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文:
移疾還家暫曲肱,依然耐久北窗燈。 心如澤國春歸雁,身是云堂早過僧。 細雨佩壺尋廢寺,夕陽下馬吊荒陵。 小留莫厭時追逐,勝社年來冷欲冰。[陸游]
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嚴武] 薇閣賢婿屬
張之洞
...................................................
延續(xù)本文:
卞綍昌(1873-1946),原名綸昌,字經(jīng)甫,號薇閣,晚號獧盦,曾居廣陵路219號。江蘇儀征人,出生在揚州一個官宦之家、書香門第。早年與其兄緒昌于揚州左衛(wèi)街卞府,從胡慎修學。卞綍昌36歲中優(yōu)行廩貢生,南菁書院高材生。他是卞寶第次子,大排行第十。初娶廣東廉州府知府張丙炎之四女(1871-1895),。光緒二十五年(1899)續(xù)娶張之洞長女張仁準為妻(王夫人出)。捐納同知,在廣東試用,光緒二十七年(1901),出使日本大臣蔡鈞奏調(diào)他充任隨員,派充日本橫濱領(lǐng)事、長崎正領(lǐng)事官,三年期滿,出使大臣楊樞奏保他為道員,仍留原差,三十三年(1907)二次差滿,楊樞以其“保護華僑異常出力”再行保奏。次年二月農(nóng)工商部調(diào)其在商務司行走,四月督辦鐵路大臣呂寰調(diào)他擔任鐵路南段總稽查。卞綍昌在外為使館官員,在內(nèi)承辦新式企業(yè),得當時風氣之先。辛亥革命后歸隱不出,優(yōu)游林下。卞綍昌善飲,而性又和諧,有五柳之風。工隸書,精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