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勸諫類
(一)(2019·威海)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后面題目。(4分)
臣聞眾少成多,積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顯;是以堯發(fā)于諸侯,舜興乎深山,非一日而顯也,蓋有漸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發(fā)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故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行發(fā)于身,不可掩也。
[答案]行為是由自身做出來的,無法掩飾。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這是一個判斷句,翻譯是注意關(guān)鍵詞“發(fā)”翻譯為“做出來”,“掩”翻譯為“掩飾”。
2.結(jié)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觀點,談談你在今后的生活中應該怎么做。(2分)
[答案].要注意一言一行,從小事做起,注重積累,提高品德修養(yǎng)。
[解析]本題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選文主要講述了積少成多,注重積累,根據(jù)這個中心展開論述即可。
[參考譯文]
我聽說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 沒有一個不是由默默無聞而變成美名遠揚,由卑微而達到顯赫;因此,堯起步于諸侯之位,舜興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內(nèi)突然顯赫起來,應該說是逐漸達到的。言語是由自己說出來的,不能阻塞;行為是由自身做出來的,無法掩飾;言語和行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內(nèi)容,君子正憑借著它而感動天地。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業(yè),能注意一切細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本身積累善德,就像人的身體長高時那樣,每天都在增長自己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