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字,作為皇帝的自稱,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此后“朕”字成帝王自稱?!妒酚洝だ钏沽袀鳌酚州d: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這一系列的記載,都說明從秦始皇開始,“朕”字成為皇帝的專用自稱,有“天下皆朕、皇權(quán)獨尊”之義。
這是大家最常見的關(guān)于“朕”這個字用法的記載,在后來的歷代皇朝中,皇帝都是自稱為“朕”的,直到清朝滅亡。李斯建議用“朕”來作為皇帝的自稱,那羋月所處的戰(zhàn)國中后期,羋月用“朕”稱呼自己是錯的嗎?不是,不僅沒錯,而且完全正確。為什么這么說呢?
根據(jù)《說文》記載:“朕,我也”。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秦始皇統(tǒng)一之前),“朕”是第一人稱代詞,意為“我”。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這一說法,在近代考古發(fā)現(xiàn)的甲骨金文中也得到了證實。
所以說,羋月自稱為朕,這是沒有錯的,意思就是“我”。在先秦時,諸侯國的國君一般自稱“孤”、“寡人”、“不谷”等等,羋月是一介女流,只是王太后,當然不能稱自己為“孤”或是“寡人”或是其他了。
我一直跟朋友講,《羋月傳》拍的很聰明,這里的“朕”字就是其一。假如對“朕”這個字沒有很深的認識,肯定會說《羋月傳》使用不當,但深究起來,使用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