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創(chuàng)新應基于互聯網思維

作者:南京工業(yè)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張健

互聯網不僅僅作為一種技術工具與媒介形式,更是作為一種動力機制,促使高等教育領域教育教學理念、技術和方式發(fā)生革命性的變革。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全國所有高校都開展了在線教學,是世界范圍內的首次實驗。與此同時,專業(yè)課教師與思想政治工作者、管理服務人員用好疫情防控“活教材”,通過各類“云平臺”,對大學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疫情期間“在線教學不間斷、思想教育不斷線”,保證了育人效果。

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立足新形勢、迎接新挑戰(zhàn),進一步用好互聯網技術,強化互聯網思維,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

強化系統思維樹牢育人意識

互聯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職成的龐大網絡,這些網絡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構建起一個有機的、有規(guī)則的、會進化的生態(tài)系統。系統思維指運用系統觀點,把對象的互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其結構和功能進行系統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ヂ摼W本身就是系統思維的產物。

高校立德樹人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每一個崗位都承擔育人職責,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育人元素,每一個階段都分布育人重點,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落地落實、見功見效。強化系統思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加強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整體性原則是系統思維方式的核心。從工作力量上來說,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強調專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出現思政課“孤島化”現象、輔導員“獨角戲”窘境。課程教學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除了課堂講授之外,教師還要將觸角延伸到網絡,推進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從課內到課外的協同,拓展課程育人的有效半徑。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課程思政不是把課程應講授的內容簡單“遷移”到網絡上,而是要突出思想價值的展現和傳播,注重發(fā)揮政治引領作用和道德教化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江蘇最美”高校教師、南京工業(yè)大學馮新教授講授“化工熱力學”20多年,她將時鈞院士“忠黨愛國、嚴謹治學、甘為人梯、堅忍不拔”的寶貴精神和感人故事融入課程教學之中,使學生學有榜樣。系統梳理課程中蘊含的育人元素,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科研之路、服務案例,適時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和科技報國之志,使學生學有方向。新開課前,提前用微信、QQ等與學生建立朋友圈,為學生送上“上課前的一封信”,教他們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授課期間,全面關心每一名學生的學業(yè)和思想動態(tài)。課程結束后也與學生保持聯系,成為知心朋友,真正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作奉獻。

強化平臺思維樹牢陣地意識

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正在催生一個平臺競爭的時代。作為一種模式創(chuàng)新,用戶對互聯網的信息資源進行深度開發(fā)利用,完成各種“鏈接”,不斷打造平臺,在迭代中實現價值增量。平臺思維是互聯互通互動的網狀思維,提倡打造多方參與、多方共贏的生態(tài)圈,鼓勵開放、共享、共贏?!盎ヂ摼W+”就是平臺思維的代表。

對于高校培養(yǎng)人來說,互聯網成為面臨的“最大變量”,甚至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當今在校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是互聯網的“原住居民”。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9.4億,其中學生網民占近1/3。丟掉互聯網陣地,就等于失去未來,占領陣地、拓展陣地、用好陣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平臺思維的關鍵在于打造多主體互利共贏生態(tài)圈。高校要致力于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平臺,形成“網站+QQ+微博+微信+抖音+B站+易班”的基礎架構,串聯起“校級+院級+年級+班級”“官方(黨組織、團組織、其他管理服務機構)+個人(學術大咖、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輔導員)”的多層架構,實現校內平臺的同頻共振、校內平臺與外部主流平臺的互通互聯。此外,還要致力于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型組織,覆蓋全國多所高校,如南京工業(yè)大學培育31家網絡工作室,產生了“與信仰對話”“景仰馬克思”“法立方”等一批現象級作品,在網絡上唱響了主旋律。

強化用戶思維樹牢服務意識

互聯網的價值在于為人們提供將無限可能變成現實的機會,也使絕大多數人的社會行為、經濟活動等更加依賴數字化、技術化、移動化生存。用戶思維倡導以留存用戶為目標,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深度解決用戶需求與痛點,圍繞用戶體驗和需求進行產品研發(fā)和服務供給。作為互聯網思維的第一式,用戶思維至關重要。

網絡空間虛實共生,交互主體地位平等,逐漸淡化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身份界限,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關系,導致學校、教育者的管理優(yōu)勢、力量優(yōu)勢和話語權優(yōu)勢呈衰減趨勢。網絡的開放性、共享性打破了單向傳輸方式,教育者不再是話語方式、話語內容的主導者、控制者,代之而起的是平等、自由的主體間性交往。

用戶體驗至上是用戶思維的精髓。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整合資源和力量,推進各子系統從“獨立并存”走向“融合共生”,實現網絡教育力量同向、資源共享、過程互嵌;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夯實自身過硬本領;培養(yǎng)學生網絡意識,發(fā)揮自我教育作用。適應受眾心理,激發(fā)情感共鳴,通過設置話題、開展體驗式教育,在虛擬空間里創(chuàng)設與教育目的、教育內容相適宜的情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協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7ZDIXM076]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 中國教育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輔導員百字談 | 如何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一)
上海財經大學:微信小程序開拓高校思政教育新陣地 | 數字校園
思政教育:“微博”之力不微薄
輔導員層面如何系統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依托互聯網思維創(chuàng)新“三全育人”實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