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書法代表作《金頂》 59×228cm 林散之藝術(shù)館鎮(zhèn)館之寶
“金頂”是用丈二尺的宣紙對裁寫成的,每個字兩平方尺。后來,把“金頂”二字刻成石碑立于峨眉山金頂房屋旁邊,“金頂”橫幅換成了豎排,落款和時間也做了新的排列。觀賞游人絡(luò)繹不絕,人們在贊嘆林散之書法藝術(shù)之余,爭相在“金頂”旁合影留念。
這幅作品的內(nèi)容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是內(nèi)涵十分豐富。從字形上看,真、草、隸、篆皆有;從墨色上看,枯、濕、濃、淡并存。
隸書《乙瑛碑》
我們先看“頂”,首先確定“頂”不是草書,因為“頂”沒有用特定的符號來代替字的偏旁和字?!绊敗钡钠浴岸 笔钦鏁膶懛ā!绊摗弊稚系囊粰M,取自隸書的“蠶頭雁尾”但有蠶頭無雁尾、“一波三折”,是典型的隸書風(fēng)格,還有“頁”中的一撇,也有明顯的隸意?!绊摗敝械淖詈笠划嬘质钦鏁墓P法。
我們再看“金”,這個字從總體上看,是草書,特別是“金”的下半部分筆畫相連,有減畫,是典型的草書。而“金”的中部,筆畫均勻圓渾,符合篆書的基本特征?!敖稹钡淖詈笠划?,有隸書的“雁尾”筆意。真、草、隸、篆四種字體融匯在兩個字上,經(jīng)過組合,十分自然、非常協(xié)調(diào)。此外,這幅作品墨色淋漓,枯、濕、濃、淡十分清楚。如“金”字中的一豎,是濃墨,烏黑發(fā)亮,莊重大氣。在這一豎旁邊的兩點,遠(yuǎn)看也是濃墨,其實是淡墨。如果注意看,濃墨和淡墨比較明顯,“金”字上半部分是淡墨、濕墨并生?!绊敗弊值挠疫?,也就是“頁”的中間兩橫顯得特別黑,因為墨中沒有水,是枯墨。林散之先生對這幅作品非常滿意。
“金頂”二字,從墨色上看,枯、濕、濃、淡并存,從字形上看,真、草、隸、篆皆有,但糅合的很自然,這是林散之“金頂”二字的高明之處,不像鄭板橋的六分半體,為了迎合世俗,真、草、隸、篆顯露外形。
鄭板橋的六分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