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這句話,就是說作為窮人,有三種生意不能做;手里沒有錢,有三種買賣不能做。這句話不能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其實這句話的本質(zhì),講的是經(jīng)濟學上的一種“經(jīng)濟成本與損失的風險管控”。
這句話是農(nóng)村地區(qū)勞動人民智慧和經(jīng)驗的總結,因為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現(xiàn)代教育,自然不知道什么是經(jīng)濟學,也不知道什么是風險管控。但是這些簡單的話,卻揭示了和經(jīng)濟學一樣復雜的大道理。
這里的“三”,是一個虛擬詞數(shù),并不是指代數(shù)字三,而是指代多種。就是說,窮人不要做這些生意,哪一些呢?
作為窮人,不能與人合伙做生意。因為本身質(zhì)樸的性格,窮人往往不愿意和人爭搶,只講奉獻、付出,不講索取。窮人是典型的老實人,非常容易就會被人占便宜。這樣的性格特點,如果與人合伙做生意,遇到坑蒙乖巧的人,往往血本無歸。
窮人還不適合做高風險的生意,窮人的每一份財富的積累,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努力掙來的血汗錢。在生活上嚴謹自好,工作上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的窮人,他們都非常重視自己的信譽,總是認為只要自己好好干,就會收獲好結果。但是高風險的生意,努力的成分很少,運氣的成分更大。一旦生意失敗,窮人往往傾家蕩產(chǎn),難以翻身。
因為本身的資產(chǎn)有限,窮人也不適合做高投入的生意。高投入的生意,雖然意味著高回報,但是同樣也意味著高風險。窮人有很強烈的憂患意識,不敢輕信一夜暴富,零風險高收入的投資,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了解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窮人都愿意守住自己哪一點點薪水,在他們看來工作就是我付出勞動,得到相應的回報就好。
無論是與人合伙做生意,還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生意,其實都不適合窮人。
和上一句話一樣,這里的“三”也只是一個虛指。意思是說,沒有錢的情況下,不適合做這些類型的買賣。
一是不碰無本的買賣。無本的買賣,就是“天上掉餡餅”一本萬利,像開賭場、販毒、出賣肉體,這種行為一是違法,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一是擔心黑吃黑,這種錢絕對不是好賺的,也是不能賺的。雖然沒有錢,但是一定要遵紀守法,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得正當?shù)呢敻弧?/p>
還有就是,不碰沒經(jīng)驗的買賣。如果一件事情,你沒有經(jīng)驗,就意味有很大的可能失敗。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凡事與人商量”的特點,處處依賴別人,就會受到別人的牽制。沒有錢的人,尤其要注重風險的評估,對于自己不了解的行業(yè),最好不要染指。做那些沒有經(jīng)驗的買賣,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憂心忡忡,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很有可能因為判斷失誤而蒙受巨大的損失。
沒有錢的人,還不適合做賒賬的買賣。深知自己財富積累的不易,凡事都給自己留條后路,四平八穩(wěn)就是最大贏家。害怕賒賬,認為欠債就是“貧困”,都想過即無外債又無內(nèi)債的生活,傳統(tǒng)的心態(tài)就是“小富即安”,儲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碰了這種賒賬的買賣,變成呆賬,死帳就會自堵出路。
“人窮不碰三生意,沒錢不做三買賣”這句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老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社會鼓勵人們?nèi)?chuàng)業(yè),年輕人更希望自己自由地選擇創(chuàng)業(yè),去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往往別人成功的模式不可能完全復制,古人千百年來得出的經(jīng)驗之談,會讓我們在創(chuàng)業(yè)路上少走彎路,少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