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游牧民族自古生活在,從中國北方、蒙古高原、阿爾泰地區(qū)向西,一直延伸到西喀爾巴阡山脈的帶狀歐亞草原地帶,他們以畜牧業(yè)為主,輔以少量農(nóng)業(yè)。這些草原游牧民族生活在草原、森林草原或者高山草原地帶,生性彪悍,崇尚騎射。他們向南與中原農(nóng)耕文明交流,向西與歐洲希臘文明交流影響,創(chuàng)造出了瑰麗的青銅藝術(shù)。
1
回首虎食羊紋牌飾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長:7.5cm 寬:5cm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準格爾旗
牌飾整體表現(xiàn)的是老虎咬羊首紋?;⑹赘哐?,虎口張開,露出舌頭,眼睛圓睜,鼻孔擴張,展現(xiàn)出猛獸吞食獵物兇猛狀態(tài)?;⑹?、頸飾有條狀斑紋?;⒖凇⒏瓜赂饔袃蓚€羊首,胸前有倒立羊首?;⒄坪裰囟貙崳昂笾?、腰胸部有旋紋,表現(xiàn)肌肉的力量感。尾部粗壯,中間有突起,屬于典型的帶扣牌飾。后肢上方留有圓孔,作用是用來穿皮帶的。
該牌飾表現(xiàn)森林草原食肉動物進食的場景,已脫離早期牌飾寫實風(fēng)格。老虎呈回首狀,是該類牌飾后期作品。類似牌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塞克勒基金會各收藏1件。
內(nèi)蒙古博物院藏虎咬羊帶扣飾
美國塞克勒基金會藏虎咬羊牌飾
盧芹齋藏虎咬羊牌飾
2
雙駝紋牌飾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長:9.7cm 高:4.4cm
遼寧省阜新地區(qū)
雙駝高仰駝首相對,眼睛圓睜。雙駝之間有盤旋樹枝,駝口部銜枝葉。胸、肩胛骨、胯部飾有三片凹葉紋。駝峰、前肢上部有毛發(fā)紋飾,駝?wù)坪駥嵵?。牌飾右?cè)邊框中間有鈕狀凸起,左邊邊框有兩孔,都是帶扣穿系皮帶作用。
牌飾通體綠繡,采取寫實風(fēng)格。動物體型壯碩,展現(xiàn)了牧業(yè)豐收的狀態(tài),從側(cè)面也反映出游牧人嫻熟的育駝技術(shù)。俄羅斯《西伯利亞腰牌飾》和《盧芹齋藏中國-西伯利亞動物紋青銅器》各藏同樣紋飾牌1件,筆者所藏該件牌飾紋飾更為清晰逼真,可能是該類牌飾的母版。
盧芹齋藏品
《西伯利亞腰牌》
3
雙虎紋平首刀
西周--春秋
長:19.4cm 寬:1.7cm
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地區(qū)
虎耳大而夸張,向前張開,低首,似探聽狀。眼睛以原點裝飾,注視前方。 虎呈俯臥狀,軀干、尾巴飾斑紋。上肢飾圓點,肌肉豐滿,力量感明顯。下肢彎曲,虎掌厚實,呈圓團狀著地。虎尾長拖地,飾斑紋,一只虎有尾,另一只虎尾在刀身另一側(cè)。刀柄端90°折回,且有系孔。整體展現(xiàn)了猛獸在捕獵時的機警靈動狀態(tài)。
該平首刀通體黑漆狀,制作精美,風(fēng)格簡約靈動,是同類平首刀的杰出代表作。該類青銅刀廣泛分布于歐亞草原帶文化遺存中,尤其以中國長城地帶中斷出土的動物紋青銅刀最為精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9件、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2件、盧芹齋藏4件、安特生藏1件類似動物紋青銅刀。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動物紋平首刀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藏虎紋平首刀
盧芹齋藏動物紋平首刀
4
虎形配飾
春秋--戰(zhàn)國
長:3.2cm 高:2cm
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
虎掌、尾飾以圓形鏤孔裝飾。虎口裂開,眼睛注視前方,肢體彎曲似匍匐前進,表現(xiàn)了食肉動物在捕獵時一觸即發(fā)的狀態(tài)。該配飾風(fēng)格虎飾,接近同時期蒙古國境內(nèi)游牧民族動物青銅器風(fēng)格。
5
老虎形配飾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長:2.7cm 高:2cm
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
虎呈站立狀,眼睛、嘴、鼻均飾以圓形鏤孔。虎身肌肉發(fā)達,力量感明顯?;⒄圃詧A圈裝飾,有殘缺。風(fēng)格接近春秋時期蒙古國境內(nèi)游牧民族集團的虎飾風(fēng)格。錫林郭勒盟地域上靠近蒙古國,兩處所出青銅件風(fēng)格有相似之處。
6
臥虎形配飾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長:3.5cm 高:2cm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地區(qū)
虎呈伏臥狀,肢體前屈?;⒖趶堥_,尖牙外露做吞噬狀,似準備捕食獵物?;⑸碇虚g飾斜線紋,尾部有孔。通體有斑狀紅銹,實物厚重壓手。
7
老虎形配飾
西周~春秋
長:4.1cm 高:3cm
遼寧省阜新地區(qū)
虎頭碩大夸張,眼睛圓睜,虎口飾斑紋微閉,下頜與前肢相連。前后肢粗壯并飾斑紋,虎爪大而尖利?;㈩i、虎尾飾斑紋?;⒖?、尾部有圓孔?;⑹?、四肢夸張變大,呆萌而不是猛獸的威嚴。日本奈良天理大學(xué)館藏類似風(fēng)格虎飾9件。
盧芹齋藏品
8
駱羔形飾
戰(zhàn)國
長:3.4cm 高:3.4cm
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
紋飾以寫實風(fēng)格,表現(xiàn)一只駝羔。駝羔眼睛大而圓,兩只耳朵富有立體感,層次感明顯。駝峰、前胸、上肢都有寫實毛發(fā)紋。四只駝?wù)七B在一起,尾部有孔,背部有兩個方形鈕。
以駱駝為裝飾主題的飾物和牌飾,在北方青銅器中較為出名,由此可以看出駱駝在游牧人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日本東京中近東文化中心藏2件類似駝形飾。
盧芹齋藏品
日本東京中近東文化中心藏品
9
雙駝首帶飾
戰(zhàn)國
長:6.4cm 寬:2.2cm 高:1.1cm
蒙古國
駱駝眼為圓環(huán)形,駝嘴大張。駝鬃似被狂風(fēng)吹起,形象生動,呈觸角狀圍繞駝首四周。雙駝首背部由樹梁上下連接。
該類型帶飾可能為腰帶掛鉤,以駝首、虎首、鹿首、牛、馬等動物為裝飾。此類器形大多出自蒙古國,可能為戰(zhàn)國時期,蒙古國及周邊游牧民族集團經(jīng)常使用的青銅器型?!度值倚倥嚆~文化》藏5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1件類似帶飾。
李文龍先生藏品
11
猛禽首形飾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長:3.5cm 高:2.1cm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地區(qū)
該牌飾為猛禽首。鳥喙呈鉤狀,鳥喙有紋飾,眼睛碩大。鳥首或猛禽頭形象是“斯基泰--西伯利亞獸紋”中最具代表性的紋飾之一。俄羅斯考古文獻中稱為鷹形“格里芬”頭形象。該紋飾分布廣泛,在中國北方、蒙古、俄羅斯圖瓦、阿爾泰地區(qū)等地區(qū)都有發(fā)現(xiàn)。俄羅斯學(xué)者認為該紋飾起源于伊朗地區(qū)。
俄羅斯南西伯利亞斯基泰鳥首飾
12
猛禽首形飾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長:3.9cm 高:2.8cm
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地區(qū)
該飾為猛禽首。鳥喙碩大呈鉤狀。鼻、耳以圓點裝飾。該鳥首出自錫林郭勒地區(qū)。背部有方形直鈕,這種鈕飾可能為該地區(qū)青銅飾件的典型特征之一。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鳥首飾
13
S形雙鹿首飾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長:4cm 高:2.84cm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地區(qū)
該鹿昂首,眼大而有神,目視前方。鹿鼻與S相連。耳朵中空直立,與上方相連。鹿形象是歐亞草原早期游牧人藝術(shù)中分布最為廣泛、最具草原游牧文化特征的藝術(shù)形象。該類S形牌飾多以猛禽或鳥獸裝飾,鹿首裝飾的較為罕見。日本東京帝國大學(xué)、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瑞典遠東博物館、盧芹齋都有收藏類似S形配飾件。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S形配飾
14
S形雙鳥首牌飾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長:4.1cm 高:2.4cm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地區(qū)
該牌飾為兩個猛禽首裝飾的S形配飾。鳥喙呈鉤狀,眼睛大而圓。鳥尾裝飾有點狀紋。該類型S配飾以鳥首裝飾較為常見。鳥首帶有寫實風(fēng)格,通常還有更為抽象簡單的鳥首紋裝飾。
俄羅斯西伯利亞S形鳥首飾
15
猛禽形泡飾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長:6.8cm 高:4.3cm
陜北地區(qū)
該泡飾為馬具的配飾。馬作為游牧民族的搖籃,終身伴隨游牧人左右,因此對于馬的裝飾歷來是游牧人藝術(shù)的重要篇章。該配飾鳥喙碩大呈鉤狀,眼部寫實,以圓點睛而出神。耳朵呈舌狀,耳上方有鉤狀羽毛。鳥首頂端有兩排直立羽毛裝飾。鳥尾(或翅)上揚與鳥首相連,整體呈火焰狀。
在早期游牧社會中,猛禽作為天與人的溝通者而被神化,被游牧人賦予了神秘力量。猛禽作為自然食物鏈的頂端動物,甚至狼等食肉動物也不是其對手。因此生活在歐亞草原帶的游牧人,有鷹崇拜和獵鷹的風(fēng)俗習(xí)慣。在我國東北、新疆、中亞、俄羅斯圖瓦、蒙古國、中東阿拉伯地區(qū)至今還有獵鷹習(xí)慣。
盧芹齋藏品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
內(nèi)蒙古博物院藏虎紋節(jié)約(出土于伊克昭盟)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藏鳥紋泡式
16
弓形虎環(huán)飾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長:2.4cm 高:3.2cm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地區(qū)
虎盤卷呈弓形,首掌相連。虎眼碩大圓睜,虎口張開作貪食狀,虎首下頜與掌相連?;⒄瞥拾雸A形,并以條紋飾虎爪。虎臀嵌入環(huán)飾。該類圓環(huán)飾件多以野豬、猛虎站立環(huán)上,也有雙虎雙環(huán)相連造型。此類飾件屬于服飾類配飾。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藏品
文中圖片實物均為作者個人藏品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在此特別感謝北方青銅器收藏家王飛先生、李文龍先生和楊海先生對作者在藏品辨?zhèn)?、斷代、用途、器型演變等方面的指?dǎo)幫助。本文參考了《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盧芹齋藏中國-西伯利亞動物紋青銅器》、《戎狄匈奴青銅文化》等資料,歡迎各界師友指導(dǎo)交流,微信15049883808。
聯(lián)系:
Email: wjmwan1103@126.com
公眾號:錢樂堂
中國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
游牧民族的青銅之魂--春秋戰(zhàn)國、秦漢動物形體造型
游牧民族的青銅之魂--春秋戰(zhàn)國、秦漢動物形體造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