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東北部,與加拿大隔海相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高達216萬平方公里,比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面積還要大,比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面積也要大,能裝下60個中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
在地理學上,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它是一個標桿兒,如果一個島嶼比格陵蘭島還要大,那么它就叫大陸,比如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但由于格陵蘭島實在是太大了,地理學界也稱它為次大陸。
格林蘭島最早的居民是愛斯基摩人,他們是通過加拿大來此定居的,但是由于緯度實在是太高,前來定居的愛斯基摩人人口非常少。
公元982年,一個叫埃里克的挪威人發(fā)現(xiàn)了格陵蘭島,埃里克在格陵蘭島居住了3年之后返回了冰島。由于這個島非常偏遠,甚至比冰島還要偏遠,為了吸引移民,因此埃里克便給它取名為“格陵蘭”,意思是綠色的土地。但說實話,格陵蘭島確實沒有啥綠色,這里大部分地區(qū)都為北極圈內(nèi),氣候非常地寒冷,幾乎沒有啥喬木植被。
而非常有趣的是,格陵蘭島附近的冰島則是一個環(huán)境較好的地區(qū),但冰島的發(fā)現(xiàn)者因為擔心別人會來搶奪該島嶼,于是給它起名叫“冰島”。
在此后的近300年里,不斷的有北歐移民來到這里,最巔峰時期的格陵蘭島大約有3000多人。1261年格陵蘭島向挪威國王臣服,這里成為挪威屬地。
1376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去世,由于瓦爾德馬四世沒有兒子,因此王位由他的外孫奧拉夫繼承,而這個奧拉夫同時又是挪威王國的諸君。
四年之后,挪威國王哈康六世去世,奧拉夫繼承挪威王位,此后奧拉夫成為丹麥和挪威共同的君主,兩國正式組成聯(lián)盟。
由于當時奧拉夫的年紀還很小,因此由他的母親瑪格麗特一世攝政,而原來屬于挪威王國的格陵蘭島、冰島和法羅群島亦從此開始受丹麥統(tǒng)治。
后來瑞典也加入了這個聯(lián)盟,到1397年,丹麥、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個叫卡爾馬城市舉行會議,簽訂《卡爾馬條約》,三國正式組成“卡爾馬聯(lián)盟”。
卡爾馬聯(lián)盟前后共持續(xù)了一百多年,在聯(lián)盟中瑞典和丹麥最為強勢,而挪威的地位最低,原因就是挪威人口太少了,跟本插不上話。
到了1521年,瑞典退了聯(lián)盟,而丹麥和挪威則繼續(xù)維持著結(jié)盟。1534年,挪威被取消王國的地位,直接被降格為丹麥的一個省。
1815年,在拿破侖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的丹麥被迫與瑞典簽署《基爾條約》,正式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是該條約明確規(guī)定,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并不隨著挪威割讓予瑞典,而是繼續(xù)留在丹麥的統(tǒng)治下。
《基爾條約》雖然將挪威割讓給了瑞典,但是在實際上,挪威正是憑借著這個條約獲得了解放。在《基爾條約》簽署后挪威立即宣布獨立,后來雖然在瑞典的武力逼迫下取消了獨立,但卻保留了王國的地位。
1905年,挪威正式宣布獨立,并選擇丹麥王子卡爾為國王,稱哈康七世。
此后,挪威和丹麥開始了對格陵蘭島的爭奪。1933年,丹麥和挪威兩國同意將此爭端提交國聯(lián)訟裁,根據(jù)仲裁結(jié)果,最后丹麥獲勝,獲得了格陵蘭島主權,而挪威則只得承認了這一結(jié)果。
1940年丹麥被納粹德軍占領,格陵蘭島被美軍占領。戰(zhàn)后美國將格陵蘭島交還給丹麥,到1951年,丹麥開始在格陵蘭島進行改革。
1953年丹麥宣布格陵蘭島不再是其殖民地,丹麥政府將格陵蘭島升格為丹麥的一個州,到1979年,格林蘭島獲得自治權。
到2009年6月21日,經(jīng)過全民公決,格陵蘭島獲得高度自治,丹麥政府僅保留在格陵蘭的防務和外交事務上擁有最終決定權,至此格陵蘭島已經(jīng)基本上獲得獨立了。
不過由于環(huán)境實在是太惡劣了,格陵蘭全島一共才7.6萬人,這是什么概念?舉個例子:
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國,蒙古國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310萬。相比之下,格陵蘭島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只有區(qū)區(qū)7.6萬!這么點人,一個北京工體差不多就全裝下了。
因為人口實在是太少了,格陵蘭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了,每年都要靠著丹麥政府的財政補貼過日子。當然,格陵蘭島擁有極為豐富的油氣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埋藏在厚厚的冰蓋下面,開采難度很大,并且也會對環(huán)境造成極大破壞,所以至今為止,格陵蘭的財政仍然不能自給自足,這也是格陵蘭島沒有選擇完全獨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