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評價鄭孝胥說,“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他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詩,于沖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評價不可謂不高。
鄭孝胥的書法,承續(xù)帖學(xué)之余緒,吸收晉隋唐宋諸家精華,復(fù)擷納碑學(xué)之新知,涵詠漢魏六朝碑版神髓,楷隸相參,碑帖交融,形成了他豪邁渾穆而兼茂密俊逸的獨特風(fēng)格,在清末民初的書壇上占據(jù)了驕人的一席。
這件鄭孝胥臨寫的《王純碑》,書于鄭氏自用的“夜起庵”箋紙上?!锻跫儽?,元明以來,著錄無聞。清初,朱彝尊在孫承澤家見一宋拓本,為作跋,載《曝書亭集》。同治戊辰,楊守敬在江西九江得一雙鉤本,蓋即從宋拓本中鉤摹者,楊氏遂以之刊于《望堂金石文字》中。
鄭孝胥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隱居上海,于漢碑臨寫尤勤。綜觀此隸書臨《王純碑》卷,用筆峻澀、樸秀兼具,尤其將其與同時期的李瑞清、曾熙等作品的意態(tài)駁雜、求澀務(wù)顫相比,鄭氏隸書顯得樸雅淳古而又韻致流暢、神清氣逸。卷尾鄭氏自跋,短短數(shù)語,旁征博引,追根溯源,將《王純碑》之來龍去脈敘述清楚,其嚴(yán)謹?shù)闹螌W(xué)精神與博聞強記,令人感佩不已。
款識:右漢冀州刺史王純碑,舊在汶上縣。水經(jīng)注濟水西安民,山西有漢冀州刺史王紛碑,漢中平四年,立疑即此碑。而誤純?yōu)榧?,誤延熹為中平,又載有碑陰隸釋,又載有篆額,今此本皆失之。同治戊辰,楊守敬得此鉤本于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