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這次如果不跳票,作為光線四五年的階段性股東,很愿意包下北京的一場,和微博上的朋友們一起看。
但包場遇到了問題:如何把電影票直接分派到粉絲的手里。在北京,我還可以支個攤子挨個對粉絲ID發(fā)放電影票。但如果是請上海的朋友們看呢?我總不能也去上海發(fā)票吧?
微博現在有“粉絲抽獎”,轉發(fā)給三個人,然后自動抽獎。這個具備病毒營銷的基礎。
微博現在也有基于東家淘寶的購票功能。但這個產品從手機用戶端要點擊“微博支付-電影票-具體電影頁面-購票-影城選擇-場次選擇”好不容易點了六下,跳出登陸淘寶賬號。從產品設計角度看,這個產品是失敗的。
假如,微博和東家溝通好,并設計好三步左右的購買路由。那么我請朋友看電影就可以是“粉絲轉發(fā)抽獎-抽獎得到微博電影的兌換券-兌換券直接是淘寶電影的兌換碼”。從微博用戶的角度看,直接抽中淘寶電影的兌換碼。
那么假如鄧超和孫儷主演了一部電影,就可以在微博電影的平臺上進行分地區(qū)的粉絲轉發(fā)抽獎活動。我沒有微博的后臺數據不好揣測,拍腦門想想,兩人在二十個城市各請一場電影,不難催生一個億級熱度的話題。
如果這一鏈條實現,則多數院線片的主流推廣會轉移到微博。同時基于抽獎和其它優(yōu)惠活動,不難將用戶的電影票購買行為下沉到微博用戶端。從而實現微博電影的盈利。
核心是“粉絲轉發(fā)抽獎+微博購票優(yōu)化+電影推廣平臺”,從而實現電影票“影星—觀眾”的直銷鏈條。
基于“影星—觀眾”的直銷基礎,電影制片也有可能產生垂直效應。鄧超和孫儷完全可以在其主演的某個舞臺劇改編劇開拍前,就預售很大部分的電影票。
以上為個人淺見,歡迎業(yè)內人士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