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茶經(jīng)》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中國(guó)四大茶區(qū)分布:江北茶區(qū)、江南茶區(qū)、華南茶區(qū)、西南茶區(qū)。
江北茶區(qū):主要茶類:綠茶,如:六安瓜片、信陽(yáng)毛尖等。分布地區(qū):河南、陜西、甘肅、山東等省。
江南茶區(qū)(茶產(chǎn)量的2/3):主要茶類:綠茶類,如西湖龍井,碧螺春等。紅茶類,如祁門紅茶,九曲紅梅等。黑茶,如安化黑茶。黃茶類,如君山銀針,霍山黃芽等。分布地區(qū):安徽南部,江蘇南部和湖北南部、廣東和廣西北部,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
西南茶區(qū):主要茶類:綠茶類,如四川峨眉山竹葉青,蒙頂甘露;都勻毛尖茶等。普洱茶,如西雙版納普洱茶。邊銷茶,紅茶(滇紅)等等。分布地區(qū):貴州、四川、滇中北,藏東南。
華南茶區(qū):主要茶類:黑茶的六堡茶,苦丁茶,漳平水仙,茉莉花茶,鳳凰單叢,英德紅茶,白茶,臺(tái)灣烏龍茶等。分布地區(qū):廣西、海南,福建中南,臺(tái)灣,廣東中南等。
中國(guó)茶按加工方法分為:基本茶類、再加工茶和非茶之茶三大類。
基本茶類:直接采摘茶樹的芽葉加工制成。
再加工茶:以基本茶類為原料經(jīng)過(guò)再次加工而成。
非茶之茶:非茶樹種的其他植物莖葉加工而成。
基本茶類:按茶加工時(shí)的發(fā)酵程度排序,分別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和黑茶。
綠茶:發(fā)酵度0%;加工方法:鮮葉采摘-殺青-揉捻-干燥;特點(diǎn):采摘細(xì)嫩芽葉。干茶、茶湯、葉底均為綠色;水溫:80攝氏度正負(fù)5攝氏度;醒茶:不需要;茶水比:1:50;適用茶具:玻璃制茶具、蓋碗。代表茶類:按殺青和干燥方式分為四類:炒青:特點(diǎn):高溫鍋炒,代表茶:西湖龍井、碧螺春等。烘青:特點(diǎn):炭火烘焙,代表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花茶茶胚;蒸青:特點(diǎn):蒸汽殺青,代表茶:恩施玉露、日本煎茶;曬青:特點(diǎn):日光殺青,代表茶:云南滇青綠茶。
沖泡:中投(西湖龍井)/上投(碧螺春、信陽(yáng)毛尖)/下投(安吉白茶)法沖泡綠茶。
黃茶(麥芽糖香):發(fā)酵度10%;加工方法:鮮葉采摘-殺青-揉捻-悶黃-干燥;特點(diǎn):獨(dú)有悶黃工藝。干茶、茶湯、葉底均為黃色;水溫:85攝氏度-90攝氏度;醒茶:不需要;茶水比:1:50;適用茶具:玻璃制茶具、蓋碗。代表茶類:君山銀針(沖泡過(guò)程有三起三落過(guò)程)、霍山黃芽、蒙頂黃芽。
白茶:發(fā)酵度10%-30%;加工方法:鮮葉采摘-萎凋-干燥;特點(diǎn):芽葉全身披滿白毫;水溫:新茶80攝氏度正負(fù)5攝氏度,老茶100攝氏度;醒茶:新茶不需要,老茶需要;茶水比:1:50;適用茶具:玻璃制茶具、蓋碗。代表茶類: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聯(lián)系客服