女性對于武則天勇于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地位的舉動十分支持。
其實要說兩種說法都有理可據(jù),想必這也是武則天無字碑的含義之一,有人說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武則天認為自己功高德大并非文字可以記載,有人說武則天自知罪孽重大還是不記載為好,也有人說武則天認為功過是非應當留給后人去評價。
歷史故事在人們口中演繹地早已經(jīng)是面目全非,人們只能在史書典籍中尋找歷史人物所處年代的真實故事,就像陜西出土的墓志記載一樣,只有真正的歷史才可以還原真相,比起道聽途說不如深入研究來得更為確切。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本號作者聯(lián)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