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篇論述了能拯救明末遼東危局,力挽狂瀾的人,非袁崇煥,也不是孫老師,而是熊廷弼、袁可立二人,本篇則要說另外兩個人——萬歷和天啟,先說萬歷。很多人說萬歷貪財好色酗酒全占,但如果你讀過明神宗實錄,你會發(fā)現(xiàn)萬歷并不像明史說的那樣不堪,相反他很有能力,萬歷三大征打下來,萬歷不拍板,有人敢替他做決定?說萬歷貪杯好酒,但除了萬歷七年那次醉酒事件外,你找不到萬歷再次醉酒的任何證據(jù)。不要說什么為尊者諱,明朝的文官,是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囂張的文官,別說皇帝有黑點,沒黑點他都能臆想出來皇帝的黑點來噴。
4至于說萬歷色,嗯,我覺得他跟后世某位子女五十余人的奴酋比起來,簡直是清心寡欲了。他如果真的好色,至于在鄭貴妃年老色衰后,還一直守著她?我寧愿相信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但他和王皇后之間,是不折不扣的包辦婚姻的悲劇。而對孝靖皇后,我無言以對。下面談財。說萬歷貪財,主要是說他加征礦、商稅。那問題來了,為什么加征商、礦稅?因為錢不夠用,先不說錢用哪兒了,錢不夠咋辦?朝廷只能加稅,農(nóng)稅能加嗎?如果萬歷敢加農(nóng)稅,不用等崇禎朝,萬歷朝就直接流民四處開花造反了。而為什么文武官員都拼命反對征收商礦稅?因為商礦稅收的是他們的錢唄,所以他們拼命的黑萬歷,說收商礦稅是與民爭利,請問四十稅一算重嗎?哪個百姓能動輒四十兩銀子的交易?哪個平頭百姓能開的起礦?如果不征商礦稅,加征農(nóng)稅去?崇禎就這么干的,然后明亡了。
實事求是的講,所謂爭國本,萬歷是要負(fù)責(zé)的,但這件事說白了不過是皇帝要立自己哪個兒子當(dāng)皇帝的事而已,關(guān)百官何事?放后世滿清,敢亂說話直接給你剁了,說來說去,不過是為了利益罷了。按所謂東林的長幼親疏來立,結(jié)果到了弘光政權(quán)就不說這個了,要所謂的“立賢”扶植潞王對抗福王。不論對萬歷還是百官,其實立誰都無所謂,但關(guān)鍵是誰說了算。最后以看似萬歷妥協(xié)收場,但其實是雙輸?shù)慕Y(jié)局。萬歷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百官贏了卻開啟了黨爭,然后黨爭愈演愈烈,直到明亡。但薩爾滸之戰(zhàn)后,熊廷弼上位,雖然萬歷權(quán)勢有所損傷,但還是壓的住場面的,有萬歷支持熊廷弼,沒人能整倒他,可惜的是萬歷支持了他不到一年,死了。
再說天啟,很多人說他是文盲,我覺得這簡直是對孫承宗孫老師和袁可立袁老師的侮辱。再則言,黑天啟文盲的人說,因為萬歷不喜歡泰昌,連帶著天啟的教育被耽誤了,那問題來了,同樣泰昌的兒子崇禎,怎么沒人黑他是文盲?說天啟愛好木匠,我記得后世某位奴酋日射五十多只兔子也沒影響他“千古一帝”的名號。當(dāng)初袁督師興沖沖的找天啟吹牛說給他錢糧,他一人守寧錦,后金要不投降,他就弄死后金,天啟逐條批駁了后金假投降的意圖和他吹牛太過的牛皮。要他安分守己,別亂折騰,搞得袁督師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換了崇禎,一聽袁督師五年復(fù)遼,馬上要什么給什么,高下立見。有天啟一朝,他始終相信袁可立的策略,無論袁可立在否,他都死保毛文龍的存在,而毛文龍存在的意義,在于一:牽制后金,使他不能虛國遠(yuǎn)征,繞道蒙古入關(guān),二:牽制關(guān)寧軍閥,使其不能一家獨大。但崇禎信任袁督師的結(jié)果是,袁督師直接干掉了毛文龍,后金繞道入關(guān),從此明朝再無安寧日子,而后金時不時過來割幾茬兒韭菜,關(guān)寧軍完全無能為力。
綜上而言,明末最重要的四個角色,萬歷,天啟死的太不是時候,熊廷弼,袁可立空有能挽救遼東的戰(zhàn)略,朝廷卻無能堅定支持他們的后盾,所以明末實在無能為力挽回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