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相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馬老板變成首富后,一個好死不死的記者問了他這么一個問題:現(xiàn)在你成了首富,有沒有覺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了?如果說對你征收80%的稅來減少貧富差距,你同意嗎?
首先想BS一下這位記者,為什么別人一變成首富,你就想到劫富濟貧?
不過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馬老板的回答:
“關(guān)于征稅,我自己覺得,我們應該大家第一要不能仇富,不能仇官,一個社會必須倡導陽光下的財富,不是把村里的地主都殺了,農(nóng)民就能富起來的。要有良好的機制,更何況80%的財富不要征稅,它不用征,我自己會捐出去的,這不是我的錢,只是我替大家去花這個錢,而且花也不花在自己身上?!?/p>
中國有個成語叫“為富不仁”,但誰說所有的富人都“不仁”?相對于窮,多數(shù)富人富的不僅是財富,更是廣闊的胸懷與氣度,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講,他們并不是單純的富人,而是企業(yè)家——富人只謀求利益,而企業(yè)家既追求利益,又回報社會。
那么回到問題的本身,我們?yōu)槭裁磿F?
一,窮在思維。如果你全部家當只有500元,吃喝都成問題,你是會拿它當生活費,還是去批發(fā)東西擺地攤,賺取更多的錢?想必很多人會選擇前者,這就是很多“窮”人的現(xiàn)狀,每個月的工資要吃喝,要家用,哪有閑錢去投資?但我們再反過來看看,馬老板是首富,馬老板賺的多,但你知道他每天要花多少嗎?他花掉的錢可能比賺到的錢更多,但這些花掉的錢,不是買豪車豪宅,而是繼續(xù)投資企業(yè),繼續(xù)服務(wù)消費者,繼續(xù)賺錢。
二,窮在意識。窮人的意識里似乎有一個執(zhí)念:存錢。只有進,而幾乎沒有出。中國人過慣了勤儉節(jié)約的日子,浪費可恥也是一種傳統(tǒng),但一個真相是,我們存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錢貶值的速度,如何讓錢生錢,很少有人有這個意識,而“存錢”這種意識去代代傳承,所以就造成了“代代窮”的局面。
三,窮在格局。一個人的格局與氣度,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但后天的歷練也很重要。太注重錢反而被錢束縛,做事畏首畏尾、瞻前顧后,格局打不開,從商的入口就永遠向你關(guān)閉。當然也許會有人說,我有格局啊,你看我既上班又做微商又開網(wǎng)店,業(yè)余時間也在賺錢,對,但這不叫格局,頂多叫逐利,真正的格局可以成就你的世界觀和大事業(yè),真正的格局,也可以助你賺取更可觀的財富,由商人晉身名流。
中國還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富裕容易讓人失去斗志,而窮也會激發(fā)人的斗志,所以無論窮富,一生當中,不認輸、不認命,才有可能改變命運的車輪。真相就是這樣,做個窮人還是富人,看你了。
本文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觀察(wwwgx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