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北平,陽春,白雪。
漫步紫禁城,靜賞美景,除了感受宮殿的輝煌,自然還要領略藝術之美。
在中國陶瓷史上,傳世五大名窯備受追捧,“汝官哥鈞定”的名稱耳熟能詳。故宮博物院自2010年始,歷年舉辦傳世五大名窯特展。2017年11月12日起,在故宮延禧宮偏殿開始這一系列中的最后一期特展,哥窯瓷器展。此展歷時將近一年,于2018年8月31日結束。
故宮延禧宮
之所以將哥窯特展放在最后,恰是由于哥窯是五大名窯中最神秘的一個品類。至今哥窯窯址不明,來歷及傳世眾說紛紜。此番故宮博物院聯合全國多家博物館,展出170余件(套)藏品及標本,意在展示近幾十年來對于哥窯瓷器的研究成果,供觀者賞析。
哥窯最獨特的魅力便是“金絲鐵線”,此為胎釉膨脹系數不一所致的缺陷,然而古人卻巧妙地有意進行控制,使其變成一種錯落有致的獨特裝飾方法,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而被人津津樂道。
金絲鐵線的藝術
此次展出的哥窯,大致分為“灰青釉”與“米黃釉”兩類。瓷器專家通過對其化學成分的測定區(qū)別兩類哥窯。誠然對于我們這些收藏者們講,這樣的描述太過專業(yè)甚至有些枯燥,我們只要靜靜欣賞即可。
南宋 哥釉灰青釉簋式爐
南宋 哥窯米黃釉葵口盤 底部刻乾隆題詩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口碗
南宋 1、2為哥窯灰青釉盤,3為哥窯米黃釉盤
南宋 4、5、6為哥窯米黃釉盤,7為哥窯灰青釉盤
南宋 哥窯灰青釉盤
南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式盤
南宋 哥窯灰青釉折沿盤
南宋 哥窯米黃釉盤
哥窯與官窯同為宋代五大名窯,而且兩者極為相似,自古便有“官哥不分”之說。從外觀上看,兩者均燒造青瓷、胎色較深、施釉較厚、釉面開片等等相似之處。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曰:“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官窯質之隱紋如蟹爪,哥窯質之隱紋如魚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也許只有當兩者放置一處,我們方能體會其中的些許奧秘。
南宋 左邊兩瓷為官窯,右邊三瓷為哥窯
南宋 左為官窯,中與右為哥窯
由于哥窯窯址至今尚未發(fā)現,因此歷年來的研究也通過類比的辦法,將其與龍泉窯、杭州修內司老虎洞窯進行對比。此次展出有關這類介紹也占據了相當的比重,而“哥哥與弟弟”的燒窯,依舊是個美麗的傳說。本次展出也專門設立了出土哥窯器皿,供人參觀與學習。
左:南宋 官窯灰青釉貫耳瓶 1952年上海青浦區(qū)出土
中:元代 官(哥)窯型灰青釉葵口盤 1970年代江蘇南京出土
右:南宋 哥窯灰青釉貫耳瓶
元代 官(哥)米黃釉雙耳三足鼎式爐
官哥殘片,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
有關哥窯窯址的問題,歷來是陶瓷界津津樂道的話題。本次展出對此提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首先是有關哥窯產生于杭州的情況: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杭州鳳凰山老虎洞窯址元代地層出土瓷片標本與故宮存世南宋哥窯瓷片類比,在化學組成和顯微結構方面十分接近,從現代科技角度為傳世哥窯瓷器產地的探尋提供了探索依據。
浙江杭州老虎洞窯址出土 元代青瓷瓷片
而自古以來,便流傳著哥窯與龍泉窯的“兄弟關系”。相傳,宋代龍泉縣,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藝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傳說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親。章村根的擅長制青瓷而聞名遐邇,生一、生二兄弟倆自小隨父學藝,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學、吃苦,深得其父真?zhèn)?,章生二亦有絕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開窯廠。
浙江龍泉窯出土 南宋青瓷瓷片
老大章生一所開的窯廠即為哥窯,老二章生二所開的窯廠即為弟窯。兄弟倆都燒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其聲名傳至皇帝,龍顏大悅,欽定指名要章生一為其燒造青瓷。
浙江龍泉窯出土 南宋青瓷瓷片
老大章生一所開的窯廠即為哥窯,老二章生二所開的窯廠即為弟窯。兄弟倆都燒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其聲名傳至皇帝,龍顏大悅,欽定指名要章生一為其燒造青瓷。
浙江龍泉窯出土 南宋青瓷瓷片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進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摻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燒成后一開窯,他驚呆了,滿窯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開裂了,裂紋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且形狀各異,有的象魚子,有的象柳葉,有的象蟹爪。
他欲哭無淚,痛定思痛之后,重新振作精神,泡了一杯茶,把濃濃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紋馬上變成茶色線條,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紋立即變成黑色線條,這樣,不經意中形成“金絲鐵線”。金絲鐵線的出現為哥窯添加了一道別具一格的美。
傳說中的章生一
南宋 哥窯灰青釉凸弦紋瓶
南宋 哥窯灰青釉貫耳穿帶八方扁壺
南宋 哥窯灰青釉雙耳三足鼎式爐
宋代創(chuàng)燒哥窯,元代繼承之,而更讓這一瓷器品類“發(fā)揚光大”的是明清時期。明代御器廠,仿制哥窯以宣德、成化最為著名。宣德哥窯修胎規(guī)整、胎質略顯酥松,胎色發(fā)黃,釉色灰青,且釉面為典型的選擇橘皮紋。成化時期哥窯較為特殊,體量一般較小,胎色灰白,釉面瑩亮,光照鑒人。
明代 宣德仿哥釉碗
左:明代 仿哥釉洗
右:明代 仿哥釉葵花式碗
展出器物圖片
清代自康熙時期御窯廠開始仿燒哥窯瓷器,雍正乾隆時期品質最佳,此后歷代均有燒造,部分瓷器與仿官窯器難以區(qū)分。雍正皇帝對瓷器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且仿燒哥窯瓷器以宋代傳世哥窯為樣本,十分逼真。乾隆皇帝更是在此基礎上,加之許多造型,使得哥窯瓷器在此時期發(fā)揚光大,至今仍有諸多遺留。
左:清雍正 雍正款仿哥釉貫耳瓶
中:清康熙 仿哥釉葵花式碗
右:清雍正 雍正款仿哥釉膽式瓶
左:清乾隆 乾隆款仿哥釉盤
中:清乾隆 仿哥釉杯
右:清康熙 仿哥釉長頸瓶
左:清乾隆 乾隆款仿哥釉葵花式三足洗
右:清雍正 仿哥釉鼠耳簋式爐
清朝歷代仿哥釉八卦紋琮式瓶
清代特別是雍正乾隆時期,國力富強,瓷器燒造工藝和技術爐火純青,仿哥釉器的生產也達到了巔峰。而雍乾二帝都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和仿古熱情,此時期的哥釉器也有諸多文房之用及宮廷陳設之列,彰顯著大清盛世王朝的輝煌。
左一:清乾隆 仿哥釉瓜棱式水承
左二:清乾隆 乾隆款仿哥釉楸葉式洗
右一:清雍正 仿哥釉筆架山
右二:清雍正 雍正款仿哥釉瓜棱膽式瓶
清乾隆 仿哥釉象棋
左:清乾隆 仿哥釉雙陸瓶
右:清雍正 雍正款仿哥釉包袱式瓶
左:清乾隆 乾隆款仿哥釉葫蘆瓶
右:清康熙 仿哥釉香筒
清雍正 雍正款仿哥釉雙耳四方瓶
清乾隆 乾隆款仿哥釉鼓式罐
清乾隆 乾隆款仿哥釉靈芝式花盆
最后,讓我們伴著和煦的春風,領略中國古典瓷器之美,在大清盛世王朝的光輝照耀下,結束一段愉快的藝術旅程。此次展覽將于2018年8月31日結束,也歡迎廣大的藝術愛好者們前往故宮參觀,真切地體驗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
清雍正 雍正款仿哥釉貫耳穿帶扁方壺
清雍正 雍正款仿哥釉凸弦紋五岳花插
清乾隆 乾隆款仿哥釉塑貼三羊頭尊
展覽地點:北京市東城區(qū)景山前街4號 故宮博物院 延禧宮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12日—2018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