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很多人容易上火,除了臉上長痘、口干咽痛、口臭便秘外,還有口腔潰瘍??谇粷冸m是小毛病,但輕者影響飲食,重者疼痛難忍,坐臥不安,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今天我們談談如何認識、預防、治療口腔潰瘍?
不知您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每逢考試、工作繁忙、熬夜、暴飲暴食后會在口唇內側,口底,軟腭、甚則舌頭等部位出現一個或多個大小不等、圓形的小潰瘍。除此之外,還伴有劇烈疼痛,嚴重時可影響飲食、說話,這即是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一種常見的發(fā)生于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0癥。
細心的朋友可能留意過,口腔潰瘍一開始并沒有那么大面積,可能只是一個小紅點,但由于飲食不加節(jié)制、過食辛辣、吸煙、飲酒等導致潰瘍面不斷擴大,侵及深度逐漸增加,潰瘍表面覆蓋黃白色假膜,邊緣充血有紅暈,且反復服藥都不易緩解,癥狀反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遺傳因素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反復發(fā)作口腔潰瘍的朋友們可以詢問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們是否有同樣困擾。
2. 感染因素
這里不得不提到幾乎每期都會出現的幽門螺桿菌,不僅是諸多胃病的始作俑者,更是對口腔潰瘍發(fā)病難辭其咎。有研究發(fā)現,口腔潰瘍患者13C呼氣試驗DOB明顯高于正常值。同時某些病毒感染易可致口腔潰瘍,如梅毒、艾滋病毒等。
3. 內分泌異常
女性患者不知有沒有發(fā)現,每逢例假,除了脾氣暴躁,情緒不佳,臉上長痘痘、納食不香以外,還總出現口腔潰瘍,主要與其激素變化有關。目前認為,這種口腔潰瘍可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癥狀消失或好轉,但在分娩后會隨之復發(fā)。
4. 消化系統疾病
研究發(fā)現,近一半的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都有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性潰瘍等,與Hp感染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口腔潰瘍遷延不愈且伴有口臭的朋友們,有必要通過13C或14C呼氣試驗篩查以進一步明確病因。
5. 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異常是口腔潰瘍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諸多因素作用,使得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抗原發(fā)生攻擊,相當于一個國家突然發(fā)生內亂,那結局必然是兩敗俱傷,組織損傷,潰瘍發(fā)生。
6. 微量元素與維生素
缺乏微量元素如鋅、鐵、銅、硒等可通過引起免疫缺陷,加重免疫反應;影響細胞分裂等機制誘導潰瘍發(fā)生,延緩潰瘍愈合;維生素B12等維生素的缺乏也可增加本病發(fā)生率。
7. 其他
除上述病因外,還有一些因素可致口腔潰瘍,如過敏(土豆、牛肉、芝麻、雞蛋、牛奶等)、心理等可誘導潰瘍發(fā)生。排除上述因素,若潰瘍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應及時前往相關科室就診。
根據潰瘍瘡口形態(tài)、大小、程度等不同,可將口腔潰瘍分為輕型、重型及皰疹樣潰瘍,如下表所示:
輕型
潰瘍數:少
瘡口大小:小,1-2mm
瘡口深度:淺
瘡口數目:1-3個
潰瘍性狀:圓形、卵圓形
有無紅腫:紅腫不明顯
潰瘍邊緣:邊緣整齊但有紅暈
病程及預后:1周左右愈合,愈后不留瘢痕。
2. 重型(腺周口瘡)
潰瘍數:單個發(fā)生
瘡口大小:大,>1cm
瘡口深度:深
潰瘍性狀:彈坑狀
有無紅腫:紅腫明顯
潰瘍邊緣:邊緣高起明顯
病程及預后:病程長且不易愈合,一般愈合需要1膈俞,愈后有瘢痕。
3. 皰疹樣潰瘍
潰瘍數:多
瘡口大?。函徔诖笮〔灰?/p>
瘡口深度:深
瘡口數目:數十個之多
潰瘍性狀:形狀平坦,無規(guī)則
有無紅腫:充血明顯
病程及預后:發(fā)后不留瘢痕
臨床上因發(fā)病機制不同,采用的治療方法各異。
蒙脫石散
通過局部涂抹,可清除黏膜上殘留的細菌、病毒,使其失去致病作用;又可增強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促進黏膜再生、修復,增強黏膜防御功能,促進瘡口愈合。
2. 抗菌消毒防腐藥物外敷
例如硫糖鋁、阿昔洛韋、甲硝唑、維生素C、維生素B2等聯用可有效治療口腔潰瘍。除此之外,常用抗菌藥物還有葡萄糖酸氯己定、碘甘油等,均為廣譜殺菌、消毒藥物,可有效抑制細菌滋生。
3. 維生素
B族維生素(VB12、VB2等)、維生素C等治療口腔潰瘍,可通過鎮(zhèn)痛、殺菌、增強免疫力等有效促進潰瘍面愈合;內服外敷均可。
4. 免疫調節(jié)藥物
因免疫功能異常所致者,應前往相關科室,針對全身或局部使用免疫調節(jié)藥物。
口瘡,隸屬于中醫(yī)“口疳”“口舌生瘡”“口糜”等范疇,首見于《黃帝內經》。其病變在肺脾胃,因“脾開竅于口”“胃絡于齒齦”,虛癥常可涉及脾腎,“足少陰腎經循喉嚨,夾舌本”。多和“上火”有關,常因工作緊張、熬夜勞累、情志不調(急躁易怒)、過食肥甘厚味、煎炒烹炸之品(如麻辣香鍋等容易“上火”的食物)等,導致邪熱蘊于中焦,蒸騰上潮,上攻于口,發(fā)為口瘡;或兼見脾氣不足(就是我們常說的免疫力減弱),導致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臨床常見證型如下:
肝胃郁熱型
舌象:
表現:平素情志多抑郁、焦慮,口瘡可隨情緒而發(fā),或伴牙痛、口臭,偶有口苦,平素怕熱,口渴飲涼,大便偏干,舌質黯紅。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和胃。
小藥箱:生石膏20-40克,知母10克,生薏仁30克,生甘草6克,醋柴胡10克,炒黃芩10克,清半夏10克,生大黃3克(后下),炒枳實15克,厚樸花6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日常調護:
1)此型以中年人多見,多因吸煙嗜酒致中焦?jié)駸醿仁?,肝膽失疏,郁久化火,橫逆犯胃,肝膽之熱挾胃氣上逆所致;亦多見于A型性格人群,平素脾氣火爆,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凡事追求完美,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日久化熱,移熱于胃而見口瘡;又可見于上班族女性,因壓力過大,情緒易于緊張,導致肝失疏泄,除口瘡外,亦有經行不暢、延遲等表現。
2)調暢情志,多與家人溝通交流,善于緩解工作壓力(可通過健身、聽音樂、旅游等放松心情)。
3)口腔潰瘍散、冰硼散、西瓜霜噴劑等涂抹口腔患處,可有效減輕疼痛。
4野菊花、金銀花、薄荷、連翹各10g代茶飲可清熱解毒,疏肝解郁,促進潰瘍消退。
2. 脾氣虧虛型
舌象及胃鏡:
表現:口舌潰瘍或糜爛,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反復發(fā)作,牽延難愈,神疲乏力,自汗,頭暈目眩,少氣懶言,舌淡,舌體胖大,甚有齒痕,脈弱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托里透毒。
小藥箱:生黃芪20-30克,金銀花10克,生薏仁30克,當歸10克,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太子參10克,炒黃芩10克,醋柴胡10克,清半夏10克,三七粉3克沖服(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日常調護:
1)本型病情多牽延難愈,反復發(fā)作,應及時前往相應科室就診排除惡性可能;主因脾胃虛弱,致脾失運化,中焦水濕內生,肺胃氣失于和降,相火妄動,上炎于舌面而見口瘡;可于勞累后加重。
2)平時注意休息,飲食上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對于長期攝食不足所致者,應適當增加飲食,改善營養(yǎng)狀況;忌辛辣炙煿之品。
3)平素可刺激相關穴位,或以艾熏,可起到益氣斂瘡之功效,常用穴位:承漿、頰車、地倉、合谷、足三里、三陰交。
參考文獻:
[1]張優(yōu)琴, 江春霞, 王智巍,等.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治療進展[J]. 中國藥房, 2015, 26(35):5030-5032.
微信搜索公眾號消化科李志紅大夫,了解更多中醫(yī)科普知識。
預約李志紅醫(yī)生會診,請到李志紅醫(yī)生頭條號主頁底部導航會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