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垿(1857-1933), 。字爵生、覺生,號杏村、杏坊,晚號昌陽寄叟。山東 蜆子灣王氏人。翰林王蘭升次子,資秉絕倫,文辭壯麗。光緒己卯年舉于鄉(xiāng)(1879年中舉人) 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兄長塾庚寅進士,同官翰林,一時有郊祁之目(宋代宋郊、宋祁同時中進士,做顯官,后稱兄弟并美為郊祁)。歷充國史館協(xié)修、文淵閣校理。甲午大考二等。 、 右贊善,因他在1894年大考 時得第二名,一年后轉(zhuǎn) 左贊善,以后又升為右春坊 、 。充日講起居注官。1900年7月,八國聯(lián)軍進逼通州,其護駕西行。至西安,遂升 ,1901年冬 返京,清廷賞護行人員,王垿被賞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 ,督學(xué)河南兼授翰林院學(xué)士,后升 兼 ,1907年又署法部右 兼 副總裁,為光緒寫《 》。辛亥革命后,1912年王垿欲回萊陽,因天津兵變,路途受阻,又聞 也嘩變,遂至青島定居,因思念故里,遂將居所稱為"寄廬"。
諸子者,入道見志之書。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紛雜而莫顯;君子之處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達,則炳曜垂文,騰其姓氏,懸諸日月焉。昔風(fēng)后、力牧、伊尹,咸其流也。篇述者,蓋上古遺語,而戰(zhàn)代所記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諮詢,馀文遺事,錄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于茲。及伯陽識禮,而仲尼訪問,爰序道德,以冠百氏。然則鬻惟文友,李實孔師,圣賢并世,而經(jīng)子異流矣。逮及七國力政,俊乂蜂起。孟軻膺儒以磬折,莊周述道以翱翔。墨翟執(zhí)儉確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