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重臣,后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quán)臣。他的孫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珊镁安婚L,西晉發(fā)生了“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政權(quán)而引發(fā)的動亂,前后共持續(xù)16年。
汝南王司馬亮:
背景:司馬亮是晉宣帝司馬懿第四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異母弟,西晉宗室。
結(jié)局:晉武帝病重,有意托孤于司馬亮,在楊駿阻撓下并未成功。楊駿被殺后,司馬亮入朝任太宰,與衛(wèi)瓘分掌朝政,大肆封官失去人心。不久,司馬瑋矯詔將司馬亮殺死。
楚王司馬瑋:
背景: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異母弟,西晉宗室。
結(jié)局: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wèi)瓘建議讓司馬瑋到封國去,司馬瑋對此怨憤。衛(wèi)瓘等人因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輕薄無德,并受司馬瑋親寵,會給朝廷帶來禍患,打算收捕岐盛。岐盛得知此事,和公孫宏密謀,假稱司馬瑋的命令,向皇后賈南風說司馬亮、衛(wèi)瓘壞話。司馬瑋偽造詔書準備除掉衛(wèi)瓘等人,不久兵敗被處死。
趙王司馬倫:
背景: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之弟,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西晉宗室。
結(jié)局:愍懷太子司馬遹被殺后,司馬倫鼓動司馬遹的東宮舊部起兵討伐賈后,賈后被殺。后,逼晉惠帝讓位與自己。登基后,任用小人掌政并大肆封官來收買人心。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無奈,司馬倫宣布退位迎晉惠帝復(fù)位,自己帶著家人前往金墉城,之后,朝廷派遣使者賜死司馬倫。
齊王司馬冏:
背景:晉文帝司馬昭之孫,齊獻王司馬攸次子,晉武帝司馬炎之侄,晉國宗室。
結(jié)局:永寧二年八月,司馬冏立八歲的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自為太子太師。十二月,長沙王司馬乂圍攻洛陽,司馬冏敗,被擒斬首。
長沙王司馬乂:
背景: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晉惠帝司馬衷異母弟,西晉宗室。
結(jié)局:永平元年,受兄司馬瑋的牽連,被貶為常山王。永寧元年,司馬乂響應(yīng)齊王司馬冏等三王,討伐司馬倫,因功授任撫軍大將軍,復(fù)封長沙王。太安二年,張方派遣部將郅輔率領(lǐng)三千兵卒,前往金墉城逮捕并燒死司馬乂。
成都王司馬穎:
背景: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六子,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的兄弟,晉愍帝司馬鄴的叔父,西晉宗室。
結(jié)局:司馬穎除去司馬乂后,增封二十郡,拜丞相,又立為皇太弟。后來,王浚與司馬騰討伐司馬穎,司馬穎等挾惠帝奔洛陽。306年九月,頓丘太守馮嵩將成都王司馬穎及二子,送鄴城,范陽王司馬虓將他們幽禁。十月,司馬虓暴斃。長史劉輿矯詔賜死司馬穎及二子。
河間王司馬颙:
背景: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太原烈王司馬瑰之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堂兄弟,西晉宗室。
結(jié)局:永寧二年,李含假稱受密詔說服司馬颙討伐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后又廢太子司馬覃,立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永興三年,東海王司馬越率義軍討伐司馬颙,司馬颙接連挫敗,義軍逐占據(jù)關(guān)中,司馬颙保守孤城。同年,司馬越以詔書征召司馬颙入朝任司徒之職,司馬越之弟南陽王司馬模派將軍梁臣將司馬颙掐死。
東海王司馬越:
背景: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西晉宗室。
結(jié)局:司馬越先后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等諸王的勢力后開始掌權(quán),晉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馬熾為皇帝。司馬越自任太傅輔佐朝政,輔政期間大權(quán)獨攬,殺戮朝臣,導致各方起兵討伐,司馬越自請出征石勒,永嘉五年司馬越憂懼而死。
司馬越的死,標志著“八王之亂”的終結(jié)。這場皇族內(nèi)斗,導致了西晉滅亡,更導致了近300年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