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教雷鳴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分享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助力孩子成人、成才!
一說到孩子不聽話,我們很多家長地會泛起辛酸的感受。但孩子不聽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家長可能就很少去思考,往往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狠狠地揍服了再說。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方式并不可取,甚至會造成巨大的親子矛盾。
那面對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有時候看了許多書、很多文章,發(fā)現(xiàn)有時候有效,過一會了又沒有效果,真是頭痛得很。
在多次經(jīng)歷過孩子不聽話的情景,以及換位思考后,我認為孩子不聽話有三種基本類型:
1、無意識型不聽話
2、無認同型不聽話
3、懶惰型不聽話
下面我們逐一進行分析和解決。
無意識不聽話是指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沒有認識到自己是不聽話的。一提到這個,我就想起兒子在兩歲時候的場景。
當時正是大年初一,我們在親戚家玩耍。兩歲的兒子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想要門簾上的一個物品。因為要把東西給親戚家破壞,所以我就沒有允許孩子。但是孩子就是不答應,非得要一個物品才行。當時,自己覺得好說歹說,兒子還是不聽,心里也很來氣,就把孩子拉到外面偏僻的地方,狠狠地將兒子揍了一頓。
這個事情,現(xiàn)在回想起來,如果可能再次重來,我或許會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后,再跟孩子說道說道,實在不行再揍一頓。
兩歲的孩子,分不清楚什么東西要得要不得,也分不清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他們只會憑自己的一時喜好,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不顧他人感受,不顧他人體會……這實際就是一種沒有規(guī)矩的表現(xiàn)。
沒有規(guī)矩,就要培養(yǎng)規(guī)矩。對待無意識不聽話的孩子就要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矩意識,讓孩子能夠分清對錯、是非、善惡,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無認同不聽話是指孩子感覺不到自己被認同,是被人忽視的那一類孩子,他們就會制造一些麻煩出來,讓我們感覺到孩子是不聽話的。
有許多孩子為什么會愛上游戲,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被人關注到,父母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陪伴,陪伴孩子的就是手機或者游戲。在游戲中,孩子感受到了快樂,體驗到了被認可,有成就感。
無認同就是我們父母的關注點與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孩子自己想自己的,我們父母想我們的,觀念與觀念之間發(fā)生了巨大的不同,導致親子之間的溝通出現(xiàn)屏障,無法深入。
解決孩子不被關注,無認同式的不聽話,我們家長就要學會去關注孩子,將更多的時間放到孩子身上來?;蛟S您要說,我的生意正是緊要關頭,我的工作很忙,我沒有太多的時間……試想想,孩子不聽話到出問題了,再多的工作,再多的金錢,再多的事業(yè)與孩子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呢?
孩子的成長,對于我們家長來說,就是一個大事業(yè)。我們不能以各種各樣的借口來忽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白硬唤?,父之過”,孩子不好好教育,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是大過錯。
所以,我們要多花一些時間,與孩子做良好的溝通,把關注點分配一些到孩子身上來,讓孩子感受到正在被注意,正在被認同。
有一種人叫啃老族,可以說是懶惰型不聽話的極端了。曾經(jīng)看到一則故事,不知真假,但有所啟發(fā)。
故事講得是一個老年人,已經(jīng)退休在家。但是他的兒子卻什么也不做,工作也不干,一天到晚就等著老爸養(yǎng)活。看著如此兒子,老爸實在希望兒子早日清醒,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給兒子警醒。
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個懶惰型不聽話的孩子,那真的會愁死家長了。那我們就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這種情況,孩子想要什么的時候,父母也沒有怎么想就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不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么嚴重,但可以體會到孩子對我們父母的依賴。
如果是這樣,我們做父母的就要警醒過來,想辦法去鍛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訓練孩子做家務。不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更讓孩子感覺到可以為這個家庭做一些貢獻。
孩子不聽話,雖然類型會有各種各樣的,無論是無意識型不聽話,還是無認同型不聽話以及懶惰型不聽話,都存在著一個共同點:
孩子的心胸只裝著自己,只考慮個人的感受,不顧慮別人的感受。
心胸是可以培養(yǎng)的,讓孩子從狹隘的度量提升到寬廣的心胸,是有方法可循的。
首先,是我們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情緒良好積極的狀態(tài)。我們自己的情緒控制好了,讓各種情緒在心胸中自由自在,不去干擾阻礙,任其本身在我們的心胸中自由自在。
其次,是我們的進步,孩子跟隨著去模仿。我們父母用自己的實踐行動,來告訴孩子心胸是如何調整的,是如何做到的,孩子也跟著去練習。
這就是言傳身教。
對于孩子不聽話,您認為孩子還有什么情況呢?歡迎留言交流。
(內容原創(chuàng),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